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0|回复: 0

田头采风抢救散落的客家山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 22: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人看来很枯燥的理论研究,在李彦看来很有意思。本报记者黄桃翻拍

她来自遥远的北方哈尔滨,客居南方近十年,深深爱上了客家文化;她是一名音乐学教授,她将耳目投诸客家山歌,并为之深入理论研究。惠州学院教授李彦2005年到惠州,从此开始了一段与客家山歌的不解之缘。

在行动

已经积累了50多万字理论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学者,李彦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喜欢了解当地文化,追根溯源。初到南方,她在客都梅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当地浓厚的客家文化令她着迷。“梅州这边文化的源头是客家文化,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宝贵资源,它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客家民俗民风以及文化的变迁。”在与身边的客家人打交道的同时,李彦发现客家人非常有礼节、讲文明,而客家山歌又是非常含蓄的情感表达。出于对客家文化的热爱,她决定在客家山歌方面做一番研究。

早在七八年前,她就开始开展客家山歌调查,到田间采风,足迹遍布大埔、兴宁、惠州、河源、韶关、清远等地,采访了众多民间老艺人,保留了大量宝贵的文字和声音资料。在此过程中,她发现城镇化、工业化把传统文化冲击得差不多了,她一边忙于采风,一边又感觉自己是在抢救着这些快要消失的瑰宝。

在研究中李彦发现,粤东的客家山歌在音调上有很多典型的江浙民歌色彩。这一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李彦不断地翻阅资料,思考背后的来历。“我们从历史角度看,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发现,有些客家人是从杭州那一带过来的,他们把当地的习俗在客家山歌中继续延续储存着。”李彦说,客家话尤其是梅州一带的客家话,听上去非常软,这与吴侬软语有一定联系。

理论研究在外人看来是枯燥的,但李彦觉得很有意思。每每在研究中有了新收获,理论上有所升华,她就感到很欣慰。目前,李彦已经积累了50多万字的理论研究成果。

忧传承

坚持传唱的歌者多为50岁以上

在论文《从客家音乐现状看加强客家音乐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中,李彦曾写道:这些原生性质的客家民间音乐生存环境已不容乐观,受深入持久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变革,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乡村变成城市,乡野村夫变为现代工人,流行音乐的工业化,都使客家民间音乐的承载和传播面临着严重挑战。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估量。而在外来人口多、城市居民有包容心的城市,当地的传统文化会被冲击得更为猛烈,也消失得更多更快。

在与客家山歌的长时间接触中,李彦看到民间的客家山歌手已经不多了,还在坚持传唱的以50岁以上老人居多。她忧心,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很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潮流的新文化又还未形成。新兴的客家山歌缺乏代表作品,在传承、演唱及作品方面都比较薄弱。

李彦认为,要对客家山歌加以挖掘和保护,首先是要对客家地区中各类别的客家音乐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通过收集和整理进一步摸清客家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蕴藏情况、流布区域、传承范围、传承脉络、衍变情况以及历史上采集的情况,做到对客家音乐文化了之底数。“这对我们准确地再现客家音乐的生存方式和形态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客家山歌并不难唱,记住旋律跟歌词就能唱了。客家山歌传承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人教,没有氛围。如果让孩子们都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成长,自然就会唱客家山歌,但现在民间只有个别人在唱。”

在梅州生活时,李彦感觉当地客家山歌的积累深厚,而且这方面的商业性演出也比较多,在公园里,常见到老人即兴对唱客家山歌。但这种场面在惠州来说是比较少见的。“惠州专项的客家活动不多。我了解到有个客家艺术团还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但他们是业余团体,据我了解惠州目前还没有职业的客家山歌团体。”李彦说,真正原生态、原生性的客家山歌已经很少见了,有一些地方会有商业化演出,虽然这不是民俗遗留,但从传承和保存上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此外,创立新的客家音乐文化品牌、用政府行为促进人们对客家音乐文化的认同等也很重要。

有革新

保持原曲调配以和声音乐,赋予客家山歌时代气息

研究客家山歌的时间长了,李彦听到某首客家山歌,很快可以领悟到歌者的动因所在。李彦说,研究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涉及到心理学、历史学,还包括文学上的意识流。“山歌首先是唱给自己听的,是歌者的内心独白,也是说明歌者意识流的形成。研究客家山歌,能从中挖掘出许多文化内涵,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等,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形成文章。”

来到惠州后,李彦开始从更多角度、更高层次了解和研究客家音乐。她在惠州学院内倡导办起了客家山歌班,成立了客家音乐研究所,以培养更多的客家音乐传承人。李彦还带领青年教师进行“继承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弘扬客家文化”的课题研究,成为惠州为数不多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

来源:http://tech.gmw.cn/newspaper/2014-09/26/content_10115125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