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11|回复: 1

朱任宏,天然药物化学家[兴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24 06: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任宏
http://www.cpst.net.cn/kxj/zgkxjszj/cx/yxb/pe/yx14011001.htm
(1900— )

   朱任宏,天然药物化学家。50多年来,致力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先后研制出延胡索乙素、高乌头碱甲素、3-乙酰乌头碱等多种镇痛新药;并发现了一些抗心律不齐的有效成分,如关附甲素、庚素等。是我国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最早的药学家之一。

  朱任宏,1900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山区太平墟朱坑村。少年时代的朱任宏在私塾读书,后转入当地城中兴民小学学习。由于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求学变革的浪潮不时冲击着学校。1917年他来到南京华侨子弟学校——暨南学校中学部继续求学。毕业后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就考入学膳宿费全免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后改为东南大学)。这所学校是一所科学与民主“五四”精神的大本营,是培养科学救国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朱任宏抱着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以科学改造中国的大志而努力学习。1924年毕业后,在广东汕头朝阳铜盂中学任教,1929年又辗转到上海暨南大学附中执教,不久转入中法大学药科担任分析化学讲师之职。在两年的任教期间,他将教材编写成书,出版了《分析化学》等专著。1932年,赵承嘏教授在北平创办了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中药成分的研究,朱任宏获悉后即告辞原职来到研究所工作,从此进入了漫长的研究生涯,赵承嘏成为他研究工作中的启蒙老师。该所于1934年迁至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内,规模较小,那时所里除了赵承嘏外,还有梅斌夫、张泳泉和傅蕴珊等先生。设备也非常简陋,限于条件,仅采用经典方法分离植物成分,做一些植物化学前期的工作。尽管如此,在赵承嘏指导下,对除虫菊、细辛和三七的研究却颇有成绩。1937年,他获得中华文化基金会奖金,由赵承嘏介绍去日本东京深造,后因日军继续侵入华北和华东等地区,赴日深造之行因而未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药物研究所关门,人员遣散。半年后,药物研究所得到光明药厂帮助才恢复了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吴学周先生之邀,他来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立了有机化学研究所,所址在上海长宁路理工馆内。当时朱任宏家住广元路,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他每天都徒步往返,十分辛苦。庄长恭所长获悉后,于1950年将他调至药物所(解放后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
  几十年来,朱任宏对中草药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中外杂志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朱任宏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敢于直言,热爱人民,对党忠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无情摧残和精神折磨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他的生活同他的工作作风一样,朴实无华,勤俭朴素,衣着简单。他从不讲究个人享受,即使出差在外,亦处处为国家节约,从不提物质上的要求,更不挑剔饮食。他总想着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唯一的爱好是做科学实验,即使节假日亦常到实验室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辛勤工作。如今,他所培养的青年学生,都已成为科技队伍中的业务骨干。
  朱任宏现已年过九旬,但他仍毫不松劲,坚持耐心指导研究工作,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朱任宏开始他的研究生涯时,北平研究院药物所的设备很简陋,条件很差。建所的宗旨是研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在国民政府时期,市场上充满了德、法、美、日等国的药品,连上海家庭化学工业社生产蚊香所需的除虫菊亦来自日本。为了抵制日货,发扬爱国主义精神,1933年,他接受了该社的委托,探索国产除虫菊是否含有如进口货那样的有效成分,能否用国产除虫菊代替进口货。朱任宏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不仅从中提取到有效成分除虫菊内酯,还提取到2种新成分,并于1934年发表了题为《中国除虫菊之研究》的第一篇研究论文。1935年,他对细辛进行了研究,从中提取到中性结晶。日本学者加来天民和黄鸣龙教授于1936年和1937年先后也取得了同样结果,并证实是麻油素的异构体,生物试验表明它对除虫菊内酯有增强毒杀害虫的作用,是一种新发现的增效剂。
  朱任宏出于对科学事业的追求与热爱,在工作中十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植物成分分离上能够利用各种溶剂的特性,巧妙地将其彼此组合,进行分离。因此,别人分离不到的,他分离到了;别人不能使其结晶的,他能使之结晶,方法简便。他常讲:“菜人人会做,看你怎么做?但名师的菜,味道就不一样。”他这一套独特的分离技术,通过实际的示范,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地传授给共事的学生。他常讲:“做研究工作总要有新发现,要有新的发现就要先模仿,然后创造,因此前人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朱任宏非常重视对民间常用中草药的研究,因为它们已被民间的实践所检验,富有生命力。如对镇咳药贝母、喉疾药开喉箭、退热药救必应、止痢药白头翁、杀虫药百部、降压药藜芦等,他都有过研究论文发表。朱任宏发现中药三七中的皂甙元乙素,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即人参二醇,这比日本著名生药学家刈米达夫早20余年。7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从矮地茶中分离的镇咳成分岩白内酯,早在1947年朱任宏已从开喉箭中得到。朱任宏从不虚谈,讲求实效,亲自动手,直至自己洗瓶子。赵承嘏曾从中药延胡索中分离得到10余种生物碱,其中乙素具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含量低无法广泛用于临床,后来朱任宏发现野生植物黄藤所含主要成分是巴马亭,得率可达4%以上,经一步还原即可得到乙素。此项成果很快被推荐到药厂,经临床验证后投产,1964年获得国家科委二等奖。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很多中草药还无法用生物试验来反映其作用机理。但根据过去经验,不少有毒植物,剂量在其致死量以下时,可治疗某种特殊疾病,如人们所熟悉的安眠药,服用过量即可致死是同一道理。在中医治疗上也有采用以毒攻毒的药物疗法。40年代,朱任宏对羊角拗和鸦胆子有毒植物的研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从羊角拗中提取到的强心有效成分羊角拗甙,经药理试验表明它对治疗心力衰竭与毒毛旋花子甙K有相似的疗效,但毒性较小,有效剂量也仅为毒毛旋花子甙K的2/3,可代替进口的毒毛旋花子甙K。对鸦胆子的研究表明,它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这都表明,在植物化学研究中,这种模式的选题方法是值得采纳的。1947年,朱任宏发现川萆薢味苦,不能作食用,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皂甙,经水解后曾分得薯蓣皂甙元。后来,美国为了合成甾体激素筛选了几百种原料,结果认为薯蓣皂甙元是最有前途的原料。他的这一发现,为我国50年代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奠定了基础。当时黄鸣龙回国后,就在此基础上,首先设计出用国产薯蓣皂甙元为原料合成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一)的先进方法。60年代,朱任宏还从民间药清风藤中分离到华防己碱(Sinoacutine),此成分是研究吗啡合成的有关物质。



