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03|回复: 14

当代的惠州何以不出大人物[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9 22: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惠州,在现代史上还真的出过几位值得一书的大人物,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廖仲恺、叶挺、邓演达等。
解放五十多年,惠州已经找不出令人值得自豪的地方。五十多年来,主政惠州的主要官员,基本上是外地人,这一口气令惠州许多本地人一闷就闷了五十多年。既然是外地人当权,外地人当然不断地涌入,不断地增多,本地人倒成了少数族群,政府机关、市直有实权的局委办等部门的一把手多由外地人把持,惠州的本地人在惠州的机关单位越来越少,大多数沦落为小工商业者,运气好一点也做成大生意。如果不具备公务员素质也罢,但是有许多读过大学的人才却因没有关系进不了这个门槛,长间一长就造成了惠州今天局面,惠州本地人对惠州的事情越来越没有发言权。话又说回来,如果外地人主政惠州能切切实实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实在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权为民所掌,利为民之所系,也无何诟病。实际情况如何,子民百姓有目共睹,夜话不多说了。
夜话要分析的是,为什么当代的惠州不出大少物?夜话认为,这与惠州的文化缺乏有关。史上的惠州古称循州,是南方人之地,也是不毛之地,谈不上文化。苏东坡贬谪惠州才开惠州之风化。但东坡先生没有给惠州留下什么文化遗产,除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杨梅芦桔次第新人,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外,再没有其它给现代惠州人祖先什么文化影响了,很不同韩愈之于潮汕地区。韩愈被贬到潮州后,有一番作为,潮汕地区文化的兴起,要归功于韩愈当时大兴办学之风,时至今日,韩山书院依然是潮州人的圣地。有文化底蕴,就会有人才的出现,就会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就会增强当地人的凝聚力,形成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氛围,给子孙后代留下有益的影响或者说文化遗产,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可是惠州,你有什么值得自豪?客家人有客家文化,潮汕人有潮汕文化,广府人有广府文化,而你三不象,毫无地方特色,更无自己文化底蕴?你既然连自己广东的三大文化都没有比,更别说与占中国文坛三分二的人文荟萃的江浙了。这就是你的悲哀!
惠州人,别在那里生闷气了,那不管用。你现在要做的是,穷则教好子女,富则兼顾家乡,多关心惠州的文化建设,才是正途。只有打造出有惠州本地特色的文化,才会有惠州特色的文化底蕴,才出营造出人才的氛围,惠州才不会成为外地人的淘金窝。


-------转自惠州西子湖畔论坛,原作者:围炉夜话

[ Last edited by 惠惠 on 2004-5-19 at 22:4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2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要回归到 客家文化这个底座上来,一定奋发有为。

客家地区也希望惠州这个客家桥头堡,能否成为客家文化的重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23: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在现代史上还真的出过几位值得一书的大人物,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廖仲恺、叶挺、邓演达等。
解放五十多年,惠州已经找不出令人值得自豪的地方。五十多年来,主政惠州的主要官员,基本上是外地人,这一口气令惠州许多本地人一闷就闷了五十多年。既然是外地人当权,外地人当然不断地涌入,不断地增多,本地人倒成了少数族群,政府机关、市直有实权的局委办等部门的一把手多由外地人把持,惠州的本地人在惠州的机关单位越来越少,大多数沦落为小工商业者,运气好一点也做成大生意。如果不具备公务员素质也罢,但是有许多读过大学的人才却因没有关系进不了这个门槛,长间一长就造成了惠州今天局面,惠州本地人对惠州的事情越来越没有发言权。话又说回来,如果外地人主政惠州能切切实实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实在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权为民所掌,利为民之所系,也无何诟病。实际情况如何,子民百姓有目共睹,夜话不多说了。”
政治制度使然,自求多福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确实出不了大人物,因为现在惠州主政的基本不是惠州本地人.惠州人当不了大官,很多事情惠州人都做不了主,惠州难道要成为深圳那样的移民城市??!!
无疑大家对惠州建设客家文化大市寄予厚望,但惠州本身又受到重重的阻力,外来文化的日益侵蚀,惠州本土特色的东西还有多少能够保存下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0: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将惠州打造成客家文化之都,防止惠州成为第二个深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1 15: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最重要的是惠州城原居民自身都不认同客家,外人又怎会“同情”你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2 16: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惠惠 at 2004-5-20 00:35
努力将惠州打造成客家文化之都,防止惠州成为第二个深圳.

