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老人--萧畹香
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4-4-8 22:10 编辑萧畹香先生,1902年出生于大埔县湖寮镇(原 百侯镇)进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小离家旅居马来西亚,白手起家,创业于新山市。他虽身居异域但心系桑梓,他淡泊儒雅,乐善好施。他毕生尤对兴学育人情有独钟,在侨居国兴办华文学校和在桑梓兴学都倾尽全力,整整半个世纪多的兴学育人情,情满侨居地、情满桑梓地。
小时候只在本村私塾念了4年书(实际只念了两年半),就因家贫而辍学在家里干活。18岁那年,由于普降大雨,三河等地发生水灾,又加上兵荒马乱,家里生活艰难,萧畹香决定出南洋去闯一闯。他说服祖母和父母,跟着水客往南洋谋生。1919年先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怡和白铁店当学徒。他以坚强的毅力,捱过了寄人篱下、艰苦的徒工生活,得到师傅的教导,把技巧都摸熟练。干了8个月徒工以后,他辞工和先去吉隆坡几年的兄长吟香一起到柔佛州新山市沙主街29号陈合兴货仓左边租了一块8平方米的土地,搭起工棚,以熟就熟,先打白铁,立志创业,旋即经营白铁档。兄弟俩手工打白铁和修理业务,同时购进五金配件,进而办成五金白铁店,命名“和昌行”,供应树胶园等用品。经过7年奋斗,萧畹香渐渐有了可观的收入,家底也厚实了。
25岁那年,他回乡娶妻,经人介绍,与帽山贤惠淑女廖惠志喜结良缘。妻子成为母亲的好帮手,萧畹香更安心在外创业,“和昌行”生意越做越兴隆。
抗战爆发,“和昌行”损失惨重。日本投降后,“和昌行”要打开新的局面还得重振旗鼓,重新起步。然而,受过百般磨难的萧畹香意志坚定过人、见识过人、胆识过人,他勇敢地迎接挑战。
当时当地百废待兴之时,他对承包的基建工程都是事必躬亲,亲自动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令对方很满意。这样一来,他的信誉提高了,对他所做的工程放心。萧畹香开办的建筑业日益兴旺发达起来。随着马来西亚新山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看准了橡胶树种植业的发展前景,逐步买山种植橡胶树,发展橡胶生产。
经商办企业头等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心待人,心口如一,讲信用。他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字,用毛笔写在纸上,贴在店内墙上。萧畹香早年就是文明经营工商企业的典范。
妻子廖惠志在大埔老家生了5个子女,到马来西亚后又生了5个子女,他们先后都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或香港等地,先读书后经商,个个培养成才。在此期间,子女正当升学造就之时,“和昌行”的业务又一步步扩大,萧畹香忙不过来,他慧眼识人才,诚聘了一位家乡百侯南村的杨培晃先生。杨先生对会计财务内行,给他的企业帮了大忙。萧畹香还在各个分支企业里都诚聘了能人任职。在重用人才方面,他按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所以被聘用来的人员对萧畹香的企业也是无限忠诚。
1957年独立后得到迅猛发展,新山成为马来西亚南方的重要经济城市,市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工商企业,业务在父子共同团结奋斗下,继续经营橡胶业、建筑业外,和昌机构逐步发展扩大。
日本投降后,南洋各地人民重见光明,他的家就像客家人在新山的接待站一样。乡亲有事走到新山,都会找萧畹香商量,他都极力帮助解决。还在新马赞助建慈善医院、孤儿院、老人院,並大力赞助办学。由此,凡是华侨、华人、客家人等社团活动,都被推为领导或重要职位,成为侨领之一。政府为表彰萧畹香为全马发展经济和办学的贡献,柔佛州苏丹依斯殿下特赐封他为“拿督”勋衔。
日军南侵后,马来西亚沦陷,全马华文学校停办,在新山原有的宽柔小学亦停办。1945年,日军投降后,经萧畹香等侨领倡议,扩建了校舍,于1951年开办了初中班。1956年以前,萧畹香先生一直担任学校董事,在他建议下,1957年起增设了高中班,1958年中、小学分治,在新山市华文教育得到了发展。
