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村的前世今生
这里,临近繁华的深圳东门商业圈,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仅一墙之隔;这里,依然固守着客家风俗最后的传统。苏东坡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岭南也因此作为客家人的祖地而广为人知,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一样,都是南越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千年相融合的产物。
走进湖贝旧村,这个隐藏在繁华闹市区的客家古村已经没有了想象中的宁静和安详,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繁荣,原住民大量外迁,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被出租给卖水产品的外来工居住,天南海北的语言,巷道凌乱的线缆,空气里混杂着带腥味的鱼市味道,把人们记忆中对于宁静古村的概念击打得丢盔弃甲、支离破碎,只能依稀从斑驳的墙体和破落的腰檐斗拱上想象一下村落昔日的样子。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都市,这里已然是寸土寸金,周围渐渐矗立的高楼挡去了原本属于这里的那片阳光。相对于旁边已改造完成,如今已是高楼大厦的湖贝新村,这座略显破败的客家古村便有了“湖贝旧村”的名字。
村西的怀月张公祠,据说建于明代中期,为湖贝张氏族人为纪念开基始祖张怀月而建,算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穿过祠堂,渐渐走近这家古村落屋檐下的沧桑。原本灰白色的墙体在岁月的洗刷之下,呈现在眼前的是象泪痕一样的斑块和剥落的痕迹,不知名的小草从腰檐和瓦砾中倔强的伸出来,在微风中摇曳。时间是一把刻刀,举手投足一瞬间,桑田变换,记忆中的妙龄少女已被雕刻成耄耋老妇,再无回首的可能。
走到一家门前,不经意的一抬头,就被那精致的门楼雕刻所吸引,虽然年代已久远,那些用精湛的浅浮雕手法刻出来的图案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色彩,还被旁边意外长出的榕树的气根所挤压遮盖,但仍然看得出昔日的华丽和精致。门楼上雕饰的花纹图案和吉祥图腾,简拙大方,富有立体感和亲和的美观,寄予着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穿行在村里窄窄的巷道里,不时地有推着小推车的小贩擦身而过,从他们夹杂浓重乡音的普通话里,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外地来的移民,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求更美好的生活。仔细一想,他们走的不正与客家人以前走过的路有着几分相似吗?不也正经历着移民、创业、发展、定居这样的移民模式吗?历史总在演绎着惊人的相似。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如今的这个位于市中心区的湖贝旧村,在现代经济潮流的冲刷之下,已经斑驳离析,古老的客家文化,也正在被时代多元化的文化冲淡而余香渐远,等待她的,也许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的重新融合,或只能是遁于荒野,亦或是消失于无形,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存在的方式。
网络来源:http://gb.cri.cn/43871/2014/03/28/7011s4482429.htm
湖贝村是围头话村,属广府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