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从客家人南迁开始,他们就把中原的山歌带到了这里,并与当地的山歌不断融合形成了现在独具韵味与风格的客家山歌,应该说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 在我们摄制组在梅州拍摄的期间,所住的宾馆就在一所公园附近,每天晚上那里都有自发唱山歌的人,据当地人说生活在梅州的客家人就几乎没有不会哼上几句山歌的。
陈昭典是梅州一位普通的农民,他非常会唱山歌,他的生活也就与山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昭典的家就在梅州市郊的一个村子,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劳动,知道我们是来拍摄客家山歌的故事,于是在地里他就唱了起来。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山歌,山歌一唱心里很舒服,就是这个意思。唱起山歌来,心里什么忧烦事就没了,干起活来力气特别有,特别有干劲。客家山歌与其他民歌一样,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客家山歌中反映劳动内容的就很多。陈昭典从小跟随大人们劳动,他会的劳动号子就特别多。 客家人热爱生活,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山歌相伴。 梅州的客家山歌除了劳动山歌以外最精彩也是最精华的一部分应该说就是客家情歌了,占客家山歌很大一部分比重。据说有许多老一辈客家人的婚姻就是用情歌来牵线搭桥的,陈昭典的婚姻就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在不断的增多,村子里会唱或者喜欢唱山歌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农闲时,陈昭典就在自己家里为邻居们来上几段,一是自己过过瘾,二来还能让村民们听到正宗的客家山歌。
通常陈昭典为村民们演唱的是竹板歌,竹板歌也叫五句板, 是客家山歌的一部分,竹板歌的内容也比较多,有流传已久的老段子,也有即兴演唱的新段子,陈昭典今天唱得就是一个老段子,虽然有的村民已经听过很多遍,可是每一次陈昭典都是很认真地表演。
说起客家山歌的由来,在梅州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朝时期,在梅州松口,有个远近闻名的女歌手名叫刘三妹 ,她不仅有副好嗓子,而且聪明伶俐,山歌随口出。由于她对歌在当地很有名气,许多男女歌手慕名而来与她对歌。有一天,刘三妹正在河边洗衣服,从下游撑来一只船,船上站着一位秀才,点名要和刘三妹对歌。三妹看这位秀才一脸的傲慢,便问你有多少歌敢找刘三妹?秀才马上回答:讲唱山歌我最多,船上载有七八箩,拿出一箩同你对,对到明年割早禾。刘三妹听了特别好笑,随后唱到:河唇洗衣刘三妹,借问秀才哪里来?自古山歌从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秀才一听才知根本不是三妹的对手。从此“自古山歌从口出”也就成为山歌名句。
自古山歌从口出,这句山歌的名句市出自于松口刘三妹的山歌故事,流传了几百年。松口山歌的表现力非常强,内容非常丰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和喜爱。除了山歌以外,他腔板也非常多,品种非常多,有:散板、有慢板、有中板、叠字山歌等等。可以说,松口山歌是客家山歌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山歌就是典型的松口山歌。客家山歌在梅州的种类和体裁很多,除了松口山歌,其他地方的山歌腔调也是很有特点。
客家山歌除了它优美动听的旋律,最重要的还是它语言的特点,那就是歌词的文学性,客家山歌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以及众多的民歌艺术手段,语言朴实而又不失技巧与功力。这些语言特点其实就是古老的汉语言特点,这些在中原几乎不存在的语言结构,在客家山歌中得以了很好的保存,这是很多人喜欢客家山歌、研究客家山歌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能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擂台斗歌一般是即兴的对唱,歌手们往往是触景生情,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除了内容的贴切,还要讲究文字对仗的工整,这对歌手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过硬的本领可是斗不了多长时间的。
