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是否为典型客家建筑?
围屋(土楼)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但并不是典型的客家建筑。它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和广东少数的几个客属县市的个别乡镇,我想大部分客属地区是见不到这种建筑的。
现在有一种误区就是一提到“客家”就要让人联想到土楼,似乎客家人都住这样的房子(至少对客家略知一二的人来说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每每外出得知我是客家人时常常被问:“你住土楼吗?”。
说实在的从情感上难以把我和土楼联系在一起( 姑且不论建筑的价值),因为我和大多数客家人一样并不是成长在那种建筑环境中。 一提到福建民居也就是土楼.
土楼虽没有普遍性,但很有代表性.因为它的成就太高了,以至它周围的都被掩盖了. 土楼不是没有历史传承的,它与赣南的围屋,粤东的围龙屋不就是一脉相承的么?
都用生土,都用围,都是宗族聚居。
出现于永定-漳州-潮州客家区,是因为那里一度叛乱频起,非常需要加强家族保护。 也许我的说法不一定很准确,我想要表述的是必须对客家建筑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显然我的认识很不全面,仅从情感上表达一种感受).要加强学习和调查. 我自己家也不是土楼,不过是围龙的一个变式,但是感情上还是接受土楼作为客家建筑的代表的。
就如长城,故宫,各地并不多见这类的建筑,但是作为中国象征,也是为各地中国人接受的。 从观念上看你说的显然是对的.当然,我也为客家人能建造出这么伟大的建筑而自豪! 我也是客家人,可是我的家乡的客家人都不住在土楼里。 土楼是围屋的一种类型,而不是围龙屋的一种类型,围龙屋和围屋还是有区别的. 这里存在一个"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关系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