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苏裱字画
http://e.hznews.com/data/djsb/2014/0316/A7316C_3.jpg旧时的惠州,字画装裱业很昌盛。《东江时报》采集
作者:黄澄钦惠州古城不大,但装裱字画业却很昌盛,直到解放初期,在法院前街桥子头一带,还在维持营业的有“苑雅斋”、“绮云阁”等。当时的著名裱画师有黎瑞南、钟誉成、王树等,一直坚守到其逝世才停业。惠州装裱字画沿袭古风,称之为“宣和苏裱字画”,是传统裱法,是否归结到“宣和画论”、“宣和画谱”这一系列,这里不作考证。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石花菜作粘黏合剂,以适合岭南气候的变化,而且不易被虫蛀。其传统规格是“中堂”(画心为4尺宣者称为4尺小中堂,5尺以上称5尺大中堂),有4尺“四屏”、5尺“四屏”、“条幅”、“横披”、“斗方”、“册页”、“手卷”等等。老一代的钟誉成、黎瑞南先生不但裱工精到,而且能写能画。一些残破字画只要经他们之手,则能复原无瑕,起死回生,故称之为苏裱。据老一代人说,民国初年省城的一些要员得来的字画都托专人送来惠州装裱,以示珍爱。所以曾流传一个笑话:惠城温某乃风雅之士,他常炫耀说:“连林森(国民党要员)来到惠州都要为我打伞……。”原来,温某带着林森去取回裱好的字画时抱着回来,而林森怕自己心爱的字画被烈日晒坏,便用伞遮挡着温某行走。这也是当年裱画行业流传之逸闻趣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文化部门有关人士鼓励“绮云阁”第四代传人王球先生重操祖业,他便将手艺传授给了儿子王伟华。而今天的“绮云阁”,既承传了传统工艺,又以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开发出了新的工艺。
网络来源:http://e.hznews.com/paper/djsb/20140316/A07/2/
谢谢hakkanews 的努力发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