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
温竞清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 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四海为家,诚实守信,艰苦创业,勤劳节俭,崇文重教,谦虚礼貌,团结友爱,爱国爱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要想了解客家精神,还得先了解客家文化。什么是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文化 “客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是:大中华小客家,客家文化的母体是‘中华文化’。也有学者认为客家文学只是中华文化的小脉络,即民系文化,地域文化。客家人的起居饮食,保存了许多中原居住和饮食的传统。客家人居住的围龙屋和“四点金”,实际上是北方的四合院。加上背后围屋,前面半月形的池塘是把背山面水的自然风光浓缩于居室之间。从风水玄学的角度,则是一幅太极图,金、木、水、火、土五行和谐统一于居室。 最能代表客家饮水思源食文化的是“红白喜事”。客家人饮酒不用杯,用稍小一点的碗做酒碗。通常是十大碗,最高规格为十二大碗。顶级菜有句顺口溜:海参、鲩丸、酥烧、炖肉,然后是酿豆腐、芹菜炒鱿鱼丝。然后是“全猪汤”:肥肉、瘦肉、内脏、猪尾、猪耳,用墨鱼做佐料,特别畅销。客家菜肴仍保存厚实、古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中原古遗韵。 客家人崇文重教 客家人有崇文重教好传统。客家人都喜欢走出围龙屋,读书做官。客家人可以卖田卖屋让孩子读书,读大学,扬美德,务民生,爱祖国,恋家乡。这就是读书是福。 如 广东紫金有座山,叫杉树凹。山陡,弯多,紫金县人走出杉树凹,就算出门了。未出杉树凹的男人,受杉树凹的围困,视野比较狭小,只能在家耕田、抱孩子,养猪,种茶,事业难做大。所以男人总是想走出杉树凹,艰苦创业,鹏程锦绣。客家人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勇于革命。翻开数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许多革命运动和客家人密切相关。客家人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革命,震撼了清廷的统治根基。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中,一批客家人如朱德、叶剑英、杨成武、肖华等成为革命中坚,驰名将帅。客家人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拼搏的精神。“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客家先民在扎根山区、艰苦创业中,历尽千辛万苦和艰难险阻,锻炼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世代相传。改革开放中,又一批客家精英勇闯特区或战商海,拓展国际市场,成为新一代优秀的企业家。海外客家人有溯本思源、怀国爱乡的精神和赤子之心。许多海外客家人虽身在异邦,但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时刻想念“唐山”和出生地“胞衣迹”,常讲“阿姆话”,教导子女溯本思源、寻根问祖,兜好香火,永远不忘祖籍国与列祖列宗。抗战时不少爱国华侨捐巨款支持抗日斗争,“四化”建设中,又投资国内办实业,热心乡梓,乐善好施,捐建桥梁、医院、学校,善举多多。 客家人有克勤克俭、崇尚文化、聪明好学的好传统。客家地区多半是文化之乡,名人辈出,这与客家人崇尚文化、重教兴学有关。客家文化简言之: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气质。客家文化的内容包括:历史文物遗迹、方言文化教育、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和民间文艺等。客家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肇因于移民生活,因而在语言、信仰、民俗、民居建筑等诸文化要素上,客家人既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华,又在新的环境里创造丰富了它,从而使它嬗变成了一种内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特别是众多的客家精英、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
那么,什么是客家精神?客家人在长期辗转、艰苦开拓的过程中,互助互爱形成了精诚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就是勤劳勇敢、艰苦创业、崇文重教、开拓进取、敬业乐群、乐善好施的客家人文精神。
笔者认为,要推广客家文化,势必要通过一个良好的平台,比如创作客家文学作品,采茶剧、山歌剧、木偶戏、花朝戏是客家文化瑰宝,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亦通称祠堂或祠庙,是中国宗法社会基层组织及多功能公共场所,宗祠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物化现象,它的建筑规模、格式包含有想后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我们应看到,宗祠在聚宗保卫家乡域土,组织群众进行生产公益共动,维护地方治安秩序,赡老扶贫,办学兴教以提到人们文化素质方面,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主要呈现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糟粕。因此,对于宗祠这一文化形式的保护和发展,我们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视它,引导它。需要我们认真把握这一文化的实质,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如紫金县,文明古邑,客家风情, 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百姓和处, 其乐融融,崇尚文化,弘扬祖德,崇教重学,培育了许多名流俊贤和英雄人物,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紫金县明清宗祠一条街位于县城北下厚街,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苏家祠、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卢家祠以及建于明清年间、后来经过历次修缮的黄家祠、刘家祠、曾家祠、江家祠、罗家祠、赖家祠、李家祠、陈家祠等数十座。整条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走在街上,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今弘扬姓氏文化,对于追寻历史和先人的足迹,品味和汲取先贤的智慧精华,启迪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外联谊、增进了解,为海外赤子寻根问祖,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据悉,紫金旅游、文化部门,正以此为缘,组织出版有关姓氏宗祠文化的画册或宗祠文化书籍,积极推介人文旅游资源,创造旅游特色,逐步构建民间文化交流平台,让各姓祠堂(宗族)理事会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开展民间交往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将这条百姓宗祠一条街打造成旅游观光街、风味小食街和土特产展示街,使之成为紫金乃至河源市旅游的又一品牌,为振兴紫金经济服务。总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就要通过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发挥“客家文化”优势,融合古今中外先进文化,进一步发展提升客家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人居文化、华侨文化、陶瓷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提升人的素质,发展文化经济,壮大综合实力,将会有效地促进客家山区经济新发展。只有这样,客家人勤劳勇敢,艰苦创业,崇文重教,开拓进取,敬业乐群,乐善好施的客家人文精神,才旄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近30多年来,五洲四海客家乡贤,携手举办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同根、同源、同心、同德,敦亲睦族,全球客家大团聚、大联谊,增进了亲情、乡谊,促进了客属团结,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沟通了海内外信息和交流,促进了经济繁荣。客家人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众口皆碑,不少传为佳话。客家精神炙烩人口、举不胜举,愿客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这正是:客家文化充满爱,勤劳儿女福如海,真诚传承扬精神,科学发展生新财。
2010年8月17日于深圳紫竹斋灯下
电话:13798252692
QQ:1624652922
http://bbs.china-shufajia.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02/28/185222uqj2q0q0x9fdxtdf.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