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70|回复: 10

老照片告訴你 百年前深圳啥模樣(龙华客家山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5 13: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12-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查看評論 有6人参与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齊潔爽

100年前的深圳什麼樣﹖由於當年缺乏影像資料﹐如今人們祗能靠口述或文字描述﹐當時的風土人情﹑地理地貌祗能靠想象和推測。

近日﹐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辦事處文體中心王艷霞女士費盡千辛萬苦﹐從瑞士的一家檔案館中找到了百年前深圳的影像資料﹐總數近百張﹐已經整理出來的16張照片將於12月28日與觀眾見面。有圖有真相﹐深圳的觀眾可以一睹百年前的老深圳。

在華僑城生態廣場的大乾藝術中心展廳中﹐這16張照片成為“百年虔貞女校歷史發現”展覽中最吸引眼球的地方。16張照片有些發黃﹐但畫面非常清晰﹐細節異常豐富﹐有客家村落的真實寫照﹐有日常生活的百態﹐平湖車站﹐新式婚禮﹐殺雞待客﹐傳教士與學生在一起做遊戲等場景。這些照片多是當時傳教士所拍﹐拍攝時間初步考證為1898年至1920年間。

最為神奇的是﹐百年前照片的場景﹐有的現今模樣依舊﹐其中相似度最高的是龍華新區大浪的浪口﹐虔貞學校﹑西洋樓﹑吳勝和炮樓等﹐對照照片都能找到相似物﹐特別是西洋樓的外貌及附屬建築與原來一模一樣﹐看後令人驚嘆﹐深圳居然還有保存如此完好的文物級建築。

這些照片的獲得﹐是大乾藝術與大浪文體中心在整理虔貞學校的歷史資料中獲得的線索﹐並多方與海外聯繫﹑檢索﹐獲得了這樣一批珍貴的資料。如今﹐虔貞學校也已經列入了龍華新區的修繕計劃當中﹐對當年曾在虔貞學校學習生活過的健在老人﹐進行了口述歷史的攝影與攝影挖掘﹐此次展覽同步展出在學校學習過的老人肖像攝影作品。

以上內容來自﹕深圳特區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3: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14-1-5 16:40 编辑

《明·晓》
———百年虔贞女校历史发现·首展

日期:[2014年1月5日]  版次:[GB13]  版名:[读图]  稿源:[南方都市报]   

  

    浪口虔贞女校(1921-1928)。




    ←深圳市龙华大浪浪口村,俯瞰虔贞女校旧址,建筑物被周围的农民房包围,庭前已不再如当年那般空旷。实习生 刘羽洁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浪口虔贞女校主体建筑(1921-1928)。




    ↑虔贞女校主体建筑旧址。实习生 刘羽洁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展览信息

    ●地址:南山区华侨城生态广场b座106-107大乾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3 .12 .28-2014 .01.28

    ●主办: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大浪文体中心

    ●执行:大乾艺术机构

    ●学术支持:香港崇真会/巴塞尔mission21档案馆

    大浪,作为深圳的一个行政区域,具有和大部分珠三角区域相同的历史传承、经济模式以及当今的生活状态,放之周边区域其普遍意义几乎可以直接置换;但是大浪又是特殊的,它的特殊性在于历史的进程中一些独特的外来文化突然进入到这个传统的客家村落、进而这种影响持续了百年之久,甚至今日大浪的文化地图及时尚发展,也不免有其文化根源的因素在内。

    通过对虔贞女子学校在大浪的百年文化影响及教育传播功能的研究和探讨,追索这种文化基因的嬗变,进而为大浪的文化寻根、推动大浪文化传承和发展。

res01_attpic_brief.jpg
res04_attpic_brief.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res10_attpic_brief.jpg
res13_attpic_brief.jpg
res16_attpic_brief.jpg
res21_attpic_brief.jpg
res22_attpic_brief.jpg
res23_attpic_brief.jpg
res24_attpic_brief.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3: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声虽斑驳 旧忆愈明妍
深圳最早的影像记忆

日期:[2014年1月5日]  版次:[GB14]  版名:[读图]  稿源:[南方都市报]   

  

    年轻的中国女子(1928)。




    浪口虔贞女校,骆润滋(Lorchers)牧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1901-1903)。




    ↑用传统风谷车扬谷(1921-1928)。




    ←为宴会做准备(1921-1928)。




    ↑农业与家畜饲养。




    ↓中国艺术家(图片背景是浪口的传教站建筑,1921-1928)。





    撰文:木闻

    2013年12月28日,深圳华侨城大乾艺术中心正在举办的展览《明晓》现场,最早来自1898年的一批深圳影像与观众见面。这批影像是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文体中心王艳霞女士费尽千辛万苦,从瑞士的一家档案馆中找到的,总数近百张,内容有客家村落的真实写照,有日常生活的百态,平湖车站,新式婚礼,杀鸡待客,传教士与学生在一起做游戏等场景,图片真实的记录了近百年前深圳人的生活状态和人居环境。这些照片多是当时传教士所拍,拍摄时间初步考证为1898年至1920年间。

