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也在要求保护方言,看看他们的想法
关于吴语,终于忍不住要说几句了。有人一直强调,普通话使用的人口众多,有10亿之众。这我没意见,但是使用的人多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难道讲的人多,就可以用来做为打压别的语言的理由?而且官话区的语言也不就是“普通话”,江淮一带,西南,西北地区的方言和普通话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甚至东北地区,音调也有很大的不同,乃至有人提出把东北列为次方言区。这么多语言,笼统称之为“北方话”则可,归作“普通话”则不妥。普通话只是以北京方言口音为基础定立的一种标准,当年考虑到其音韵简单,容易推广,所以选择了普通话。当然,其中一定也有照顾大多数人的因素。但是人数再多,当年也还是一种方言罢了。就今天看来,当年的决定其实未必不是值得商榷的。有野史记载当年投票选出标准语,普通话仅以一票险胜广东话,可见在当年这个选择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
还有人矢口否认如今吴语在本地的受歧视地位,想证明吴语和普通话的地位一样高。然而,在小学里,讲普通话讲得好就有红花戴,讲方言的要被老师批评,我们都是亲身经历过来的。这不就是一种潜在的“普通话比上海话高级”的教育?我在学校里,从来都没有听到语文老师,或者任何其他老师在课堂上自豪地赞颂过家乡方言的,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变相打压?假如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整天表扬一个小孩,对另外一个小孩不理不睬,有人跟他说话还要被批评,这是不是对后者的歧视?
事实上,吴语在江浙沪地区的状况相当糟糕,绝不是所谓的“保护得数一数二”。对比粤语,我们江浙地区有专门的吴语频道吗?有用吴语广播的新闻吗?有对外放送的吴语节目吗?有没有报纸(哪怕是一个专栏)是用吴语来写的呢?小学里有没有正规地教过我们家乡话?教育局有没有规范和推广吴语拼音的计划或方案?上海广播电台里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个上海话节目,那才是多久以前的事啊?吴语其实和中国很多其他语言一样,根本就缺乏有意识的保护,处在任其自生自灭的情况下,目前仅仅靠它顽强的生命力在苦苦支撑。说“保护得数一数二”,不敢苟同。
今天,长期实行推普教育对吴语文化的破坏和威胁已经显而易见,有人却坚决不承认这一事实。请问如今上海的小孩子都会说上海话吗?我就认识不少不会说的。不会说倒也罢了,有些人会说却不屑说,这就令人悲哀了。就算那些剩下的,他们算“会说”上海话了吗?有多少人能够流利地用上海话朗读文章?有多少人在日常谈话里面可以做到不夹杂普通话的?到底是用上海话读不了,讲不了,还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好好地,正规地学习家乡话的机会呢?现在的年轻人中间,听得懂昆剧,越剧,评弹,沪剧,滑稽的比例是增多还是减少了呢?连听懂都做不到,就更谈不上喜欢了吧。上述戏剧近年来的衰弱,和推普难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也许越剧是个例外,但是年轻人中间喜欢越剧的比例也在减少)
更有人轻飘飘地说,假使吴语有生命力的话,那么再推普也灭亡不了。我觉得这对于吴语是不公正的。因为推普的过程,完全是一个不公平竞争的过程,是用强制的行政手段实行的。如果事实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吴语由于自身的问题和弱点渐渐处于劣势,在人们口中失去了地位,自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我们没有什么话说。但在学校里强制执行一面倒的普通话教育,并实行带有强烈暗示作用的奖惩制度,所有的宣传工具都在宣扬普通话,根本不给我们正规学习家乡话的机会,最后还轻松地说:没关系,反正吴语的生命力很强啊。这就像人们大肆砍伐森林,然后寻找借口说:“生命力强的动物自然可以生存”那样,是令人强烈反感的。反过来,要是吴语的生命力没有人们想象的这么强,在受到种种排挤打压的情况下最后灭亡了,是不是就是“活该”,“顺应潮流”了?