梅州市在1990年曾经举办过一次山歌擂台比赛,就是在那次比赛中,评选出了四位在梅州市公认的山歌大师。胡希张就是那次比赛的评委,从那次比赛开始,胡希张被客家山歌所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研究客家山歌,整理客家山歌,而且与四位山歌大师成了很好的朋友,今年,他出版了一套传记,传记的人物就是在梅州家喻户晓的四位山歌大师。胡希张不是客家人,但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与客家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与四位山歌大师的交往中,胡希张了解到山歌对这四位山歌大师的命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故事还非常感人,他萌发了要为四位山歌大师写传的想法,于是他就着手记录、整理四位山歌大师的素材,光录音机就用坏了好几个,磁带就更不用说了,终于用三年的时间写作完成了四位山歌大师的传记。周天和是四位山歌大师中之一,今天他是专程来到胡希张家里他的传记的。
看到刚出版的新书,七十多岁的周天和激动地唱起山歌。周天和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兴宁县的这个小村庄,他是典型的客家人。周天和说他很小就会唱山歌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母亲当年是这个村子远近闻名的山歌能手,后来周天和喜欢上了山歌,而且是一发不可收,几十年来,山歌几乎就成了他的语言,对于生活的各种感受,周天和喜欢用山歌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周天和家里的人口不少,但是能陪着他对山歌的却没有,这对他来讲是个很大的遗憾,为了在家里也能过过山歌瘾,他只有邀请十里八村的歌友们在家里聚一聚。这些看上去已很陈旧的资料,对于周天和来说可是真正的宝贝,他准备整理好后给老师傅出本集子。 位于兴宁县城中心广场的山歌亭离周天和的家有一段路程,但是周天和梅州总要来上几次。因为这里每天都会自发聚集很多唱山歌和听山歌的人。 只要周天和一来到这里,许多人就争相与他对歌,他的诙谐幽默的唱词总会给人们带来不少欢乐。
在梅州还流传着许多山歌人物与山歌的故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客家妇女唱起山歌闹革命,就在赴刑场的时候,还唱着革命山歌,激励同胞们与侵略者斗争到底,这个感人至深故事至今在梅州广为流传。
著名诗人黄遵宪从小生活在梅州,对山歌极有感情,后来在国外生活的那段时间,他就是靠着回忆、记录山歌来寄托对故乡梅州的思念之情的。
曾运元是已经退休的梅州市干部,他就珍藏着一个有关山歌的故事,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对当时的感人情景,他仍然是记忆犹新。 1988年,梅县组织代表团到美国参加第九届客属恳亲会,曾运元就是代表团的一员。这是国内客家人第一次参加在国外举行的恳亲会,由于当时国内外的客家人联络还比较少,相互之间的了解也不多,因此那次在美国的会面,刚开始并不顺利近几年来回梅州祭祖探亲的华侨很多,余耀南是山歌大师之一,他今天就是被邀请来参加马来西亚的华侨祭祖仪式。每次和这些老朋友一见面,他们总要先对上几段山歌。余耀南近些年去过很多个国家,在海外结交了很多的华侨歌友,他们很喜欢听余耀南的山歌,对余耀南的山歌事业也很支持,他们之间的通信经常会用山歌来完成。 山歌连接了乡情,山歌沟通了乡音。生活在海外的华侨时时都在客家山歌的情韵中体味那份难解的乡愁。近年来,他们多次组织山歌团到海外演出,童安娜是梅州市知名的山歌演唱家,她就多次参加在海外的山歌演唱。相比于传统的山歌,童安娜的山歌多了一些艺术的加工与创作,这使原本朴素的山歌多了些现代色彩,这样的山歌在海外华侨中间很受欢迎,看来无论是传统山歌还是现代山歌,都已经成为连接亲情乡谊的纽带,无论生活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客家人,只要听到客家山歌就听到了家乡的声音。在客家人的歌声中所描绘的正是这些美好的生活画卷和欢乐的劳动场面。在山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歌剧,在海内外客家人当中很受欢迎,山歌剧已经不是简单的唱山歌对山歌,而是一个具有综合艺术效果的山歌舞台剧,不仅有唱腔而且还有故事性的文学创作,这使得原本简单的客家山歌更加丰富,更加完整。现在在梅州大大小小的山歌剧团有十几个。原本在大山里回荡的客家山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仅走进了城市人的生活,而且已经形成山歌成为一个正规的专业走进梅州市艺术学校的课堂,这是梅州人的期望,也是所有客家人的希望,他们希望无论生活这样变化,时代这样发展,客家山歌都能成为伴随他们生活的永久不变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