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第一人称是“我”而非“涯”、“崖”。
本帖最后由 近朱者赤 于 2014-7-12 10:27 编辑客家话第一人称是“我”而非“涯”、“崖”。中古代的“我”一直读ngai音,在客家话里面我和涯发ngai音,客家话是千年古语,千万别拿现代拼音拼讲客家话,明、清两代官话是中原汉语被蒙元混音后形成的语言,而普通话又是以官话为基础。“我”读ngai音是客家人继承古代文化的发音。
我进本论坛时间短,却发现不少问题,关注客家网的人不多,喜欢深入研究客家话的人更少,反而人云亦云的人太多!
客语:
第一人称是“我”而非“涯”、“崖”。中古代的“我”一直读ngai音(客语里“我”和“涯”同音)。
第二人称 “尔”(客语里“尔”和“疑”同音),对应现代普通话“你”。当然,客语也可顺应时代用“你”取代“尔”,不过读(讲)应从“尔”音。
第三人称 是“其”,对应现代普通话“他”。
“无”,是“无”而非“冇”,“无"的客语正音请听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佛号是古音),许多客语地区讲“无”发音还是跟古音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无”同样的(千年老调)。客语讲“无”,对应现代普通话“没有”。
读历史,史上有个太平天国,当时的太平天国使用客语(当时还无客语称谓)作为官方语言。当然,一个政权,就会有政府公文和公函,建议某些写客语小说和客语歌曲的“文化人”有空看看这些历史资料,看看太平天国使用的文字是否有自己创造的“客语文”!!! “亻厓”是创新字,或称作俗写字,符合客家话的使用习惯,非随意创造。“亻厓”不仅表示了“我”的意思,也用来表示一些客家地区的另外一种客家话称呼“亻厓话”。 hd136302 发表于 2014-7-11 22:56
“亻厓”是创新字,或称作俗写字,符合客家话的使用习惯,非随意创造。“亻厓”不仅表示了“我”的意思,也 ...
“有网友微博建议,将客家人常用的“亻厓”(音:ngai;意义:同第一人称“我”;)应认定为法定汉字,此建议得到不少梅州、惠州微博博友的赞同。惠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会研究院的邹永祥表示,"亻厓"字确实使用频繁,国家相关汉字字典编撰者应该及早吸纳这个字。)
南都记者祝勇”
知道为什么客语会走向没落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香港、惠州、深圳等地客家人、就深受香港两个粤语电视台影响年轻一代,进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更受广州地区的多个粤语电视台和全国各地区普通话电视台的强力影响!作为占全国人口7%(数据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客家人只有梅州一个地方客语电视台,相对那么多粤语电视台和普通话电视台的影响而言实在是小,加上国家普及普通话教育,对年轻一代继承客语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 然而,客语是中古代汉语,一切语言和文字都是继承自中古代汉语。作为客家人的一部分,在探究客语渊源方面应该客观的实事求是。许多所谓后现代客家人随意“创造客家文字”更是将客语归向汉文化的异类,使年轻一代客家人缺少归属感。客语是中古代汉语,在语言和文字方面发音与普通话有着很大差别,但是,在文字方面,却是一脉相承。
客语不是异类、不是使用有别于其他语系的汉字。粤语说“我”、普通话说“我”、客语说“我”、闽南语说“我”,都是文字写“我”,“俺”也是“我”的变音而来。同样是写“我”,作为客家人为什么要另外“创新”?而且许多客语在书面表达都被“创新”了!!!我觉得,这样做将会是给客语制造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举个例子:听过看过闽南KTV歌的都知道吧?“食”闽南语也是写“食”,讲和唱歌发音是“接”(这发音我确实打不出相近的文字),按照客家人是思路,闽语人是不是要将“食”改写成““接”或与普通话最相近发音的文字? 年轻一代客家人缺少归属感,不是因为几个字,而是其它原因,经济、文化等。
粤语的强势,不会因为粤语有很多方言字词而受影响。 本帖最后由 近朱者赤 于 2014-7-12 10:30 编辑
hd136302 发表于 2014-7-12 10:00
年轻一代客家人缺少归属感,不是因为几个字,而是其它原因,经济、文化等。
粤语的强势,不会因为粤语有很 ...
粤语强势,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经济发达,通过经济生产、贸易等方面影响,经济传递文化(主要通过电视台) 直到民国初年,广东各地都会城广州为省城。从现存资料推敲,太平天国客家领袖都会听和说本地话-白话。
民初,一些潮汕人会在家乡找人学白话后,才到香港和广州谋生。 本帖最后由 近朱者赤 于 2014-7-12 12:11 编辑
skc 发表于 2014-7-12 11:26
直到民国初年,广东各地都会城广州为省城。从现存资料推敲,太平天国客家领袖都会听和说本地话-白话。
民初 ...
太平天国的将领和骨干是客家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将士大部分是客家人,天地会、三合会、洪门等都是上面2种人所创立,大部分是客家人,广东客家人当年因为太平天国失败被牵连,大量逃往南洋!!
民国时期,我阿公就在深圳龙岗(当年属于宝安)用自行车拉客去香港,那时港岛人有许多能听客家话(因为新界住的一律是客家人,当年他们影响着香港),白话是上世纪7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起飞而强势,几十年前客家话比白话强势多了,在海外华人集中地区,客家话是通行的。 看过山狗大後生樂團(林钰婷)《转动梦想》,歌词水平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不过歌词文字却写得完全正确,唱声也很正。
第一人称是“我”而非“涯”、“崖”。中古代的“我”一直读ngai音(客语里“我”和“涯”同音)。
第二人称 “尔”(客语里“尔”和“疑”同音),对应现代普通话“你”。当然,客语也可顺应时代用“你”取代“尔”,不过读(讲)应从“尔”音。
完全正确的,因为客语是中原古韵,使用时间比普通话早近千年。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两者并存使用吧,不碍事。 粤西-桂南地区的客家话称作“ngai话”,怎么给这个“ngai”定一个字?不会是“我话”吧? 十分同意!ngai就是古代某段时期“我”的读音,若因为读音不同,我都要改成厓,那所有汉字都得改了。 一个山一个念 发表于 2014-7-13 14:17
十分同意!ngai就是古代某段时期“我”的读音,若因为读音不同,我都要改成厓,那所有汉字都得改了。 ...
是的,我发ngai音是元以前(两宋时期甚至唐朝)中原汉语“我”的发音,我们客语直接继承自南宋汉语。也就是说客语是中古代汉语。如果拿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拼音来度量历史上的汉字读音,显得幼稚和可笑! 本帖最后由 近朱者赤 于 2014-7-13 14:47 编辑
hd136302 发表于 2014-7-13 12:10
粤西-桂南地区的客家话称作“ngai话”,怎么给这个“ngai”定一个字?不会是“我话”吧? ...
这个问题你可以多参考文史,客语“我”发“ngai”音这个结论虽然是我在这里提出,可也不是我个人探究成果,在许多研究古代文字读音方面的文章资料(不是专门研究客语的文章)也有提及。
粤西-桂南地区的客家话称作“ngai话,只是客语在20世纪前不同称谓中其中一种,相当一个人的“花名”而已。
近朱者赤 发表于 2014-7-13 14:45
这个问题你可以多参考文史,客语“我”发“ngai”音这个结论虽然是我在这里提出,可也不是我个人探究成果 ...
你答非所问。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