有论调说:推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打落门牙之类,还是南方人自己所为,推普委员会没有说过要‘打落门牙’。请问:日本侵略中国,发动“伪军”打中国人,是不是责任就全是伪军和汉奸们的?日本侵略者本身一点责任都没有?说到方式方法问题,推普中有没有特别强调过要为方言保留一定的空间?有没有确立过方言受保护的地位?明知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极端化现象,却不明令约束,这不是纵容是什么?日军在南京屠杀也不是明文的命令啊,但是军部的纵容,一样难逃血的责任。
推普运动在具体过程中实施的霸权主义,绝对不是用“方法问题”,“失误”可以掩盖的。在学校里不给各地人民学习家乡话的机会,是偶然“失误”吗?不是,这根本是政策有意为之。也许我说“文化灭绝”,很多人会觉得过分,但是推普中打压地方文化的现象绝对是存在的。我认为,推普是必要的,但借此打压各地文化,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不可接受。美国有一个规矩,如果同时有两种流行的理论,那么老师如果讲授了其中的一种,则必须要花同样多的时间讲授另一种。推普可以,考试的时候考普通话拼音可以,但是请同样给地方方言一个空间,请同样设置正规的方言课。我们也不要它和普通话课占一样的时间,甚至当作选修课都可以,但是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机会,让今天的孩子们可以正式地学习自己的方言。在宣传上,一方面要宣传普通话的好处,也请花力气宣传一下方言的优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媒体上,以普通话为主流,但请保留相当数量的地方方言频道,每年制作一定数量的,有质量的方言艺术品,也鼓励民间地方艺术的创作。学校里的语言歧视政策要改变,有必要的话要立法规定方言的受保护地位。
也有人说,今天是南方人自己不愿意讲方言,自己的态度冷漠。首先绝不是所有的南方人都不愿意讲自己的家乡话,但是这样的人的确是存在的,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但是回头想想看,在舆论机器一面倒的宣传下,在学校强硬的规定下,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在根本没有对自己语言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下,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可避免。所以我们才要在这里再三地强调吴语的优点,历史和文化啊。这些东西,学校有教过吗?我们当年有几个人知道呢?控制了舆论自然可以控制民意,那也不是希奇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为今天吴语区人们缺乏忧患意识而焦急,意识到如今已是吴语生死存亡之秋啊。我们发出一些微弱的声音,也就是想让更多的朋友意识到这一事实,为吴语争取一点民意。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们也始终认为,国家有一种通用的标准语言是有利的,必要的。而既然今天普通话成为标准语言已经是一个定局,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推广的基础,我们也无意去改变。可是我们却不认为推广一种通用语就意味着剥夺本地原有方言的权利,不认为推广普通话和发扬方言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不认为遵循一个准则就必然要以牺牲文化多样性为代价。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向大家呼吁重视吴语今天的困境,要在这里提倡还吴语它本应有的地位。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流工具是合格的,但是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交流,而更体现在文化的载体上。普通话自身有着重大缺陷(浊音和入声的缺失),如果中国只有一种语言——普通话的话,那绝对是中华文明的悲哀。我们从来都没有说过,要逼着全国人民都学习吴语或上海话。我们只是要求在自己的土地上给自己的家乡话一个合理的生存发展空间,实行双语环境。
有人也许又要说:某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更加危急,怎么不去保护?我个人赞同一切对文化的保护和拯救,也认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必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但我首先是一个上海人,我当然先为自己的家乡话呐喊。而且保护吴语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又不是矛盾的,不可以同时进行的。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让语言学家去做(我本人即使想做也力不从心啊),我们为自己的方言出一份力,有什么不可以?吴语区大部分在江南一带,经济发达,使得双语环境成为可能(比如多个方言频道,在贫困地区可能无法实现,在吴语区就不成问题)。同时吴语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学校里重视一下方言教育,也不算是太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江浙一带已经是推普运动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江浙人的普通话水平,在南方应该算是最好的,普通话基础已经扎实。在这个前提下,对吴语的重视多一点,又有什么害处呢?提倡双语教育,对推普的成果不会有任何的损害啊。反过来看,吴语比起粤语,闽南语,本来就保护得不够,现状又是这么岌岌可危,作为除北语之外全国使用人口第二多的语言,重视一下不过分吧?这么大的一个语言,却长期得不到规范和正名(没有官方标准拼音和标准用字),难道不悲哀吗?
说了那么多,还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吴语同胞对母语的热爱和忧患意识,也算是为故乡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上海人应讲普通话以保护上海话.某些网友的理论.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4-4-25 01:02
上海人应讲普通话以保护上海话.某些网友的理论.
上海人应讲广府话以保护上海话,某些网友的理论。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4-4-25 01:02
上海人应讲普通话以保护上海话.某些网友的理论.
上海的情况跟客家不同。上海话/吴语本是强势的地方方言,与白话的情形是一样的。客家话的情况与之不能等同。
吴语在江南没有对手,而客家话在华南却有几个对手,白话,闽南话,潮州话,赣语,湘语,难道客家人要学习他们的语言跟他们交流?
客家人重视普通话,正是为了与他们交流的方便,而免除被周围强势方言同化。吴语的周围则没有竟争对手,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普通话啦。吴语要么成为地方性的普通话,要么成为一个平庸的方言。现在吴语正沦为一个平庸的方言。
客家话没有能力成为地方性的普通话,但要防止周围的方言有成为地方性普通话进而侵蚀客家话的危胁。
[ Last edited by 黑夜彩虹 on 2004-4-25 at 19:23 ] 顶公的思想越来越象我的了
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