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大家的讨论,要真诚,不要以讥讽的语气来进行。
实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以讥讽,冷言来批评人,这往往是情绪来了,比较难以控制。
写成文字,可以慢慢斟酌,讲究修辞。既然如此,我们讲道理的时候,在 ...
对!对!我非常赞同严先生的意见,大猫的言论是比较中肯的,和前几天来捣乱的几个北佬不同,希望大家心平气和的看大猫的帖子,我基本是赞同,我在湛江,接触的吴川人很多,说好听一点,普遍自信过头,说难听一点,不知天高地厚。但他们比黎佬(说雷州话)要文明多了。 他们调查的客家人全是粤东的吗? 什么叫正宗汉人?汉人只是文化意义上的,并没有什么血统上的汉人,如果论血统上的,跟本就可能没有纯汉人了,客家人也是,不要自称什么纯汉人,我觉得没意义! 客家话是祖先们南迁的时候古汉语和当地居民的方言相融合而成的,
在词汇语法方面,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食(吃),索(绳子),面 (脸)”。还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等。在语法上,常用一些如“老, 公,子,哩,头”等前缀、后缀;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黎,咧”等)表示动作时态;通过变化 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等。
我想,语言也应该可以说明我们的血统吧。
让我们用我们的语言证明我们的血脉
我们知道,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客家话,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 然结果。客家话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语言。“客民本中原汉族”,既是中原汉民族,口音当然是中原音系,罗香林《客家源流考》认为“就种族遗传说,客家民系是一种经过选择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强化血统”,这就说明了 “客人是中华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足见客家人是中华汉族无疑,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让我们用我们的语言证明我们的血脉
梅县客家话的形成,从上述上古和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与客话对比看来,客话保存了大量古音,可以说它的形成应该在有中华汉民语言对已开始,至于发展和定型下来的客话,那又经过了多少漫长岁月?试从梅县地区客家人的搬迁史看,现有较早的族谱“嘉应州黄姓家 谱载”:自豫南迁,二千二百年前已到江夏。”这说明梅县黄姓客家先祖居地在今河南省,约在东汉建安年间迁往在今湖北地方;又兴宁县“廖氏族谱”载:“五世诚希公,原籍汝南,因五湖之忧,太元九年复迁江南。”这是说廖氏客人从河南汝南县,因五胡之忧,在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约在公元944年)再一次迁徙到江南之地居住。两姓族谱均未说到南下广东,什么时候?很难确切,至于客家人南迁的约略时间,应该是“及到晋朝(纪元后419)他们又不于于豫皖,于是徙于江西、福建多山区域。唐初,复经变乱,他们又被迫南移 ……在宋代(960—1278)他们当了兵,1279年与蒙古人(办按:即元军)战于澳门之西,与宋之末主同死难者数万人。大约在此时,他们也迁徙至广东沿海各地,但直至明朝(1368)才算住定了(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后又从汕头沿东而上至嘉应州 (今梅县地区——梅州市)。客人由北至南的大迁徙,客居几个省区,原属中原先祖语言,所操客家口音,经沿途汉方言口语的影响,吸取了外来方音,到了广东梅县山区以后,口音逐渐定型下来,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梅县客家话。让我们用我们的语言证明我们的血脉
方言是语言逐渐分化与融合的结果,而语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民开始的。所以,移民史可以用来解释方言的部分成因,反过来方言现象也可以为移民提供佐证。客家方言的形成同客家先民及其后人即客家民系的迁徙历史密切相关,是其一大特点。 现有的客家迁徙史研究,侧重在史料钩沉。但因史料严重不足,已停滞不前。今后的努力,固然可以继续翻检史料,特别是发掘地方史和民间谱牒一类的野史,同时也要设法另辟门径。本文即是这样一种尝试,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客家民系和客家方言形成年代作语言学推断。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因迁徙而形成新的方言,客家话最具典型性。 当人们脱离故乡母语的环境时,便脱离母语发展规律的制约,开始走上自己发展的道路,受新的条件、新的环境制约。不论是逐渐的扩散,还是集体向远方迁徙,都会跟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不同民系的不同方言接触并相互影响。规律也好,制约也好,影响也好,最关键的是文化的优势与劣势。这里所说的“文化的优劣”,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步的文化的优劣。相互影响的结果,总是文化占优势的和人口多的语言影响或取代了文化占劣势的和人口少的语言 。
