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4|回复: 0

客家山区的古代交通运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9 0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客家地区到处崇山峻岭,山路崎岖,坡陡路狭,旧时人们出行不易,农副产品及货物运输主要靠人力肩挑、手提、背扛,其次是骡马驮运。此外,一些小江河在雨季时可通小木船,交通十分落后。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至南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代代传承,修筑了一条条衢道、商道。同时,官府也会组织修筑宽1米多的驿道,贯通着城乡、村落和集镇、圩市。每天络绎不绝的挑夫、马队将各种农副产品挑进城市,把轻工产品运回乡村、圩市。在粤赣古道上,挑夫们摩肩接踵,盐上米下,熙熙攘攘。挑夫们个个脚穿秆草鞋,挂条毛巾擦汗,一条扁担,一副络脚(套装货物的藤棕制品),两只布袋,每人肩挑100-120斤,日走七八十里,不论晴风雨雪、寒来暑往,天天餐风饮露,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正如有首山歌所形容:“想起挑担真苦凄,一肩唔得一肩前;上冈好像牛拖轭,下岃蹬断脚蹭筋。”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有人从外地购买骡马,用骡马替人驮货,每头骡马可驮货150-200斤日走百里,1个人可赶3-5头骡马,3-5人组成一支马帮。此外,有骑术的人,还制作马鞍、马镫,将马打扮一番,供人骑着出行。
  较平坦的路段可行驶手推车,人们用坚实的木料制作独轮手推车,因车轮从中间突起似鸡冠,故俗称“鸡公髻车”或简称“鸡公车”(如图)。其木质车轮外包铁箍或橡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每辆可载货200-250斤,一人手推前进,但上下坡需2至3人互相协作,所以起码要有3-5辆车一起出发,以便互相合作推拉。
  在一些水流量较大的江河上,人们凿石炸礁,疏通河道,打造木船,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开发航运。客家人心灵手巧,就地取材,砍下山上的松木,锯成松木板,制作小木船。木船一般长10来米,宽2-3米,吃水深0.5米左右,一艘小木船顺流可载六七千斤货,由2人用竹篙撑。逆流时载重量则减半以上,除2人撑船外,起码要有三四人拉纤,每艘船装有竹篾、竹叶编织的船篷,以避风雨,带有柴火炊具及被蓆,可在船上食宿。另外,将原竹、木扎成竹木排,利用水力顺流放运。没有架桥的渡口,也可用木排或小船摆渡。所以说,水运是古代成本最低、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
  除了货物运输,官绅富户等上层人物出行,还有姑娘出嫁,则用轿子作工具。轿子有官轿、民轿和花轿之分。各种轿子都是用竹子或木料制作,方形,两边各有轿杠,由2人以上抬着走。
  官轿,为坐立式轿,不同等级官员坐不同等级的轿子,抬轿人数也有严格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出巡8人抬,四品以下文职官员2人抬。官轿出行,有随从前呼后拥。
  民轿,就是平民百姓坐的轿子,民轿又分男轿、女轿。男轿为卧式,以毛竹或藤条制作成躺椅,两边各竖2-3枝竹竿支撑一顶布质凉篷以遮阳,2人抬,乘轿人仰卧轿上,与川滇地区的滑竿如出一辙。富豪人家的女眷乘坐的女轿为木质坐立式,齐头平顶,外套蓝缦,前面挂布帘,两边有小窗。
  花轿,又称喜轿,木质坐立式。高级的有平金丝绣镶宝石的轿围,低级的一般在红绿绸缎上绣龙凤图案,均有木轿门。喜轿有4人抬、8人抬的,据家境贫富而定。
  为方便平民用轿,县、州所在地和较大的圩镇,都设有“轿馆”,配有男女民轿和花轿,有专职轿夫。各级衙门则配有官轿和轿夫,供各级官员出行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