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沈洛羊) 5月31日,由汕尾日报社与陆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拉开帷幕,全市共有50位作家应邀参加,寻访陆河客家文化元素,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家在水唇镇莲心湖康吉楼采风。汕尾日报记者 孙彦修 摄
汕尾日报讯 (记者 沈洛羊) 5月31日,由汕尾日报社与陆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拉开帷幕,全市共有50位作家应邀参加,寻访陆河客家文化元素,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日的行程涉足河田、水唇两镇,上午参观了墩仔寨、莲心湖、石下坝三个省级古村落和罗洞村,下午参观了特色民居九厅十八井、曜德楼、红色革命旧址蟠龙祠、商贤祠,并了解国家级非遗项目河田高景。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政负责人和村民的欢迎。
石下坝、莲心湖、墩仔寨三个省级古村落都集中在水唇镇。当天上午,作家们首先来到以船形古寨闻名的石下坝村,它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主要古建筑有恒泰楼等。莲心湖村获评省级古村落的载体主要是康吉楼,它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为“上五下五”建筑布局,对研究当地的客家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墩仔寨是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古寨,整个古寨建在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大石墩上,建寨至今有三百五十多年。古寨气派豪华,端庄古朴,让作家们啧啧称奇。作家们除了拍照留影外,更对它的历史传说寻根问底。
水唇镇罗洞村以梅花著名,作家们错过了花季,也错过了梅子收获季节。但作家们仍然对罗洞的青山绿树、山涧怪石流连忘返。
下午,作家们首先参观了远近闻名的古民居——“九厅十八井”。它始建于1825年,主屋是一座粤东客家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上三下三”。下厅的中间安有“中门槛”。平时,行人走两边。有高官贵客来访时,才打开此中门让其进入。陆河有句俗语:“打开中门,迎接高官贵客”说的就是此种情况。接着作家们前往曜德楼。它始建于1878年(光绪4年),其结构也是粤东地区比较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一一“上三下三”,它一共有60多间房子,建造20余年才大功告成。据传说,一个东坑人来到下园仔专门为建曜德楼烧石灰,赚到钱回去讨老婆,后来孩子长大又回来这里做工。由此可见,建这座房子工程量有多大、工期有多长!
而红色革命旧址蟠龙祠最“年轻”,它始建于1923年。1949年3月,蟠龙祠成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江南地委“教导队”的培训基地。同年3月,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机关报《大众报》报社设在蟠龙祠。1949年4月,陆丰县委根据江南地委的指示,在河田镇设立了“新陆银行”,并在蟠龙祠印刷发行“新陆券”、“河田流动券”。1949年7月,时任陆丰县河田区民运组组长、区政府指导员的谢非同志在蟠龙祠指导和开展对敌武装斗争。建于雍正初年的商贤家庙,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期间,彭湃同志曾在此领导农运,杨其珊同志也曾在此开展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它是粤赣汀边纵队政治部驻地,谢蜚、叶佐恕、郑万生等同志曾在此办公。河田高景系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项在陆河县城河田和周边地区有着广泛影响的民俗活动,作家们兴趣勃勃地了解了高景的制作过程和出景盛况。
(来源:《汕尾日报》,作者:沈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