客家祖居中原,世属汉族,原来并没有客家存在。仅仅由于早年自北而南的迁移,才形成了客家人和客家方言。换句话说,就是客家人和客家方言,是中原汉族的一部分南迁流亡的直接产物。南迁流亡贯穿着客家方言问题的全部。客家方言的形成史,也就是汉族先民远离故土向南迁移的流亡史。客家方言就是在南迁流亡途中形成,在定居以后巩固下来的。
客家人在它还不是客家人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本是中原汉语。正如上文所述,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到达江西的大量移民挤满了江西的北部和中部,他们自然而然要在语言上占相当的优势,他们所使用的方言就是今日客家方言的先声。但这时远不是客家方言,必须等到唐末五代及其以后的历次战乱把这些移民的后裔逼入赣南、闽赣以至闽粤赣山区,才逐渐形成客家方言。因此,对客家方言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中唐安史之乱引起的对江西的移民,唐末及后来的乱世只能说是起了催化作用而已。而北方一带又迭遭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混化,北方各地的语言难免又有了变更,结果,客家话便另外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和南北各地的语言,都有些差异。客家人的祖先,是在宋朝末年追随帝丙南迁广东的。他们语言中的声母系统,最迟在宋朝末年已经形成。一直到现在没有什么改变。总之在客家话里,尽管有若干部分,包含了自上古至元明的语言,但整个语言系统的构成却在宋代。
一般而言,相对于具有全民意义的民族语言而言,是属于语言的次级形态。“方言是经过经济集中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的。即方言先于民族语言并作为它的次级形态而存在。但客家方言却是后于一级形态的统一的新式民族语言而出现,循着由一级到次级,由集中到分支,有民族语言到方言的道路变异的。这样一种倒行式(或者说是反向)的变异,这就使得客家方言具有始终不离母体,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属性。构成汉语的基本要属如语法结构和基本语汇及语音等,对客家方言始终本能地发生规范和制约作用。客家方言之与汉语,比之其他分支方言之所以直至现在仍有较多的相似或近似成分,缘由于此。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交际的过程中,方言土语不免互相影响。客家方言在长途南迁流亡途中,吸收了一些所经各地的百越同胞的词汇和发音。从这点上说,客家方言自然就不能认为是纯之又纯的汉语了,只能说是和南北各地的语言都有些差异,兼备了中国南北语言之长的一支汉语的方言。这也是客家方言只所以是方言的原因,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独立的民族及其亲属的支派所有的东西,都是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斗争的产物,并打上了这种斗争的烙印。客家方言也正是如此。客家先民在南迁的过程中风餐露宿,没有一定的目的地。路上若有可以耕食安身的地方,就定居耕食。否则就只好继续往前走找。沿途所经,尽是百越同胞。或行或止,或定居耕食,是事事都非同他们打交道不可。因而就一定要入乡随俗,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语言。当时的这种学习,是被作为谋生立足的手段来看待的。其中,特别是最后到达广东东部(主要是今梅州市及其所属各县)定居的客家先民,多与当年的畲族同胞为邻,由于交往的需要,就吸引了一些畲族的实用词汇,并凭自己的中原汉族文化的优势,把他融合过来。但亦仅此而已,其余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其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及大部分语音都一如来时的中原。过去曾有人发现客家方言中夹杂着一些畲语词汇,就认为是“蛮语”,当然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当兴宁的一位著名学者罗斧月先生民国初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就有人笑他“来京六月,犹操蛮语”。
毋容置疑,客家人虽力图保持客家方言,亦无法限制客家话与其他方言互相影响。一些非纯客县市的客家人,除说本方言外,往往还会说当地的其他方言,例如四川省多数地区的客家人对外讲西南官话,对内讲客家话;广西西部的客家人对内讲客家话,对外讲粤语或雷话(闽方言)。他们的客家话就难免要受其他方言的影响。即使是纯客县客家话也会受到附近其他有势力的方言的影响。有一些客家方言的外来语借词,也可能是通过粤闽方言转借过来的。另外除了影响,方言本身也在演变,各地客家话演变的步调当然也不一致。因此各地的客家华人基本上都能互相通话,各地的客家话之间也会有些差异。
