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1|回复: 7

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13 0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tfcg.net/history/kejia.htm
 在四川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生息着一支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俗习惯、至今还讲一口客家方言的客家民系。根据考证,四川客家人大约是在1680年至1800年左右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等地迁入的。

一、客家人入川的历史背景
  明末清初,四川的兵燹战乱连续长达三十多年。
  战乱、瘟疫、饥馑,导致四川人口严重下降,不足20%,千顷田地荒芜四十余年,物产枯竭,整个天府之国呈一片杂草从生,虎豹横行的荒漠景象。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清廷采取强行移民和鼓励外省人自愿移民的两项措施,发动了移民垦荒复耕运动。继湖广人迁徙入川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省百多万客家相继移民入川,这就是四川历史上著名的“湖(即湖广人)、广(即广东客家人)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
  广东等省入川的客家人,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陶猗之家,他们不满足于暖身饱腹的安稳生活,义无反顾地赴川开拓进取,建功立业。根据广东地方文献和四川地方志以及客属族谱等史料证实,四川客家大多数从嘉应、韶州、南雄、惠州、潮州等地区迁入。
  入川客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徙居落业在川南和川西地区,以隆昌为中心的川南和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这两大板块构成了今天四川客家群体的生活大本营,是闻名于巴山蜀水的客家聚居区。

二、四川客家人的分布
  客家人分散在四川各地,主要在川西的双流县、新津、温江区、都江堰、郫县、彭县、新都、金堂县、广汉、什邡、德阳;川北的江油、三台、仪陇、盐亭、巴中、通江;川东的广安、合川;川南的荣昌、泸县、富顺、宜宾、威远、隆昌、资中、简阳、仁寿、彭山及凉山州所辖的西昌、会理等三十八县(市、区),尤其以沱江流域和成都东郊最为集中。根据史料、家族谱牒统计分析,整个四川人口主要由湖广人和粤、闽、赣、桂客家人两大部分构成,湖广人和客家人分别占四川当时总人口的40%和33%。
  从前的成都,东出牛市口,北出李家巷,就算进入成都客家的聚居圈。而今,随着都市化的扩展,这些地方早已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客家人的活动边线,则渐次收缩到距城中心不过十里的青龙乡、圣灯乡、保和乡一带。越过这一条分界线,你就跨进成都东山客家的聚居区了。

三、四川客家方言区
  四川的客家人中以湖广人口最多,故四川通行以湖北麻城话为基础的四川话(以成都话为代表),旧称湖广话(即湖广移民所讲的话)。四川话在语言学上称为四川官话,为北方言西南次方言,为四川第一大方言。四川客家语是仅次于四川官话的第二大方言。在四川局部地区,还流行湖南老湘语,在语言学上分类为湘方言。四川汉族地区主要通行这三种方言。
  客家语是我国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它是我国古代中原正宗的宫廷官话。
  客家人祖先大多是中原的豪门大户,同时恪守“能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宗遗训,要求在客家群体内部必须讲客家语,这是客家语能够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郁而独特的客家风俗习惯。全川讲客家语的人口达150万人以上,客家语覆盖面达1,200km2。
  如果你从成都市的北门火车站、东边的双桥子汽车站乘公共汽车,前往东山客家区采风,不出几个站的功夫,就可以从上车下车的乘客中,听到四川话、普通话不同发音的客家方言。这就标志着你已经渐次进入成都东山客家的腹心地区了。于是,一幅幅客家风情的生动画面,便会不时展现在你的面前。