  从50年代开始,朱任宏侧重有毒植物成分的研究,毛茛科中的有毒植物乌头,是著名云南白药、麻沸散中的主要成分。在张仲景《伤寒论》的复方中,就有好几十处载有乌头,它们具有祛风、燥湿、化痰、止痛等功效。其中主要成分乌头碱有剧毒,无药用价值。但云南大理县的紫草乌却不含乌头碱,且具有麻醉作用。朱任宏联想到麻醉品可卡因靠进口,能否从乌头中找到代用品?于是他从中分离到紫草乌碱,生物试验表明,紫草乌碱表面局部麻醉效果比可卡因还要强。从此以后,朱任宏有计划地开始对中国乌头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研究过近20种乌头,从中分离得到40余种生物碱成分,在学术上解决了10余种新生物碱的结构,并发现了不少具有镇痛作用的生理活性成分,其中高乌头碱甲及3-乙酰乌头碱已成为临床药物,前者获得中国科学院成果二等奖,后者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从伏毛铁棒锤中发现3-乙酰乌头碱,并研制成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的镇痛药,此项科研成果先后获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他还发现了一些有抗心律不齐的有效成分,如关白附子中的新化合物——甲素、庚素等。迄今朱任宏共发表过80余篇论文,有关生物碱的占42篇,而其中乌头属植物的研究论文占22篇。朱任宏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人们称他为“中国乌头专家”。朱任宏从自己的科研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逐步形成系统的科学研究,并把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种科研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治学严谨 培养人才

  朱任宏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审阅论文资料时,常逐字逐句推敲,反复核对数据,连标点符号亦不轻易放过。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年近半百还攻读俄语、德语,为的是更好地、及时地掌握国际科研动态。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60年代初期,曾亲自走访了西南、中南各地,采访老中医、药农,虚心学习,耐心求教。当时云南省中医院的吴培恒院长是处方中用乌头最多的一位,人们称他为吴附子,使用时剂量可达半斤。他除了有独特的炮制方法外,还保留了特有的品种:如雪上一枝蒿,是云南白药的主要组成,他随身携带,凡遇头痛、胃痛的患者可及时品尝止痛,对此朱任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在昆明植物所工作期间,得到昆明制药厂的帮助,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并从中分得具有镇痛作用的二萜类生物碱。为了推动我国植物化学的发展,他先后前往北京植物所、昆明植物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所、南京植物所、南京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讲学,并亲自带领中青年研究人员进行工作,将自己积累的经验言传身教,特别是传授他别具一格的分离手段,使他们受益不浅。他经常同其共事的年轻科研人员谈自己的体会,而且总是那么谦虚地说,“自己只有失败的教训,而没有成功的经验,有成绩还要归功于群众,归功于群众的用药经验”。他重视实践,坚持亲自动手,为青年人树立了榜样,并且经常提醒他们谦虚谨慎,不要好高鹜远。他重视基础学习,经常告诫年轻人植物化学的基础是有机化学,每年都要复习它,像青菜豆腐一样经常吃。对植物学名他总是虚心请教内行人,反复核实,已故植物学家裴鉴先生就是常为他鉴定植物学名的知己良友。
  每当提起这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长者,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忆当年在他培养下成长的动人情景。现在朱老已是90多岁高龄了,我们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为科学事业继续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方圣鼎 陈嬿)