任何一个民族、民系,都是热爱自己的语言的。因为它是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物质外壳。民族语言和方言中所含的独特的民族、民系韵味,是任何别的语种都不能代替的。但客家人对自己的方言,却爱得特别的深。一般地说所有离乡外出的客家人,不论在什么地方相聚,几乎不问场合,都用客家话交谈。客家人自南来成为客家人之后,一直本能地极为注意保持自己语言的本来面目,历代都认为自己的话是中原话,自己是中原人。这情况正如在其他方面所表现的一样,总要冠以“中原”而字。比如外出再其他地方经商或就业同乡,就把自己组织起来的多种团体,分别称为中原同乡会、中原同学会、中原诗社等等。有的甚至把自己开设的商店也以中原命其名,如中原企业公司、中原饭店之类,其中全家搬到外地的,其家长总是严格地规定自己的家属,在家庭内部一定要讲客家话。寄居在海外的,乡音历几代而不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有的据以认为客家人的同乡观念特别重。这只是仅就其表现形式为依据而作出的判断。实则这是作为一个民族分支的共同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以及对自己族源的怀念之情在语言问题上的体现。客家人所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的祖训,其寓意就在于此。其中的族源观念,又是同南迁流亡分不开的。不难想象,当年他们在流亡过程中,饱经风霜,痛离故土,北望中原,情伤万里。对这种经历,其自珍自惜与追念族源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这里,客家方言史,就是他们的流亡史。“一路几多酸苦泪,江东未过已先流”。他们寄托在自己方言上的意识和感情,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的意义。没有南迁流亡史,就没有客家人和客家方言。客家人不会忘记他们的南迁流亡史,客家人的那种特别刻苦耐劳的、艰苦奋斗及其妇人能同男子一样赤脚耕田、上山采樵的优秀传统,也是在南迁过程中锻造出来的。而这正是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之所在。
http://www.games-daily.com/xiaodong/hakka/list.asp?id=227
谁要讨论人,谁就要讨论语言,而要讨论语言,就要讨论社会
语言和民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在广义的文化这一宽阔的背景中,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作为客家民系成员使用语言的人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维系民系的重要纽带,而民系又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底座。另外,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语言的发展也是同民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语言在民系构成诸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它和民系中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最深刻地反映客家民系的特征,是维系客家民系内部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区分不同民系的标志。客家方言之所以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还在于客家民系的其他特征,一般要通过语言才能得到体现。李如龙先生认为,客家是一个流徙的群体,和其他南方面民系相比,它的地缘有过更多的变动,因此,靠方言来维系民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客家话到处都有“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谚语,许多播迁远地的客家人,哪怕是几户几十户人家,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也不愿使自己的语言失传,原因就在于此。有人认为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离开了共同语言中的特定词义就往往无从体现。例如,在哈萨克语中,表示男孩和女孩的词直译成汉语分别为“牧羊人”和“有马人”。这就显示出该民族生活里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哈萨克族以牧羊为男子的主要生产活动;二是该民族婚姻中有以马匹为聘礼的习俗。
在客家民系诸特征中,客家方言比较稳定也是变化缓慢。地域的改变,客家民系成员的分散,经济生活的变革,甚至文化的变迁,一般都不会立即引起语言的迅速改变。例如,犹太民族早年曾因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而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星散于世界各地,但其成员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不约而同地保持着以希伯来语为核心的民族语言──意第绪语(Yiddish)并以此为保持民族感的有力手段。如果某个民系的语言确实发生了变化,其成员采用了其他某种语言,那就意味着该民系与其他民系密切接触的时间已相当久远,而且随着语言的改变,该民系成员的民系意识也必然会发生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相应改变。