四、客家人对振兴四川经济文化的贡献
  客家人移民入川,带来了励精图治、团结奋进的客家精神,百余万客家人同湖北、湖南移民一道,为四川经济的复苏、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在开垦荒地复耕田园的作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客家来源于中原“三朝”贵族,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在漫长的迁徙创业生涯中,一直坚持“耕读传家”的宗旨,从而决定了客家在农耕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客家人不畏困难,勤奋创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创立了自己的基业,把草木难以生存的荒山野岭改造成为稻花飘香、硕果累累的山间田园。推动了以农业为支柱的四川经济迅速发展,使四川又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
  在成都东郊客家聚居区,原来集镇极为稀少,由于客家人垦殖创业,在康熙初期先后兴建了以西河场、仁和场(今名石板滩)为代表的一大批集市贸易场地,并约定成俗,每隔两天赶墟,进行商品交易,从而活跃了经济,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向前发展。在人烟断迹十多年的成都,客家人同湖广人一起,大力恢复发展丝绸、锦缎的纺织生产,使成都成为大西南丝绸纺织中心。尤其是客家人还把岭南的山货、广东的纱缎引入,同时还遍地植树种花,造房建肆,商贾纷至踏来,使成都这一典型的消费城市演变成活跃的经济中心,“芙蓉栽插几千株,锦城不少吴泊船”,就是对这一繁荣景象的写照!
  四川是被崇山峻岭环绕的盆地,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产业物种很难传入四川,外来的物产种类很少。客家人的移民入川,为四川引进优良产业物种带来了机遇。红薯、玉米、南瓜、蕃茄、土豆、洋白菜、四季豆等粮食蔬菜作物从美洲等地传入中国广东、福建后,由闽、粤客家引入四川,客家人还把原产于国外的烟草、柠檬和产于福建、广东的广柑、桔子、甘蔗、柚子、桂圆、荔枝、黄麻、木棉等经济作物带入四川,改善和优化了四川的产业结构。
  客家人入川,使原有的巴蜀文化增辉添彩。梅县、五华、兴宁等地客家迁入成都洛带后,带来了嘉应五属每年春季办灯展活动的习俗,不久风行于巴蜀大地。随着斗转星移终于演变成今天扬名大江南北的成都青羊宫灯会和自贡恐龙灯会。
  洛带镇是成都东郊19km处的一个小镇,正当龙泉山麓,有千年历史,享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美誉。全镇由一街七巷子组成,街为中轴,巷为枝娅,加上原来的栅子栅门,构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防御系统,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格。“不到广东会馆就等于白来洛带”。广东会馆又称南华宫,这是广东籍客家人在洛带创业、弘扬客家文化的物质结晶。该馆建于清乾隆11年(1746),三殿四天井,楼高四层,回廊环绕,规模宏大,气势巍峨,是当年广东客家人参与共同事务、联络乡谊、商贸中转,共祀乡神、文化娱乐的场所。它不仅是东山客家地区唯一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会馆建筑。就是在全川乃至在全国,也是仅见的。今天,每当人们置身于这座壮观古雅的建筑,就会为其浓郁的南国风情所感染。品茗啖果,观景听音,声情并茂,其乐融融。