简历

  1900年10月10日 生于广东省兴宁县。
  1920—1924年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毕业。
  1924—1929年 先后在广东汕头朝阳铜盂中学、龙川县立中学、兴宁县立中学、上海暨南大学附中任教。
  1930—1932年 任上海中法大学药科讲师。
  1932—1950年 在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50—1952年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1952—1978年 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6年晋升为研究员。
  1978—1987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任研究员。
  1987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赵承嘏,朱任宏.中国除虫菊之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1934,8(2):167.
  2 赵承嘏,朱任宏.中国细辛之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1935,9(3):261.
  3 赵承嘏,朱任宏.中药三七中之两种皂甙.中国生理学杂志,1937,12(1):59.
  4 朱任宏.石蟾蜍中之生物碱.中国生理学杂志,1939,14(3):315.
  5 朱任宏.羊角拗中之皂素.中国生理学杂志,1940,15(3):309.
  6 CHU J H(朱任宏).Th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drug,Kai-Ho-Chien,Ardisia hortorum Maxim.Science Record,1947,2(1):77.
       7 CHU J H(朱任宏).The sapogenins of the Chinese drugs,Chuan-Pei-Hsieh(川萆薢),Dioscoreas ativa.Science Record,1949,2(3):302.
  8 朱任宏.炉贝母中的植物碱.化学学报,1954,20(1):92.
  9 朱任宏,周韵丽.中药白头翁中的皂碱素.化学学报,1955,21(3):328.
  10 朱任宏,杨保津.中药百部中的植物碱Ⅱ.对叶百部和直立百部的植物碱.化学学报,1955,21(2):173.
  11 朱任宏.中国乌头之研究——紫草乌中的植物碱.化学学报,1955,21(3):332.
  12 朱任宏,洪海山,王友海.中药救必应中的配糖体.化学学报,1956,22(2):128.
  13 朱任宏,王友海.天目山藜芦中的植物碱.化学学报,1956,22(4):299.
  14 朱任宏,杨保津.中药旋复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旋复花固醇甲即Taraxasterol.化学学报,1959,25(3):179.
  15 朱任宏,陈锐群,方圣鼎.中药黄藤化学成分的研究.化学学报,1962,28(2):89.
  16 朱任宏,何林兴,陈嬿.中国延胡索之研究.浙江东阳延胡索中的植物碱.化学学报,1962,28(4):195.
  17 朱任宏,方圣鼎,黄伟光.中国乌头之研究V.雪上一枝蒿中生物碱.化学学报,1964,30(2):139.
  18 方圣鼎,朱任宏.中药使君子化学成分的研究I.使君子叶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化学学报,1964,30(2):226.
  19 陈嬿,朱元龙,朱任宏.中国乌头之研究Ⅸ.川乌、附子中的生物碱.药学学报,1965,12(7):435.
  20 徐任生,罗尚义,朱任宏.The structure of the alkaloid sinoacu-tine.Scientia Sinica,1965,13(12):2016.
  21 高宏瑾,岳凤先,朱任宏.中国乌头的研究V.关白附子中的新生物碱.药学学报,1966,13(3):186.
  22 赵守训,徐任生,朱任宏.中国延胡索的研究Ⅱ.江苏元胡中的生物碱.药学学报,1966,13(1):6.
  23 畅行若,王洪诚,朱任宏等.中国乌头的研究XVⅡ.伏毛铁棒锤中生物碱.药学学报,1981,16(6):474.
  24 韦璧瑜,孔宪武,赵志远,王洪诚,朱任宏.中国乌头研究XVⅢ.高乌头中的生物碱成分(一).中药通报,1981,6:26.
  25 Xu Ren-sheng,LU Jun-yong,Chu Jen-hun.Studies on some newStemona alkaloids.a diagnostically useful HNMR line-broadening ef-fect.Tetrahedron,1982,38(17):2667.
  26 Zhu Yuan Long(Chu Yuan-long)(朱元龙),Zhu Ren Hong(ChuRen-hong)(朱任宏).Studieson the diterpene alkaloids of the Chi-nese drug,Aconitum spp.,Hetrocycles,1982,17:607.
  27 应百平,杨培明,朱任宏.I款冬酮的结构.化学学报,1987,45:450.
  28 杨培明,应百平,方圣鼎,朱任宏.中国乌头之研究.一枝蒿戊素和乙素的结构.化学学报,1988,46:8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14: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大坪呀,怎么是太平墟呢????难道以前是太平的吗?我怎么没听说过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