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5-4-19 07:14 编辑
雖是元曲词牌但没有收入到这一百五十首里面的两曲:
音乐在甘州的诞生较早,早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祁连山下一带的东灰山人,就使用埙来演奏自己的音乐。在周代的乐舞《西戎伎》,在战国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康伎》,在西魏时的乐舞《安国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乐舞《西凉乐》,后来成为宫廷乐舞,张掖乐舞在全国乐舞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唐代的歌舞大曲中,出自张掖的著名大曲有《霓裳羽衣》、《甘州大曲》。在宋代,从《甘州大曲》中分离出来的《甘州歌》、《甘州破》、《甘州遍》、《八声甘州》、《甘州子》、《甘州乐》、《早甘州》等词牌在宋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这些词牌被被民间艺人进一步发展,语言朴实话,更便于群众接受,形成了今天的甘州小调。直到元、明、清时期,《八声甘州》等仍被作为曲牌广泛采用,后来因战乱等各种原因多已经失传、失散其所涉及的内容随着时代、社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历史上,甘州的音乐舞蹈,成为古代华夏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
唐代-符载:甘州歌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但是有被粤曲改编之因:
纺织忙粤曲改编成为妙为俏但少被收入到大埔汉乐/剧里面。
注:
元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