五、四川的客家会馆、宗祠和民宅
  外省人移民入川后,因语言的差异、地域的生疏、环境的不适,都自发建立同乡会馆组织,以联络乡谊为内涵的同乡会馆便应运而生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江浙会馆、西秦会馆,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在中国所有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最崇奉团结,以南华宫为冠名的客家会馆纷纷出现在巴蜀大地,客家人为了表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往往把南华宫的大门开向东南方向,时时遥望闽、粤故土。
  客家会馆的修建对于继承发扬客家精神,维系四川客家民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客家移垦文化延续至今的有力见证。经过两百多年的战祸浩劫和风雨剥蚀,成都东郊洛带镇、金堂县土桥镇、广汉市、三台县潼川镇等地的客家会馆(南华宫)至今保存完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近二十所客家会馆。这些会馆中,尤以成都洛带镇的南华宫令人赞叹。
  由于客家人源于[西晋]、[唐代]和[宋代]三个王朝的士大夫阶层,特别重视维护宗亲家族的团结。入川后仍然不忘弘扬宗情、泽惠家族的传统,各宗氏都要续族谱建祠堂。宗亲祠堂的建造往往有三种模式:一是跨州县联合建祠堂。二是各支系联合建祠。三是单个支系建祠。客家祠堂正厅设有神龛,摆放列祖列宗的神位,还有餐厅、客厅,以方便族人祭祀团拜,叙情聚餐。
  此外,具有中原和岭南建筑风格的客家民宅建筑到处可见。如果身临蜀地,即可目睹客家建筑风格的民宅有:成都东郊石灵寺碉楼、涪陵市明家乡双石村瞿九畴土楼、仪陇县朱德旧居李家湾碉楼、广安县龙台寺杨森故居碉楼、巴县木洞镇蔡家碉楼高达七层,颇为壮观。南华宫、客家祠堂、民宅及其聚会活动,构画了四川客家文化色彩斑斓的画卷,对于维系四川客家民系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东山一带客家民居中,有一种碉楼建筑较为奇特。过去由于东山丘陵地带人烟稀少,土匪袍哥横行,社会治安不好,为了自身的安全,一些有钱的大富人家便在房屋四周或地势险要的地方,用粘土筑墙,建成一个个四墙设有瞭望射击孔的碉楼。这些碉楼一般高二至三层,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解放后大多被拆除。在东山客家重镇龙潭乡,过去境内碉楼多达十余处,现存不过二三。面对行将消失的碉楼,许多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惋惜,因而把它称之为“最后的孤独”、“寂寞的碉楼”。
  来自广东的客家人,每年春天都有祭祖活动,今年3月的一天,冒着细雨,来自四面八方的范氏客家后裔,不约而同聚集在龙泉区十陵镇松林村,举行隆重的宗族祭祀活动。这群传为一代名相范仲俺的后裔子孙们,男女老少来了百余人,在主持人一声号令下,不顾地下泥泞,齐整整跪拜在墓地前面,仔细聆听主祭人用客家话宣读的祭文,恭敬如仪,庄严肃穆,那场景着实让人感动。祭祀完毕,举行具有农家特色的的乡宴,由参与祭祀的宗亲自己动手,共同下厨,聚餐时院坝上摆满了十多桌酒菜,那热闹场面一点不比城里人在宾馆饭店操办婚宴。
  木兰乡是一个纯客家乡,为纪念元末明初四川女子韩娥代父从军,复员后嫁到该乡,历史上兴起了一个赶庙会的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成千上万的人们聚焦在木兰庙前,交易农具,种子,盛况空前。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应约前去采风,在接近庙会的数里之外,就已是人声鼎沸,行人熙攘接踵擦肩。沿途商贸摊林立,商贸叫卖之声不绝。待来到山上一看,哪有什么木兰庙的影子!只有几通古牌倒卧,计划修复中的新木兰寺,刚刚上梁剪彩,破土动工。但来自附近各地的七八万人,丝毫不减游兴,硬是把这一天妆点成节庆的海洋。而摆在山头上的,则是千篇一律的一挑一担的谷物,瓜果,蔬菜的种子。据说,凡是在这里买卖的种子,亦或自己家里不买不卖的种子,只要拿到庙会上来沾一沾木兰寺前的地气,准保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民俗文化的传统力量,在东山客家地区就是这样顽强展露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5-13 0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垦创业的----四川客家人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南接贵州、云南,西毗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气候属亚热带温湿气候,是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四川设置蜀郡、巴郡,故四川又称为巴蜀。北宋时,在巴蜀共设置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万县)“四路”行政区划单位;长江三峡,古称“川峡”,当时将巴蜀称为“川峡四路”,后简称为“四川路”,元时在巴蜀设四川行省,这就是四川得名的来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5-13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来自http://www.qxyb.meizhou.net/200201/kjlt1.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3 07: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好像本帖子重复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3 0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查过,果然重复了.......明天删除一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3 18: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民国年间出版的“廖氏族簿”记载:康熙年间,有从赣南移居四川成都“华阳府东门外深沟子”的廖姓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5-14 04: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对不起,没有留意,发成重复的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4 05: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四川客家 Sichuan Kejia ⊙源自:“天府茶馆”

没关系,也可以留.......因为那个在底下........很远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