当然,客家方言与客家民系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在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这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远非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对应。这种复杂性应该从两个角度去认识。虽然客家民系有自己的语言,但这一语言并不一定为客家民系所独有。换言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民系讲同一种语言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如客家民系讲客家话,而畲族也操客家语言,就是例证。这种现象主要是长期历史过程的产物。
正因为客家民系和客家方言的关系具有复杂性的一面,所以我们认为共同语言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但又不是唯一的特征。客家方言和客家民系毕竟是两个概念。它们各有自己内部的发展规律,对于外界的影响也各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因此,在确定客家民系地位时,我们既要把握共同语言这一重要标准,又要考虑地域分布、经济生活、文化特点,乃至全体成员的意愿等因素。
总之,客家民系往往已将自己的历史,将自己对于环境做出反应的种种经验即文化都凝聚积淀在自己的语言中。这一事实要求,以研究客家民系发展规律为已任的客家方言学家必须掌握坚实的语言学基础知识,以便使自己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在这一点上,还是列维-斯特劳斯说得对:“谁要讨论人,谁就要讨论语言,而要讨论语言,就要讨论社会。”http://www.games-daily.com/xiaodong/hakka/list.asp?id=228
接到通知不能收看该台
最近接到上级通知,不能收看境外人制的电视台,我们这关了凤凰台、华娱台、星空台不知道是否这原因。 Posted by 爱客 at 2004-4-29 15:32最近接到上级通知,不能收看境外人制的电视台,我们这关了凤凰台、华娱台、星空台不知道是否这原因。
你是什么地方的?如果是广东的就绝对可以收看,因为广东是中国入世后第一个电视媒体特区,新闻集团(星空卫视)、时代华纳(华娱电视)、凤凰、香港亚视、香港无线等境外媒体已经在去年先后正式与国家广电总局签署了落地广东的协议,广东省广电局通过省有线电视网络输送这些台到各个地方。以前广东能够凤凰、亚视、无线等电视台,完全是广东省广电局为了广告收益而擅自接入的,由于这些台还没有正式落地,所以广东省广电局可以任意插播其广告,而这些媒体也只好忍气吞声。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4-27 22:53
上纲上线,乱扣帽子,过头了就很不好。
当初正是你的过分言论,使我进入这个论坛。进入这个论坛,按照“客家学”的伟大原理,我是“广府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什么“广府族群”的认同的,了解广东情况的人都清楚。按脸谱自我表扬是不好的,因人而异嘛。看看某位“电视人”的牛样,不愧是谦虚谨慎的好榜样,自我表扬的好素材。
我的帖子,都是和你“复制人”、他“电视人”这类的网友探讨问题,值得扣这么大的帽子?你的马甲在各大论坛到处飞,挨骂率、被扣帽率创下各有关论坛之冠,还好意思说别人?
网络上,一个人“代表”族群、城市乱发言的幼稚游戏,能代替现实?能逃避现实?
看贴,要看实质内容,空洞地乱扣帽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什么叫过分言论?我已不记得以前说过什么啦,不过,我确实没有“过份”!
你不认同“广府族群”这是你的事,这不能成为妨碍别人认同的理由!
你这个别冠为“三乱文人”(这可不是我冠名的,是你的“同胞”)的文人,也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一会儿说你是南方人,一会儿说客家人是南方人,一会儿又论证自已是广东藉福建移民陕西血统?莫名其妙。
骨子里对“广府”充满着极其谦恭的“爱”,却假装没有高潮!
我的马甲被关,还不是受到你的蛊惑?我被动接受你的古怪思维,才会一定程度上游离于事实的边缘。但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变过,而你变的越来越圆滑,好像成了圣人似的!你把客家人论证成南方人,而你却成了陕西移民,是多么的荒谬呀!!!!
你还挑拔客家人和潮汕人之间的关系,把广府人神化为“务实、宽容”之神,只可惜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赤裸裸的现实!!广府族群,特别是网路上的,是我发现的这个世界上最傲慢自大的,珠三角的尤其厉害!!在全国形像之差,无出其右,应该好好的反省啦!!
粘贴也,复制呀,好好见识一下大妈的神功吧!:D
经常的口事心非,明明爱“广府”,却装作不关你事?? Posted by 黑夜彩虹 at 2004-4-29 18:40
什么叫过分言论?我已不记得以前说过什么啦,不过,我确实没有“过份”!
你不认同“广府族群”这是你的事,这不能成为妨碍别人认同的理由!
你的“经典”帖子不想再说了,反正已经是时过境迁。不过你胡搅蛮缠的习惯还是难改,除了我之外,有哪个网友和你讲道理的?都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地扔砖。认不认同都是个人的自由,谁能妨碍谁?
