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居图集中反映地区文化内涵配套文献
http://www.ycwb.com/ePaper/xkb/images/2014-03/16/A27/res11_attpic_brief.jpg
■客家山居图 阴那山段
http://www.ycwb.com/ePaper/xkb/images/2014-03/16/A27/res14_attpic_brief.jpg
■客家山居图 三河坝段
http://www.ycwb.com/ePaper/xkb/images/2014-03/16/A27/res17_attpic_brief.jpg
■客家山居图
雁鸣湖段
http://www.ycwb.com/ePaper/xkb/images/2014-03/16/A27/res20_attpic_brief.jpg
从去年9月底开笔至今,《客家山居图》的创作已接近尾声,后期的修整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刘思东近日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作为广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的一个重大项目,《客家山居图》摸索出了一条集体创作的成功道路,正在创作的《南粤禅林》就是依照《客家山居图》的模式创作,接下来将继续组织画家描绘岭南风物,计划用五六年的时间把岭南山水都画一遍。 创作思路 客家风土人情很适合入画 身边的山水画资源不容忽视 收藏周刊:《客家山居图》在广东美术圈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这个创作思路是怎么来的? 刘思东:创作《客家山居图》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促成的,当时有个梅州的朋友彭剑彬先生提议,说客家山水、风物都很美,我们可以考虑组织画家到客家地区采风,创作一个长卷,类似《富春山居图》。当时我们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就马上协调各方面力量,一周后就组织了20多个画家到梅州、福建写生。 收藏周刊:印象中山水画家更喜欢画北方的大山大水,客家山水有什么特点? 刘思东:一方面,南方山水比较俊秀,与北方山水的粗犷雄浑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广东画家不太善于发掘本土题材,所以不少山水画家将笔触伸向长江与三峡,伸到黄山,伸到太行山,甚至伸到西北大漠,而忽视了我们身边的山水画资源。 经过我们去年两次大规模到福建、兴宁、大埔的采风来看,其实客家地区的山水、人文景观也是非常的美,很适合入画。 收藏周刊:长卷长达50米,参与的画家达60多个,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刘思东:这应该是广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幅长卷,实际参与创作的画家有40多个,最后参与修整的画家有20多个。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几十个画家在一个长卷上体现,确实会遇到很多问题,最大的一个就是风格的统一性。不过,我们在创作前也会先作沟通,为了让画面更和谐,画家要削弱一些个性的东西,但具体在创作上,我们同时又会做好安排,比如擅长画建筑的,多画些建筑,擅长画小景的,就多画些人文景观等等,通过这样的铺排,也能体现画家的特长。 收藏周刊:到目前为止,长卷创作已经接近尾声,广州市美协还专门就此开了几次研讨会,这对长卷创作有哪些影响? 刘思东:我们创作长卷的初衷是想通过美术的形式去描绘客家山水,但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艺术、文化还是人文,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了三个研讨会,近期的一个是邀请了中山大学的袁伟时教授、张振林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山教授等等,他们以客籍学者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们还会邀请对客家建筑有研究的专家进行座谈。通过这些座谈会,长卷的创作将更完善地体现客家的风土人情。 创作所得 长卷创作拓宽画家绘画题材 互相观摩学习等于补充“营养” 收藏周刊:通过这个长卷创作,您有哪些新的感悟? 刘思东:首先,这次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对画家来说都是好事,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能互相观摩学习,相当于补充“营养”;后期的修整工作邀请了一些老艺术家,他们以前也是我们的老师,这次等于我们获得了再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次,画家通过这次创作,对客家地区乃至岭南地区的山水有了重新认识,这对拓宽画家的绘画题材也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这次创作对我自己以后的绘画也有很大影响。 收藏周刊:长卷完成时还有相关的文献,主要是什么内容? 刘思东:长卷只是一幅画,我们想通过更多的形式反映客家地区的文化内涵。配套的文献包括长卷制作过程、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风土人情、客家近百年来的名人以及参与长卷创作画家的写生作品、感受等等。我希望有机会观赏到长卷的观众能够从文献中感受到更丰富的客家文化,这也能提升客家文化的知名度。 收藏周刊:接下来,广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还有哪些大的创作计划? 刘思东:今年我们会接到历代“羊城八景”的创作任务等。为了延续描绘广东山水风貌,今年年初,我们再组织画家创作一幅30米长的《南粤禅林》图卷,叩山问道,重走六祖足迹,再现禅宗文化。与《客家山居图》一脉相承,成为姐妹篇。同时,粤西明珠、南粤水乡也在我们的规划中。 收藏周刊: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去完成。 刘思东:是的,我们计划用五六年的时间把岭南的山水都画一遍,这样本地画家也有了更多的绘画题材,画家的职责本来就是描绘身边的景物,创作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我们的岭南山水、古村落也有一种别致的美,值得艺术家们去发现,去创作。 简介 刘思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众人谈创作 我们创作的《客家山居图》,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客家人对家乡的眷恋。我认为,从新的角度去看,这是让全国的山水画家来认识年轻一代岭南山水画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一个长卷,体现了广州山水画家的和谐,这也是画家们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所以,有机会,我们要把这个长卷推向全国,《客家山居图》也体现了我们广州山水画家的创作状态。 ——周国城 广州市美协主席
所谓“客家山居”,其实是一种“围龙屋文化”,是团结勤恳、互帮互助、朴素踏实的精神,是人们对安居乐业的美好向往,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因此,我们要通过《客家山居图》的创作,充分发掘“围龙屋”文化理念,重回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所以,艺术家们描绘的不止是青山秀水,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追求。艺术家通过画笔,寻找与传统文化及客家人文精神的共鸣,唤起关注自然的生态理念。 ——区广安 广州美协常务副主席
广东画家不太善于发掘本土题材,比如不少山水画家将笔触伸向长江与三峡,伸到黄山,伸到太行山,甚至伸到西北大漠,而忽视了我们身边的山水画资源。而这次《客家山居图》长卷的创作,就是重走岭南山水的一次大胆尝试,重新发现岭南山水画的美。如果创作成功,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发掘岭南山水更多的人文精神。 ——刘思东 广州美协副主席、《客家山居图》长卷创作发起人(来源:新快报)
网络来源: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4-03-16/114011903.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