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劝学谚语: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
●连允东
客家谚语是指在客家地区群众口头上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又称“客家俗语”。宁化客家祖地流传的谚语丰富多彩。按内容就可分为时政、事理、修养、社 交、生活、自然、生产七大类,大致有3000余条。从多方面反映了宁化客家人长期从事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的智慧与才干。这些谚语大都通俗简练、生动活泼、 富有哲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近段笔者展阅了宁化客家谚语,尤其是劝学谚语,感受颇深,获益匪浅。现撷取部分劝学谚语赏析如下: “人不读书,有眼无珠。”“不读书,光眼瞎。”这两条谚语用“有眼无珠”、“光眼瞎”来形象地说明读书的重要性。“瞎眼”是多么可怕的,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认识,这从反面说明读书有增长知识,扩大眼界的作用。 “生子唔读书,不如养条猪。” “猪”是愚笨的同义词,不读书便不成人,连猪也不如。生动阐明了读书能让人聪明,给人智慧。 “生子过学堂,生女过家娘。”客家人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一种规矩,那就是生了儿子就得读书,女儿长大嫁人就要听从婆婆(家娘)的管教。当然此条谚语含有“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松、柏树是坚韧有耐力的植物,即使栽种在贫脊瘦土上也能茁壮成长,以此来比喻家贫子弟。家贫本是读不起书的,但客家人却偏偏家贫子读书。过去,每个客家姓氏宗族都有一份学田,其收入为贫家子弟的读书提供了保证。 “书多人贤,酒多人颠。”用“书”与“酒”,“贤”与“颠”进行对比,说明读书有修德明理作用,劝人多读书才有修养,才能成贤士。 “路不走不平,人不学不成。”“玉要凿,人要学。”前条用浅显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常理来说明人只有读书学习才能成才的道理。后条用“玉”要反复雕凿才能成器之理,劝人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才能成才。 “捡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天光唔起误一日,少年唔学误一生。”前条用民间常见的 “屋漏天晴才好捡”的常理来强调读书要趁年轻,因为年轻时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读书学习的好时期。后条用“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生活经验来映衬少年学习 的重要性。因为少年是漫长人生的开端,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识得几个鸡脚爪,天下都敢跑。”“秀才唔畏衫破,单畏肚屎冇货。”前条中的“鸡脚爪”在宁化是指文字,泛指有文化。因为有文化有能力,天地便宽广,到处 都能谋生,所以“天下都敢跑”,这就阐述了读书、文化的重要,从而规劝人要读书、学文化。后条则用表(衫破)与里(冇货)(即没知识)对比,强调读书学习 的根本目的是要真才实学,学到真本领。 “竹竿长晒衣衫,笔杆短做文章。”“马屎皮上光,人不识文章。”前条用“竹竿”与“笔杆”、“长”与“短”,“晒衣衫”与“做文章”进行鲜明对比,强调了有知识有才学就能发挥大作用,即使短短的笔杆也大有作为,能写出锦绣文章。后条则用表面油光发亮里面是粪便,徒有虚名的“马屎”来反衬、讽刺没文化,不学 无术,没有真才实学只讲究外表的人,从而劝人要注重读书、学习。 “功夫在手上,不怕打浪荡。”“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不问白到老。”前条“打浪荡”宁化客家方言是指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工作。如果学到真本领,就业门路便 宽广,就能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劝戒人要学习,掌握真本领,才有谋生能力。后条比喻时代在前进,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不学不问,就跟不上时代,就会落后被淘汰,成了无用的老人。启发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网络来源:http://fj.sina.com.cn/news/city/sanming/culture/2014-03-14/16575460.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