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1|回复: 0

【转帖】应试教育的短视病师生只围着考试转乡土教育抛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8 16: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土教育多年抛荒

  应试教育的短视病———师生只围着考试转,其余科目皆属下品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上有道颇具地方特色的题目,就是对“对子”———给出的上联是:“荔枝龙眼木瓜皆为岭南佳果”,请考生对出下联。

  显而易见,答案不止一个,考生可以回答的一个下联是:“丹霞西樵鼎湖均是广东名山。”专家称,如  果熟悉乡土文化,答好这个6分题不成问题。然而据传这道题很多考生都得了零分。

  出题者的本意是想探探广东学子对本土人文的熟知程度,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乡土教育的薄弱,是学生失分的关键。

  今年5月底,广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从今年秋季开始将在全省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试验,要求高中学生三年内必须选修28分以上的地方课程(总学分144分)方可毕业,将地方课程正式列入学生考核范围内……


  不学乡土知识理由是忙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老师钟婉明告诉记者,现在广州部分小学在音乐、美术和思想品德课中,有乡土教育的内容,“我记得十多年前广州市教委出版一本叫《我爱广州》的教材,里面有许多关于广州的故事与人文、自然知识,老师也采用这本教材授课。但从总体上来看,近些年乡土教育不被重视,更多的学校采用了全国统一的课本,乡土知识很少被提到。”

  广州五中语文教师严美芝,从事语文教学已30多年。谈到素质教育和乡土教育,严老师的话语中充满无奈:“从学生作文和学生行为中,我感到他们人文知识的缺乏。天天忙着上课、考试,他们哪有时间补学乡土知识?”她说前几年广州市中学要求学生必须到南越王墓、黄埔军校、农讲所等文物保护单位参观,接受乡土教育,但是由于许多东西与考试无关,也渐渐流于形式,学生参观时的态度不认真,到时盖个章就行了。

  据介绍,广州中小学在不同时期,有关乡土教育的话题也时常被提起,甚至还编过几本教材,但后来全国使用统一教材,乡土教育被忽视了,许多学校都没有专职教师。


  忙来忙去只是为了应试

  谈到乡土教育的现状,一位年近60岁的老教授愤愤地说:“当年我在广雅中学读书时,那里就开有乡土教育课,老师还经常带我们到附近的文化古迹参观学习,我还记得有一次到了虎门大桥。我对广州的一些认识,就是那时候学来的,现在孩子的课堂上有吗?”

  其实,建国以来我国对乡土教育一直都有提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就开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开放后,实行全国大一统的教学体系,乡土教育没有存身之处。到了上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地方课程被列入课程体系,为乡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阻碍,目前乡土教育只在各地部分学校零星存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佛山科技学院副教授、杂文作家安文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试教育的罪证之一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乡土教育。”

  安文江说,在应试教育下,迫于考试的压力,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考试以外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都把开设乡土教育等考试以外的课程当作是忽视升学率的冒险行为,在没有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很少有学校愿意这么做。

  广州镇泰二小的何小萱校长反映,近年来他们学校都按上级要求订有音乐、美术等地方教材,但由于不列入考核范围,学校并不开课。广州五中的严美芝老师谈到这个问题很严肃:“目前的应试教育,只要和考试无关的东西,许多人便认为可有可无。素质教育国家推行了许多年,但目前还没形成一套可供操作的系统。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基层教育工作者很无奈。”




  图片:城市学生学农到乡村,不失为乡土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也有学校引入乡土教育

  这几年来,不少地区也开始了乡土教育的尝试。不过由于配套改革跟不上和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影响,探索和尝试承受着重重压力。

  为增进中小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今年3月广州市出台了中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打卡制度。该制度规定学生可以到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参观,接受教育。同时为避免学校和学生出于某种目的逃避教育,还规定没完成参观任务的学生不能评为市、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