惠州今天局面,何之错也?官爷们错吗?亦或外地人之错?非也!
      人家河源大打客家招牌,做大做强客家文化。河源人都认同河源话为客家话,认同自已为客家人,河源话不是和你惠城话相近吗?你惠城人认同客家吗?
      惠阳客家虽然占惠州人口大多数,但她不占据核心区,政府要发展哪个系文化?发展惠阳客家文化,惠城人会点头吗?如果发展惠州本地或东江文化,占总人口优势的惠阳客家人会响应吗?储多因素,政府不以考虑吗?
      惠州发展地域文化,发展文化大市,打造魅力之城,难啊!

[ Last edited by 惠东海仔 on 2004-5-22 at 17:4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2 17: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惠州正在发展“东江文化”,意指什么?
      东江乃广东三大河流之一,为珠江一支流。其范围包括整个粤东除朝汕地区,整个地区大部份是客家人聚居地,东莞,深圳一些为粤方言。
      惠州城是东江之中心,亦是客家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如果惠州政府发展惠州惠城本地文化,而淡化一直占惠州主流的惠阳客家文化,也是难以壮大和繁荣地域文化的,惠城话从来就没有在惠州地区占主导,惠城话亦不易被其他人接受,惠州城人容易被外来的同化,现在就已经是这样了。
      惠州城人啊,你不认同客家,但惠阳可是你身边最亲的兄弟啊,难道说你不认自已亲兄弟,宁可去投认他人?您可要看清方向走啊!惠州文化的繁荣及人文气氛造化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以上两贴纯属个人主观,如有偏激,各位包含指正。

[ Last edited by 惠东海仔 on 2004-5-29 at 22:4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3 01: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的客家文化,传统有余;由于缺乏现代的元素(经济的、文化的),活力不足,一直处于弱势。
客家话也不象广府话“白话”那样,各地的发音基本一样。并且其它地方会自觉地向广州靠拢,以广州的白话发音为标准。
而客家呢?说起来令人悲哀,时至今日各客家地区,仍在争“客都”之名。从经济实力来看,惠州最有资格担当“客都”。然而,梅州人会认为惠州客家不够正宗。梅州地区虽然人才辈出,但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至使其难于胜任“客都”之名份。
惠州在“客家”的地位非常尴尬(有点象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由于不能得到“客家”的认同,只好选择在与其它文化交流融合中保存和彰显自己的文化。我认为“东江文化”的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无奈的适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9 00: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7 1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惠州敢举起客家的大旗,他对各地客家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大超过广州.一个客家的惠州对梅州人是有很大的影响力,要改变他们的看法就要从惠州成为客家中心城市开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7 14: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应该分什么正不正宗的问题,各地的客家话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没有所谓的只有梅州客家话才是正宗 的说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 15: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教育落后,不排除这是一个因素


但是好像有一位罗增儒,数学家吧,好像挺厉害的

罗增儒,教授系广东惠州人,1945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有过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1985年调往陕西师范大学工作,从事数学教学论、数学竞赛论、数学解题论的教学与研究。已在3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0多万字,多次获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数学解题学引论》、《数学竞赛导论》、《中学数学课例分析》、《怎样解答高考数学题》、《怎样解答中考数学题》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6 0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惠阳还不明显,但是惠州就好明显了,好多外地的,都讲普通话了,你去逛街不说客家话,人家都和你说普通话,真是有那么一点点别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4 0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惠东人,现在想起以前大学和梅州的同学一起讨论客家文化,那种日子不再有了,好彩,崖寻到了这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0: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