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2-24 14: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
①贺州公会镇杨会村的客家人,因受当地方言的同化,已不讲客家话而改讲董家家话了。
②恭城县西岭乡龙岗、萧家、虎尾、田垌等村屯的谢姓和莲花乡的贝姓客家人,因杂居在瑶民之间,多数受到瑶话的同化,现在除了一些老人能讲几句客家话外,青年晚辈已不知自己为“客”,祖宗话忘得一干二净了!
③恭城县城林氏之族,祖籍福建诏安,客家人,兼操闽南话。迁居恭城百余年,与当地居民长期交往,至今既不操客家话,也不懂闽南话,而完全讲恭城官话了。
④昭平县三里乡的一支客家人,已官话化。
⑤柳江县拉堡镇的客家人,本是讲清一色的“麻盖话”。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而且其地与柳州市区相邻,在日常出街入市的交往中,因受柳州官话的影响,客家人的“祖宗话”已经不正宗了。他们和自己人在一起还讲“麻盖话”,跟其他人交往则多讲“柳州官话”了。练姓本是拉堡客家的大姓,近年来语言变化也最大,大部分60多岁以上的人至今还讲“麻盖话”,30来岁的人讲起来就令人有种“杂种话”的感觉了。10多岁的小孩,已经忘记了“祖宗话”,全部改讲“柳州官话”了。柳江进德乡也有类似的情况。居住在柳州郊区的木罗、思贤、沙子各个村屯,以及穿山乡等地的黄姓人家后裔,虽然仍讲“麻盖话”,但多受“柳州官话”的影响;而思贤村的黄姓,许多人已不讲“麻盖话”,改讲壮话了。
⑥都安县北册、九磨、黄平等地的客家人,现在多操桂柳话了。
⑦清末和民国年间,迁入东兰县武篆、四孟两地的客家人,因为杂居在壮族人群之间,受到当地壮话的影响,现在只有50多岁以上的人才懂讲客家话,解放以后出生的青、壮年人,都不懂讲自己的“祖宗话”了。
⑧与东兰县相邻的凤山县,原有客家人约9000人,从明朝至民国数百年,因与壮、瑶各族人民杂处,还有少数人往宾阳回迁,至今已无人讲客家话了。
⑨北流县塘岸刘氏之族,人口二万有余,其自江西始迁入桂之翰堂村刘氏子孙,至今乡音已改,满口北流土白话,而分居邻近各乡及陆川平乐大村的支系,至今仍操客家话。
⑩桂平县原禄乡延寿村陈氏之族,其先祖来自广东客家之乡,入桂后居住在土粤语与壮语居民之中。其子孙一支移居至石龙镇泗林屯,一支由泗林屯迁往贵县庆丰乡白鹅屯,另一支移往贵县附城棉村的护蒙屯,至今已完全使用壮话,自认是“壮话了的客家人”。而迁往武宣县三里乡台村的一支,则已官话化。只有迁到贵县小南门和庆丰乡江背屯的两支,至今仍用地道的客家话。
⑾金田韦家的分化也很典型。明末清初,韦氏先祖法绒、法学兄弟从广东广州府移居广西平南,旋入桂平宣二里,由于子孙繁衍,分住罗壁、红利、朱盏、黎垌江、金田以及紫荆山黄蟮冲各处。本皆客家人,后因受当地壮族居民的影响,其分居红利、朱盏、黎垌江和黄蟮冲的四房人家都“给壮族同化”了。而住在金田村的韦昌辉一房,及其随太平天国征战至安徽朗溪县毕家桥、宣城县红林桥双满村的韦氏后代,至今却仍讲客家话。
⑿容县石寨乡霄洞村,据该村的村长甘明松介绍,该村有甘姓村民二百人,是客家人。族谱记载他们的祖辈二百多年前由广东省惠州府迁来。目前村中的老年人在家里,或者在村中的老人之间还讲客家话,而小孩、青年人和中年人一般都不讲了。甘明松本人也不怎么会讲。当问到方言明显转变的时间时,村长回忆说,1979年他去参军,离开前村子里客家话使用还很普遍,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外乡嫁入的妇女,大都能听能说。尽管当时大家也都普遍会讲白话,外出时都用白话作交际工具,但是村子里还是客家话交谈为主。可是,到了1984年他复原回乡以后,村子里大多数人已不怎么讲客家话了。
容县浪水乡泗利村,这个村大约有三百名刘姓客家人。据族谱记载,他们来广东潮州府,迁到现居地至今已是第九代了。现在村子里除了少数老人还会讲客家话,其他人都已经基本不讲客家话了,相反,人人都操流利的白话。
容县杨村镇平贯村,据一位在灵山镇工作的平贯村籍干部余俊成介绍,平贯村的余姓客家人来自信宜,现在大约有六百人,迁到现居地已经是第七代了。目前除了一些老年人还会讲一些客家话,中青年一般只会讲一些,但平时大都不讲,小孩就更不用提了。余俊成认为方言的转变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才渐趋明显的。
(注:容县人口六七十万,客家人口只有约1200人)
①钟文典《广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994年11月5日据贺县八步镇缪锦礼同志介绍。
②钟文典《广西客家》,1996年5月8日据恭城县中学莫伟廷、恭城县人民银行张廷裕同志的介绍。
③钟文典《广西客家》,林志仪等:《恭城五福堂林氏宗族间史》(内部自印)。
④钟文典《广西客家》。
⑤钟文典《广西客家》,1992年4月29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师生到柳江县实地调查采访,据柳江县志办主任覃桂禄和刘三品、黄建贵(思贤村)、郑奇章等老人的介绍。
⑥钟文典《广西客家》,据都安县志办邵启俊主任1993年11月22日的书面报告。
⑦钟文典《广西客家》,据河池地区教育学院黎国轴老师的调查,并1996年6月20日的函告。
⑧钟文典《广西客家》,黄文观:《凤山县志》第三篇《社会》。
⑨钟文典《广西客家》,刘业林同志1993年8月19日介绍。
⑩钟文典《广西客家》,据贵港市庆丰乡教委陈志敏老师调查,并于1998年11月28日函告。
⑾钟文典《广西客家》,参看;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迹调查集》附录《金田采访记》;李鳞、王湛恩:《从韦氏祖谱看韦昌辉的祖籍及民放大民分》,见《太平天国史论文集》。
⑿陈晓锦《广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四川:
①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注:不含台湾),客家的人数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从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成都东山区域和川中的沱江流域,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操客家语言,并保持固有风俗习惯。也有一部分是抗战期间、解放战争期间乃至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迁入的新移民。
②根据崔荣昌(1996)的报告,四川(当时含重庆市)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原来是讲嘉应方言的,但目前四川人口中还讲“客家话”的不到一百万,占不到全省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50年间,四川的“客家人”已经有九成被同化。
①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②刘镇发《“客家”——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
广东:
信宜县大成、白石、怀乡、旺沙等乡镇都在黄华江两岸,这一带原是客家地区,先民是明万历年间镇压罗旁瑶民起义之后搬入这一带的。到本世纪由于粤语的渗透,黄华江两侧近10万人口的地区形成为客粤双方言区;而到70年代,这片双方言区变为地道的粤语区了,又从黄华江以东产生出一片的粤客双方言区①。
①《广东双方言区的分布及其成因》叶国泉 罗康宁
载于《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陈恩泉 主编)1999年出版
江西:
赣东北说汀州话和广东话的各约有5000人,总计还在使用客家方言的人数为10000人左右,占全部5.2万客家居民的19.2%。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p;page=1&extra=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4-15 23:4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