你这个别冠为“三乱文人”(这可不是我冠名的,是你的“同胞”)的文人,也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不是“三乱文人”,是“三乱学者”“梦想一夜成名”。但除了这顶帽子之外,没有什么材料来否定我引用的学者研究资料。信奉罗香林客家学研究的客家网友“唯我独醉”误认为那是我自己“发明”的“理论”。
一会儿说你是南方人,一会儿说客家人是南方人,一会儿又论证自已是广东藉福建移民陕西血统?莫名其妙。
广府民系的北方移民部分包括古代的陕西移民,就等于论证自己是陕西血统?这是什么逻辑?
骨子里对“广府”充满着极其谦恭的“爱”,却假装没有高潮!
我的马甲被关,还不是受到你的蛊惑?我被动接受你的古怪思维,才会一定程度上游离于事实的边缘。但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变过,而你变的越来越圆滑,好像成了圣人似的!你把客家人论证成南方人,而你却成了陕西移民,是多么的荒谬呀!!!!
你的马甲被关,是因为你年轻、不成熟,把“独独高潮”的一些东西搞到论坛,版主为了维护论坛而劝告你,劝告无效才封的。
什么叫“谦恭的爱”?“情系珠江”是一种对世代生长的土地的朴实之情,但不等同于珠三角“广府”认同,现实生活中,有着巨大的鸿沟,这是地理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所造成的。粤语群落,主要是广州及珠三角西岸的粤语网友参与,为什么?其他网友看那些“粤语书面语”是看不懂的,或者是看不习惯的。我就看得很辛苦,听还可以。
你还挑拔客家人和潮汕人之间的关系,把广府人神化为“务实、宽容”之神,只可惜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赤裸裸的现实!!广府族群,特别是网路上的,是我发现的这个世界上最傲慢自大的,珠三角的尤其厉害!!在全国形像之差,无出其右,应该好好的反省啦!!
上纲上线,也太离谱了。“挑拨”什么?现实就是现实,不是乱发言、乱“代表”就能改变、逃避的。连文化的差异都不承认,连亟需通过发展、开放和文化大省建设解决的问题都不敢面对,那么请回忆你以前发布的反对梅州划入“潮汕省”的文章,还有其他人的网络言论吧。你的名作有-所谓幽默小品“潮汕是世界的中心”。好在没有潮汕网友过来找你论战。珠三角的网友也不会过来。只有我才会错误地和你交流了两年多。时间证明,不搞无聊的论战,是明智的。珠三角对外宣传是很少的。珠三角的绝大大部分网友(包括海外留学、移民的)也是理智的。不能因为个别的偏激帖子就否定一切。这和本论坛的情况是一样的。
粘贴也,复制呀,好好见识一下大妈的神功吧!
经常的口事心非,明明爱“广府”,却装作不关你事??
如果不是直率的错,就不会认真发帖。尽管有偏颇,还是真诚的。不妥之处,也请包涵。
实在是空耗不起那么多的时间,希望你也能珍惜时间好好干好自己的事。
祝各位网友五一节快乐。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4-29 at 20:40 ] “潮汕是世界的中心”。晕,我居然有这样的想法?
看来你对我的过去很了解,反而我不知道我是谁啦。不过我相信最近一年的我是没有什么大的破暂的。
珠三角的网友大多数当然是理智的,但是只要有一二成,就有戏看!你到粤语部落看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货色?一群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鸟人,还自我感觉甚高呢。而且,这批人还在各大论坛乱窜,简直成了互联网的一大“公害”!
你神化珠三角,是为自已面上贴金,还是为了什么呢?不解。
记得你有一次还说过“珠三角旧时没有文盲”!呵呵。好笑呀。
我看你还是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你吧!
这次“起义”,也是对你一向言行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爆发!而不是单一的事件!
[ Last edited by 黑夜彩虹 on 2004-4-29 at 21:11 ] 我说的是珠三角在历史上具有相对好的条件,目前也是省内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文盲率最低、人口素质最高的地域,什么时候说过没有文盲?网上是有资料的,你可以自己看。有的市是居于全国前列的。
这是客观事实。例如南海、顺德等地,历史上就是岭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域,居于全国前列,可与江浙的发达县媲美。问题在于广东没有几个“南海顺德”,而在浙江比比皆是。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关于文化差异、网络言论,你能遗忘,当然是好事。该忘掉的,就要忘掉。大家都一样。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4-30 at 0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