  这一制度施行后,广州3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每天都有大批中小学生出出进进。由于学生年纪小,对于文物、史迹大多一知半解,他们往往觉得参观与出游一样放松,有的根本不听讲解。而这些文物、爱国教材不经过讲解,在学生眼里就成了摆设。还有的学生在参观时你追我跑,游戏打闹。

  和广州的打卡制度类似,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把乡土教育课程切实地引入课堂。

  今年春节过后,该校在广东省和佛山市一些专家的指导下,编印了一本全彩图的乡土教育教材,内容包括佛山、禅城、张槎三大块,涉及佛山的名人、历史、地理、产业等。教材编出来后,学校马上组织老师在初一、初二各班中开课。课程以讲授为主,还有三成时间安排户外考察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文化点和工厂企业参观。

  据张槎中学莫建明校长介绍,乡土教育课是该校开设的正式课程,列入学期考核内容,由各班老师自拟题目,或写作调查报告,或谈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形式灵活多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学校对张槎中学的做法仍持保守态度。一些学生家长说,学生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才是根本……


  出路在于突破应试教育束缚

  目前在推进乡土教育进课堂的进程中,有一个反常的现象:越是重点中学,行动越滞后。有专家坦率地指出,重点中学受应试教育毒害最深,同时也尝到甜头最多,对升学率也最敏感;而一般类的学校,由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不高,反而减轻了压力,可以轻松地尝试新的改革。

  那么,乡土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呢?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乡土教育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关键在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

  由于学校、老师、家长等对升学目标的长期追求,要推行乡土教育,还需要相关政策有进一步突破。有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应该明确规定,将乡土教育课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把其教学效果作为考核学校质量的标准之一;同时编订出适合本地学生的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

  至于乡土教材的编订,专家认为,也应有一个系列。比如广东省,靠近海洋,有自己独特的海洋文化,其历史人文传统和中原文化差异很大,所以岭南文化应该有一个教育读本;同时广东辖区内包括广府、潮汕、客家等差异很大的文化群,各文化群也都应有各自的乡土教材。同时,各地级市也都可以编印自己的乡土教材,各学校还可以在更小的范围内编制更细致的教材。这样,国家必修教材得到地方教材和本校教材的补充,文化的覆盖面就大大增加了,各种亚文化的优秀品质都可以在不同地域得到弘扬。

  同时,还有专家提出,要引起人们对乡土教育的重视,也可以充分利用考试这支指挥棒,在考试题中加入一些乡土文化的内容。比如今年广东高考语文的那道对联题,没有对广东乡土文化的较好把握,想拿全分还真不容易。这种题目的设计对乡土教育的导向作用必然很明显。


  记者手记 :是谁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张汉锋,佛山市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从大学时起就有一个梦想:让乡土教育在中小学里得到普及。多年来他一直为这个理想而行动着。“现在部分学生缺乏岭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游手好闲,沦为‘退休青年’;他们脱离了他们生活的环境,爱国爱家成为一句空话。”从一句话中,我们就听出他的忧虑。

  张汉锋在佛山长大。大学二年级的一天,他在佛山祖庙路闲逛,不经意间走进了佛山民间艺术社,看到木版画、剪纸、秋色等民间艺术。通过介绍,他知道这些都是佛山乡土文化的结晶。

  这次见闻改变他很多,他在反思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在佛山长大的孩子,却不知道佛山的很多东西,是谁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在此后的两年里,张汉锋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遍了佛山几乎所有的文化古迹,翻看了很多有关家乡的书。对家乡文化了解越多,越深沉地热爱着家乡这片土地。

  毕业以后,他到家乡一中学教书。“许多孩子目光短浅,仗着爸妈的基业洋洋自得,根本无心向学,更谈不上学习乡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尝试着让孩子们多一些外出参观、调查的机会,培养他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有时他还带学生去看历史古迹,让他们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先辈们的创造精神。

  日前,他策划的“乡土教育进校园”方案,已被列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实施计划中。(夏杨 谢孝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4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