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62|回复: 2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发现朱砂客家围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7 1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砂客家围屋位于玉洲区南江镇岭南村,是一种聚族而居,具有防御性质的城堡式组群客家民居建筑,围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居住在围屋的黄氏客家居民是清代乾隆年间从广东梅县搬迁至此的!朱砂客家围屋整体设计布局合理,讲究人文山水的和谐相融,张扬着中原文化的气韵,它是玉林乃至广西现存最大最完整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对研究客家文化和发展我市旅游业有很大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3 14: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屋:设计齐全的小城邦
高达6米的灰砂土墙环绕村寨,墙上遍设射击孔和瞭望孔,仅留两个门对外沟通——
001.jpg
001
斜阳下的围屋很恬静,到来的人生怕把她惊醒。
  
高度可达6米、厚度超过60厘米的灰沙围墙,上面布满大大小小的射击孔;外围环绕着6米宽的壕沟;走近它你会从心底里感觉到它透出的紧张气氛。它就是位于玉林城区南面不到3公里处的清代古建筑——玉州区南江街道岭塘村硃砂垌客家围屋。   

城堡般的硃砂垌围屋   

由于酷爱民俗摄影的原因,我对硃砂垌围屋内的建筑很是熟悉。为此,常常成为朋友们出游的向导,这不,金塔外语学校的叶老师春节刚过后不久就来电话“求”我带她那里的外教——美国小伙子杰夫利,前往围屋做一次客家民居游。   

我们刚一走进硃砂垌客家围屋,“咔嚓!咔嚓!”相机的快门声就不断响起!杰夫利手脚不停,嘴里还喃喃道:“Very good!”间或夹杂洋腔洋调的“很漂亮。”“杰夫利喜欢绘画和摄影,”叶老师笑着说,“听说有这么一座城堡式组群建筑时,早已高兴得像个小孩了。”   

“我们这里主体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围屋主体建筑“大夫第”前,我们遇到了一位退休老师,70多岁的黄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当年,我们黄氏先辈从广东梅县搬迁至此后,修建了这座围屋。”随着黄老师不紧不慢语调的娓娓道来,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建筑群落是主体的“大夫第”为中轴,前为月形水塘,“大夫第”三进两廊硬山搁檀式砖木结构,左右两侧对称排列各5组建筑,每组各3座,每座4间,并互相贯通分别设置生产区、贮存区和居住区。   

沿着城墙走一周,高达6米的灰砂土墙环绕村寨。墙上遍设射击孔和瞭望孔,上部内侧可沿墙围行走并设置有碉楼7个。整个围屋仅留两个门(北门和南门)以便对外沟通,并分别把门建造成瓮城形式。整个围屋俨然一个设计齐全的小城邦!走在围屋内,你有一种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防御第一的生活堡垒
002.jpg
002
“大夫第”像一位儒者,从容而淡定了200多年。
  
漫步在“大夫第”,横梁挑首隐隐约约能窥见当年每进皆有的脊饰、封檐板雕刻及壁画。前中座明间设置的朱红屏风,高大而庄严。“‘大夫第’这块匾可是道光帝赐给我们祖上的,”黄老师不无自豪地说,“当年‘大夫第’里面可是挂满了‘文魁’、‘司马第’等等牌匾。可惜呀!1958年大炼钢铁那时,都拿去做风箱了,现在只剩下这块‘大夫第’了。”   

虽然那些昔日的光华不再,但现有的灰沙残垣、老宅深院似乎在以另一种方式诉说往日围屋的故事。也许黄氏的后人,或是我们这熟睹司空的本土人已不再敏感,但,看着杰夫利那份忘乎所以的兴致,我似乎又感受到了初次到围屋时的那份震荡。其实黄氏先民的气息还依旧存在,散落在每段墙垣、每一块青砖黛瓦之中。   

我一下子再次感觉到硃砂垌客家围屋在设计上的那份紧张,看看那些非常突出的防御功能特点,回到我们客家先民初到此地聚集而居时那种封闭式的生存状态。
  
玉林市文物部门对围屋的权威评价是:具有防御功能的建筑形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隐约透露出建造者客家文化的特性。硃砂客家围屋整体设计布局合理,讲究人文山水的和谐相融,张扬着中原文化的气韵。“大夫第”正脊堆松石兰、梅花喜鹊、牡丹、麒麟、石榴、凤凰、夔龙、柳、菊花、莲花、金鱼等,基本保持原貌,檐下彩绘宝相花及壁画16幅,内容包括:戏彩虞亲、喜鹊登梅、双喜登梅、凤凰呈祥、金鸡报喜、外国进贡、通商口岸、平升三级等。前中座屏风保持完好。是研究古代玉林民居形制及技术、社会风貌、审美艺术观等方面难得的实物。

玉林文化的符号
003.jpg
003
美国小伙子杰夫利对围屋如痴如醉。
  
玉林大地从古崇文尚教,散落在玉林乡村的古镇古村落的建筑风格,艺术装饰均与传统儒家提倡的美学相关。而这些往往又与当地的文人雅士有密切的联系。硃砂垌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里曾涌现出黄莹才和黄辛波这样的历史名人。   

黄莹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补行壬子(1852年)正科,已未(1859年)恩科录取副榜,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科举人,是为古代的先辈代表。   

而当代的代表是革命烈士黄辛波。参加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黄辛波先生就出生在“大夫第”里,并在此度过其童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利用今硃砂垌村32号的阁楼作为办公场所,进行革命活动。1947年,黄辛波任中共玉林特别支部书记。1949年3月11日,黄辛波到玉林城与支部成员碰头,途经东圩时被敌特务跟踪逮捕。同年在玉林城东岳岭惨遭杀害,为革命更为理想奉献了他年轻的生命。
  
可以说,硃砂垌围屋建筑与历史人物一起,共同构成了玉林文化符号的组成部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墙,还将以它的方式,给后人诉说着。

来源:广西新闻网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 ... 6fe66-2800808.shtml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3-23 14: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andrew + 3 謝謝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16: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是玉林乃至广西现存最大最完整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对研究客家文化和发展我市旅游业有很大的价值!有机会得去看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