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游民居 洞悉世间不熄烟火(汉民居篇)
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e1adac9.jpg平和县芦溪镇绳武楼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e552530.jpg 北京四合院 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e80553a.jpg生活在上海一石库门里弄的女孩在踢毽子 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eaec99b.jpg党氏庄园陕北窑洞典型代表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ef0ab5e.jpg永定县南中村土楼群 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ef83d2b.jpg
自力村http://y3.ifengimg.com/633f895464e4158b/2014/0715/rdn_53c49cf27ebeb.jpg
安徽民居
暑期档国内游不知道你还记得小时候那小小的《民居》邮票吗?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展示了各省市的民间建筑。其实,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本期暑期档,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上海石库门,安徽徽派宏村、西递,福建土楼,开平碉楼等各地汉族民居,增长关于民居的小知识。北京四合院:规整式住宅典型代表我们大多了解,在中国华北平原的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而其中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正是因为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民居特点:北京四合院起源于元朝,发展至今,有各种规模的大小,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四合院的大门一般都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最佳欣赏地:北京四合院保存较好的地区在东城的交道口南大街以西,锣鼓巷左右一带的胡同内。上海石库门: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说到上海建筑,我们很容易想到外滩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但是最有特色的上海民居又是怎么样?那就要说到上海旧弄堂的石库门建筑了。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民居特点:其实石库门建筑的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保持着正当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这种建筑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这种式样的建筑被上海人称为“石库门”。门楣部分是石库门建筑的最为精彩部分,装饰最为丰富。在早期石库门,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后期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成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最佳欣赏地:上海市黄陂南路的中共一大会址、陕西南路187弄的步高里新式石库门里弄以及延安中路913弄的四明村就是有代表性的石库门建筑。西北窑洞:四千多年“穴居式”民居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原来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黄地土高原的人民充分利用非常厚黄土层,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民居特点:据考证,土穴窑洞式建筑居住形式最早发生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两岸的黄土高原上,距今历史起码在4千多年以上。历经发展,如今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既坚固又美观。另有一种窑洞,向地下挖巨坑,再挖黄土窑洞,这种更为舒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最佳欣赏地:陕北窑洞名气甚大,延安市由6排200多孔窑洞组成延安大学窑洞建筑群,延安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以及米脂“三大园”均是西北窑洞的代表。安徽古民居: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说到安徽的建筑,大家都会想到徽派建筑,这得益于安徽省南部保留着的许多古代民宅。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民居特点: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南朝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佳欣赏地:徽派民居主要分布于古徽州地区(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泛徽地区(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徽州周边皖南部分地区如宣州等也受此影响。其中世界遗产西递、宏村保护完好的徽派村落最为典型。福建土楼: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福建土楼,其实并不是福建全省都有的代表民居,它们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部山区等地,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以分布广、数量多、品类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民居特点:福建土楼主要有五凤楼、方楼、圆寨三种典型风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最佳欣赏地:永定县是拥有“福建土楼”最多的县,包括有下洋镇初溪村初溪土楼群、湖坑镇洪坑村洪坑土楼群、高头乡高北村高北土楼群等多处世界遗产点。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的民居在广东珠三角平原地区,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碉楼,甚为常见,其中以江门开平式碉楼最著名。它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民居特点: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最佳欣赏地: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其中以自力村、立园、马降龙碉楼群等为典型。 来源: http://hb.ifeng.com/travel/csfg/detail_2014_07/15/2595994_0.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