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5-3-31 06:57 编辑
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的逝世牵动着高陂唐溪村(又称党溪)的李氏宗亲们的心。今天上午,高陂镇党溪村的李氏宗亲按照客家传统和风俗自发为李光耀先生举办了一场简朴的悼念仪式。
外媒报道,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于3月23日凌晨3时18分病逝,享年91岁。李光耀是汉族客家人,祖籍是广东梅州大埔高陂党溪村。其祖居中翰第位于高陂镇党溪村唐溪,建于清光绪十年,由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建造。上午,党溪村的李氏宗亲们在中翰第为李光耀的逝世进行吊唁。
在中翰第的大堂里,宗亲们将李光耀先生外出留学前的照片端正的摆放在大厅,桌上摆放着水果、饼干、蜡烛,还有必不可少的酒。宗亲们都手持一炷香,分排站好,在李光耀先生的照片前行三鞠躬对他的逝世表示痛惜和哀悼。
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当日,记者走进其祖居地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祖居(中翰第),踏寻这位新加坡开国总理与大埔县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记者沿着梅大高速驶入大埔,沿路都能看到“李光耀、李显龙的祖居地欢迎您”的指示牌。来到唐溪村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只见简朴的砖木结构、剥落的墙壁、黑得发亮的瓦顶、被踩得光滑如镜的石阶,仿佛在诉说着其久远的岁月。
对于这座房子的建造者——曾祖父李沐文,李光耀虽未曾见过,却多次在回忆录中提及。“对我来说,我们的家族历史应从曾祖父李沐文开始。……他于1846年诞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长大后,搭乘帆船过番到新加坡来。”《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重现了曾祖父李沐文漂洋过海的经历。
记者在中翰第的后山看到,李沐文的墓地保存完好,墓碑上刻有“云龙、见龙等永记”等字,“云龙”便是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关于曾祖父回乡的经历,李光耀在回忆录中也有叙述。“曾祖父和在新加坡出生的华族少女萧唤娘结婚。1882年,曾祖父赚够了钱,决定返回中国祖先生息的村落。可是,曾祖母却不愿意把子女留在新加坡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小时候祖父和姑婆告诉我,他们(祖父当时10岁左右)和曾祖母跑到阿佛路外公家躲起来。于是,曾祖父只好自己回中国。”《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对曾祖父回乡后的生活也进行了简单描述:“曾祖父在中国娶了第二个妻子,盖了座大宅院,后来还捐了个小官。他叫人给他画了一幅身着官服的肖像,寄到新加坡来。同时寄来的,还有一幅大宅院的画。曾祖父的画像至今还保存着。”
在唐溪村,今年84岁的老人李奋森一直默默无闻,却有着鲜有人知的身份——李光耀的堂弟。得知堂兄病逝,老人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村民介绍,中翰第一直由李奋森一家看管,李奋森本人更是在中翰第里生活了几十个年头。“以前进坤叔(李光耀父亲)还在的时候,他就曾经找到方式和我们联系,知道我身体不好也会寄钱给我治病,后来还寄过钱给我让我修整老屋。”李奋森说。
尽管李奋森与堂兄李光耀从未谋面,却与另一位堂弟、李光耀的弟弟李祥耀有过一面之缘。“进入21世纪后,李光耀的弟弟李祥耀曾携带家眷回了一次唐溪村,参观了磐石楼、中翰第,还祭拜了沐文公的墓。”李奋森回忆说,李祥耀能听懂他简单的客家话讲述,在县城时,李祥耀还请他吃了一顿饭。 转帖:(光明日报2015.03.24)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祖籍大埔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于当天凌晨3时18分去世,享年91岁。
23日凌晨,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91岁。
1923年9月,李光耀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梅州大埔,是客家第四代,纯正华人血统。他祖辈是客家人,务实的性格,贯穿终生。虽从小受英文教育,他也努力学习华语和方言闽南话。尤其喜欢学习及背诵中国人的四字成语,也爱喝中国茶,对中国儒家文化,他相当了解。他的妻子是剑桥同窗——一位颇有名望的律师,两人育有两子一女,长子李显龙是新加坡现任总理。
在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里,李光耀带领新加坡在30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是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先生是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亚洲政治家,也是兼具东方价值观和国际视野的战略家。他是中新关系的缔造者和奠基人,长期致力于推动两国互利合作,为中新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如今,“开国元老”离去,“新加坡模式”还在延续。李光耀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座被人交口称赞的魅力之城。世人铭记至此,也许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视频:(李光耀逝世,党溪村民很怀念 http://www.dabu.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80&id=3135)
转帖:大埔网 2015.03.23
(探訪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坐落在廣東梅州大埔高陂鎮唐溪村。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唐溪村口,便可見一排古香古色的古民居,其中“中翰第”格外起眼,白墻黑瓦、飛檐花窗,典雅而不失氣勢。
中翰第佔地230平方米,平房磚瓦結構,屬“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築,進門是天井,天井直接進去是中廳。在中廳的兩側各有一間大房,天井的兩側又有俗稱“伸手”的小房和大房相接。 中翰第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於公元1884年建造的,至今已有128年歷史。“李沐文1864年到新加坡謀生,後發展成為巨商,回鄉建造了‘中翰第’。”李光耀的堂兄弟73歲的李文穎介紹說。 由於年久失修,“中翰第”一度成為危房。大埔官方2008年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其進行全面整修,並對周圍環境進行整治。如今,修葺一新的“中翰第”遊人如織。 中翰第的中廳墻壁挂有李光耀族世系圖、家庭生活照、“這些圖文資料都很珍貴,如這些關於李光耀的家庭生活照,每一張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唐溪村幹部賀國輝介紹說。 中翰第內還佈置有李光耀事跡展館。展館分四部份介紹了李光耀從幼年到青年求學時代的成長過程,以及李光耀領導新加坡實現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的事跡。 唐溪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村中現有上百年歷史的古民居20多座。同時,唐溪村又是著名的僑鄉,現有人口3000多人,海外鄉親的人數則無法計算。李文穎說,村裡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人在海外,“上世紀30年代,村中是戶戶都有人過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