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und_chf 发表于 2014-6-24 22:08:39

热中之热-刘三姐(黄婉秋)

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4-7-23 22:01 编辑

    黄婉秋祖籍广东梅县客家人,1943年12月出生于广西桂林。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
   《刘三姐》在海外深受华人的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为了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文革”一开始,《刘三姐》被当成“大毒草”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阴翳蔽日,终有阳光灿烂时。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几年后,黄婉秋终于得以从噩梦中走出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那些曾经给过她勇气的观众们给予了她同样的热情欢迎。
    为了培养山歌的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相传古代宜州下涧河边的壮族山村,有一个聪明伶俐、年轻美丽的农家姑娘,因排行第三,人称三姐。她自幼失去父母,与二哥相依为命,打柴种田过日子。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心灵手巧,勤劳艺精,以至方圆百里的后生慕名而来,对歌求婚。可是三姐爱上了同村的歌手李小牛。财主莫海仁以三姐和小牛伤风败俗为罪名,而对他们进行谋害。李小牛被淹死于河中,刘三姐则顺水漂流到柳州,为一个老渔翁所救。
 刘三姐到柳州后,能歌善唱的名声又很快传开。莫海仁闻讯后,气急败坏,用重金请来了陶、李、罗三位秀才,装了满满的一船歌书,专程到柳州来找刘三姐赛歌,妄想唱倒刘三姐。没想到三位秀才大败而归。于是莫海仁便派打手乘夜深人静,将刘三姐捆绑起来,放入猪笼,淹死在江中。
 乡亲们知道后,把刘三姐葬在柳江边,并供祭了两条大鲤鱼。正当大家含悲唱悼念歌时,坟墓裂开,只见复活了的刘三姐闪跳出来,骑在一条鲤鱼背上,跃然而起,飞升上天,成了歌仙。而另一条鱼来不及起飞,便成了屹立在柳江边的鱼峰山。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刘三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优美抒情的音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桂林漓江的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该片曾于1963年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美工奖。
资料来自:( 百度百科 )2014.06.25
注:黄有异老师于6月15日和黄婉秋老师,林超俊(广西据协秘书长)区晓鹏(文化公司老总)在桂林市评审广西师范大学纪念抗战剧展,见面畅谈。她说来广西已有几代人,故冇法讲客家话。黄有异老师还坚持讲客家话,每出席研讨会,或和客家人交谈,强调用客家话沟通。
据黄老师说,早在八十年代,黄婉秋老师曾调到他们的团,担任副团长,当时黄有异老师还没写客家歌曲,也不知黄婉秋老师同样也是客家人。

霍峰居士 发表于 2014-6-26 10:55:33

一起来,拍一场《刘三姐》式的客家山歌电影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中之热-刘三姐(黄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