马来西亚于1961年全国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政府发出命令,全国华文学校要改为国民型学校(以马来语教学),新山宽柔中小学亦不能例外。然而,华人办的华文学校禁用华语教学,此事是影响华人在马来西亚立足的大事。董事部及华人社会团体,当即召开紧急会议,磋商研究,一致决议把宽柔中学改为独立中学,坚持以华语教学为主,兼学英语、马来语。改为独立中学后,在办学经费上也遇到极大困难。当时宽中董事长竟无人敢出来担任。萧畹香为了保存华文教育,不顾风险和经济上的困难,毅然负起重担,就任1961年到1962年度宽柔中学董事长。他与当局争公理,拒改制,坚持把宽柔中学办成独立中学以华文教学为主,最终成为新山著名和有规模的华文学校。
1986年6月24日,萧畹香先生与华人乡贤向大马政府申请在新山创办“南方学院”,经3年才获批准,这是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院。南方学院创办之始,萧畹香先生率先捐献15英亩土地,此后又再低价把9英亩共24英亩土地用于南方学院建筑校舍(其中赠送的土地价值约2000万马币),此事震动了全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南方学院于1996年10月正式招生开课,人们为了永念萧畹香的兴学情,把南方学院校园亲切称为“畹香园”。
身居异国他邦而心却时刻眷恋着家乡,念念不忘哺育他成长的故土,关心和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1945年回家乡途经高陂,听说高陂初级中学要创办高中,当即赞助国币二万元。回到家乡和乡亲商议后,由他独资捐建一间小学,于1946年在进灌连屋坪动工兴建,次年就绪,新校“培新公学”在山沟里开办起来了,他也是大埔县侨胞中最早独资兴学者。
1979年,经历了“十年动乱”后,大埔县教育局收到了海外侨胞萧畹香的一封信,他愿意先独资把进光小学修建完善后恢复上课并开办初中班。然后,他再独资把他的祖屋“善庆居”拆建成一所“进光初级中学”。1986年大埔县政府决定在湖寮镇黎家坪角口坝筹建第二华侨中学,当年举行奠基仪式。但是,由于建校经费尚未着落,工程搁下两年多的时间。这件事萧畹香先生知道后,他率先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萧畹香先生办学不是建好校舍就完事,他倾全力为办好学校,培育人才费尽了心思。先后接受过萧老先生资助建校的学校有:百候中学,华侨中学,石云中学,广德中学,大东中学,大埔中学,百候小学,文峰小学,平原小学,松柏小学等二十多间。也在梅州市嘉应大学扩建了学生宿舍和纪念楼等。
萧畹香先生捐资办公益事业,从不留芳名,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中国人,有颗中国心。由于致力于办学事业,培育英才和公益事业的事迹。1992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萧畹香先生为“梅州市荣誉市民”。萧老先生的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坎上。
萧老先生及其实业集团先后在家乡投入资金数千万元,萧老先生逝世前,叮嘱后辈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其子萧光盛,光华继承父志,每年捐资100万元,支持进光中学办学,而且每年均从该校选出优秀毕业生资助海外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引进国外优秀教学资源。“萧老先生每年都出资聘请新加坡客家人、退休教师为进中学校老师传授英语和其他科目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慈善老人萧畹香老先生已于2000年2月病逝,享年98岁。
资料来自网络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4-4-9 00:18 编辑
进光中学
大埔dvd山篇: 山路十八灣上的進光中學-放眼世界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4-4-9 00:14 编辑
山路十八灣上的進光中學-放眼世界
http://www.514200.com/viewthread ... highlight=%2Bahakka
佩服客家前辈,多多弘扬奉献
谢谢萧畹香先生,虽然我不是那个中学毕业,但是正因为他的先例,让其他外海的客家华侨陆续资助兴建学校,我小学毕业于“刘氏学校”,是姓刘的华侨资助,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