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博物馆内一角,展示着有关印尼各地华人的照片等资料。本报记者 庄雪雅摄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东区的缩影公园内,一座中式客家土楼在充满当地风情的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这就是今年8月底刚刚落成揭幕的印尼客家博物馆,也是海外第一家反映当地客家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鹅黄色的小楼共三层高,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由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简称印尼客联)筹建、中国梅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献、图片及历史文物,博物馆系统展现了客家人在印尼群岛开拓创业、与各民族携手建设国家的奋斗史。
本报记者在博物馆看到,不少在公园内游玩的游客被客家土楼的设计吸引,纷纷在门前摄影留念。“为了代表客家文化,博物馆的外观设计花了一番心思。”馆员周树兴告诉本报记者,客家人建造土楼这种城堡式房屋最早是出于抵御野兽及草寇侵犯的需要,三至五层的庞大建筑可容纳上百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的防御功能弱化,文化功能增强,被公认为与周边环境最协调的民间建筑之一,还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馆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正厅中巨大的“公式”字,周围簇拥着百家姓。“这是客家话里的‘我’,是我们客家先民创造的文字。”周树兴解释说,“公式”从字形看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面对万丈深渊,寓意客家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百家姓代表中国,象征印尼客家人虽在海外开枝散叶,文化的源头仍在中国。”
从博物馆大厅拾级而上,便到达二层印尼华人历史展厅。“印尼客家人的历史离不开整个印尼华人的大背景。”印尼客联总主席叶联礼对本报记者说,博物馆的目的是呈现“大客家”概念,心怀弘扬华人文化的愿望。
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华人“下南洋”历史、旧时华人行业、印尼各地华人发展故事、印尼华人对当地文化艺术的影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来源:http://world.workercn.cn/77/201409/23/14092304575899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