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7-3 0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的聚族而居,除了表现为一个大屋居住阒同姓的几十户乃至几百户人之外,还表现为一个姓氏往往聚居于一个地区或村落。在这种地区或村落中,以一个祖居的大屋为中心,分布着若干大小不等的屋。客家人的这种聚族而居方式,可以广东兴宁为例。那里“一个村、一个乡,乃至相当大的地区,都是一个姓。典型的如:县城附近东门外罗姓,西河背陈姓,北门外洋垫塅张姓,饶姓;各墟镇,如泥陂东山寺陈姓,汤湖王姓,黄垌柏塘烟墩鲤塘刘姓,高沙岭李姓,永和墟环近何姓,大成社张姓,新陂李姓,叶塘刘桥头刘姓,龙田苑塘民公桥罗姓,大坪罗姓,罗岗袁姓,石马陈姓,何姓,新墟彭姓,廖姓……上述这些地区的同姓居民,多者达一万多人,如东门外罗姓,由东风塅一直到大圳、高陂、洋岗方圆五公里,约有万余人。其他各姓聚居在一处的,至少有一千数百人“(《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这种情景,与北朝时北方地区”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关东风俗传》)的情景是多么相似。
这就证明“北方风俗啦”?偏执的单向思维,“死牛一边颈”。粤语区、闽语区,也是很多仅有一姓(父系)的大村庄(数千人是较多的,上万人的也有)甚至连片的地域,多者方圆十几公里、数万人都是如此。全国的汉族或汉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都有这种情况。
若论人口增长率,山区的就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控制;但地势较平缓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是人所共知的,只有迷糊的“神话”状态下,才会不清楚。
如果比这些“盛况”,以“优良血统”为中华民族“多做贡献”,就能促进社会进步?
这是历史的倒退!落后的思维!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7-3 at 09: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