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1|回复: 0

[转帖] 既“古”且“直”的客家君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15: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宏海

导读:一百年前,在梅县龙文乡(今属梅南镇),有一位饱读诗书、忧国忧民的耿直之士,毅然首倡,破除愚蒙,拆庙宇、建校舍,创办龙文公学,开创了山乡教育新纪元。这是一位身经晚清、民国、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推动者和见证人,他关心民族命运和人民疾苦,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毕生践行教育救国的理念,同时又勤于治学,著作等身。他既顽强地坚持传统,又大胆地破旧开新,既淡泊于名利,又谆谆扶掖后学。这位人如其名、既“古”且“直”的客家君子,就是梅南中学的创办者——古直先生。

爱国志士:摩挲宝剑思投笔

古直,字公愚,号层冰,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嘉应州程乡县龙文乡的滂溪村。幼承庭训,熟读唐诗及四书五经,先后拜当时名宿兴宁罗翙云、梅县谢吉我先生为师,养成了正道直行、关心时势的秉性品格。

1906年,当同盟会元老谢逸桥、温靖侯在潮州和嘉应州开展革命活动时,年方21岁的古直已在梅城正式加入了同盟会。此后数年,古直成为松口体育传习所的学员和梅城革命团体“冷圃”诗社、进步文学社团“南社”的一员干将。古直在《冷圃曲》一诗中曾写道:“忆昔结交少年日,意气相倾在胸臆。风景山河感慨多,摩挲宝剑思投笔……”1911年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中的周增、饶辅庭等都是古直在松口体育传习所的同窗。古直为此赋诗感事:

滚滚珠江水尽冤,

巫阳不下复何言?

亡胡天意终宜验,

思汉人心信不谖。

有限遗民谈往事,

无多老泪洒中原。

黄花消息教难问,

死抱枝头为国魂。

这既是对牺牲烈士的凭吊,也是伫立于浩浩荡荡的革命大潮中的古直对自己的期许。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古直等“冷圃”社友积极参与策划嘉应州起义,光复梅县后任梅州军司令部秘书长,嗣后出任汕头同盟会机关部秘书长,筹办《大风日报》,旨在“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成为广东讨袁的先声。这一时期的古直,先后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并在粤西封川、高要等地担任过地方官。值得一提的是,古直在此后逐步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曾慷慨资助同乡后辈熊锐赴法国勤工俭学,熊锐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巴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古直因此开始对共产党的主张表示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古直写下《攘倭行》、《殉宝山》、《祝空军》等诗篇,并受蔡廷锴军长之托为上海保卫战中誓死捍卫国土的十九路军死国将士撰写碑文;1940年,他又受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之请托,为长沙大捷撰写《长沙会战纪念碑文》,以浓重的笔墨表达了对抗日将士敬仰与缅怀之情,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联合抗日的信心。

在故乡期间,古直或积极宣传鼓动革命,或多方掩护进步人士,倡议建立“村自治联防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民主运动。不久,日寇派军队进占汤坑,意欲直扑丰顺和梅县。梅县当局惊慌失措,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古直当即慷慨陈词:“兵来将挡,何足为惧?我们梅南各乡是不怕的,我的学生胡一声、陈劲军等早已准备好了武装,日寇打进来时,我们即上山打游击,重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我已打好被包,谁愿意抗日打鬼子的,请跟我来!”古直一番话,掷地有声,充分表现出一位爱国志士的铮铮铁骨。

国学名宿:

海南婆娑明月珠

作为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古直接受的是旧学,一直坚持用文言写作,学术研究领域艰深古奥,思想却立于时代潮头,注入了强烈“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

古直秉承乾嘉朴学之治学态度,专攻汉魏六朝名家研究,头角峥嵘,自成一家。1921年起,古直在庐山隐居,潜心著述;1926年受聘担任刚刚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文科教授,1928年起主持中文系并兼管通志馆,前后十年。期间他还几度回庐山著书。这一时期,古直与著名诗人陈散原(陈寅恪的父亲)、选学大家李审言、文史学家侯过、吴三立等至为交好,成果迭出,先后撰写了《陶靖节年谱》、《陶集校勘记》、《诸葛忠武侯年谱》、《汪容甫文笺》、《钟记室诗品笺》、《曹子建诗笺》、《阮嗣宗诗笺》等,从而奠定了他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上的学术权威地位。李审言对古直的学术成就非常欣赏,誉之为“海南婆娑明月珠也。”朱自清在《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一文中认为“颇多胜解,能以往注家所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古直之“古”,还具体表现在他对“读经”问题上一以贯之的态度。1932年8月,时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通志馆馆长的古直,在对学生课程设置时,提出“以经为基本国文,而子史辅之焉”。当时中文系副教授容肇祖表示反对,认为没有必要致力于诵读经书,“追踪往古,专已守残”。古直不同意,他回复容肇祖:“一切文学,经包之矣……欲得专门技能,舍诵经其奚由哉?”尔后在广东学界展开“读经”问题的讨论时,古直仍明确地强调“舍经而言教育,吾惟亡国是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学术的坚定守护立场。

来源:http://edu.gmw.cn/newspaper/2014-11/05/content_10183714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