    暮色已然四合,周遭渐次静寂。眼前数十帧旧影却愈发鲜亮起来,默然无语,又似喧闹有声。

    这是深圳最早的图像,摄于清末民初,距今煌煌百年,弥足珍贵。不知它们这些年游历四方,都去过哪里,又曾藏在哪些个隐秘的暗室鲜为人知。

    而今,轻拂尘埃,它们是回归了故土。

    一

    故土是深圳虔贞女校,当年在宝安大浪一带的名园。有人如今闻讯前往寻觅,却在林野迭嶂间,如大海捞针一般。折过一道道泥石掺半的小径,穿越多少个人烟熙攘的巷口,终于被一片萧瑟的庄园拦住去路。这,就是了。

    遥想大清光绪四年,正是一八七八年,小皇帝不过七岁,帝师翁同龢刚刚开始教他认字。距离帝都万里之遥的虔贞女校,也在这一年悄然开建了。此后幽幽田野上,伴着清凉的风,飘来童稚琅琅读书声。

    办学的是基督教新教差会的瑞士巴色会(B asel M ission)。早于一八四七年,巴色会向古老的中华帝国派遣传教士,承海而来,于港岛就岸,随后大多驻足于广东一带的客家地区,浸淫得久了,传教士俨然客家文化学家和方言学家。这其中,鼎鼎有名的便是德国牧师黎力基(R udolfL echler)和瑞典牧师韩山明(T heodorH am berg)。

    传播离罪就光的福音,最好的“种子”是兴办学堂和医院,虔贞学校尽管不仅只收女生,但其课程设置及授课方式还是颇为吻合女性的性格和心理,可谓传播信仰与知识的合璧,从名称上看也确是中西交融的:虔贞,一指异域宗教信仰的虔诚态度,一指传统中华女性之贞节操守,相看两不厌,真乃善莫大焉。

    二

    这些摄于一八九八至一九二零年的老照片历历在目,映照着当时的点点滴滴,如刻如痕。

    看得出来,校址依山面田,在当时一处高地。数间校舍白璧灰墙,掩映于葱茏之中,宛若仙境。古欧建筑特有的拱形门、罗马柱,卓卓而立,至今犹存。顶着十字架的塔尖,从一排屋后露出半间阁楼,似有钟声叮咚骤起,安详而静谧。

    回看而今举国遍野,拆的拆,弃的弃,要么钢筋水泥,如宏大叙事,以为壮观;要么杂乱无章,如敝帚抛遗,视若无物。不说也罢。

    再来看图——— 女生斜襟大褂,模样周正,有的神情略显紧张,而有的,则拘谨羞涩,颇为可观,只是身姿俱系优雅,直视镜头,大方而率真,没有一双眼睛是回避闪躲的。

    继而细观。却见有人赤足而立,有些则白袜布鞋,看得出都是大脚,无有缠足。要知道自古堂皇故国,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论甚至絮叨持续到二十世纪初。彼时兴办女校,在裹脚布仍未弃之如敝履的中华帝国,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所以,旧照中这些最初招来的女生,大抵都是下层百姓家的姑娘。

    牧师教她们学会了写字,用蝇头小楷写出客家话的祷祝文:“多谢爱心既亚爸,我既上帝,日日保佑冇灾冇难。”

    她们不曾想到,身处小小一座洋学堂,每每熏陶中西文化,不经意间,竟被赋予了神圣启蒙的蕴意。而少女的身姿倩影,又定格于一张张旧影中,淡淡缈缈地逝过百年,于今忽而映现。

    对视那老照片上姑娘们灼灼的目光,不觉遐思神游,恍至前世。

    三

    拍下这些照片的,或是牧师,或是教师,也可能有医生,抑或画家、建筑师,独独不是职业摄影师,却也因此有了不同的视角。

    他们拍学生,也拍自己,镜头里都是朝夕相处过日子在一处的中国人。他们没有异域的猎奇,没有傲然的瞥视,有的是安静纯粹的记录,记录的是生活,挑水,宰鸭,舂米,涤物,戴花,嫁娶,架屋,闲坐,会聚,杂耍……是细细碎碎有滋有味的日子。

    镜头里还有人,有物,有条凳,有谷筐,有老牛,有鸡笼,有小孩,有小狗……林林总总,一派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对图如归乡土,鼻息可感,扑面而来。

    他们还把相机对准了这片异域的土地,福音降临的地方,山,水,田地,丛林……沧海桑田,是远离故土来到中国的思念,是履行使命无法割舍的情愫。

    看,操场上,一袭白衣的牧师骆润滋(G .Lorcher),和一群女生围成一个圈,是在游戏,还是唱赞歌呢?

    传教士吉惠民姑娘(H .G m under)戴着漂亮的礼帽,是刚刚寄出一封家信。

    这些,难道只是一张张薄薄的旧影么,只是一段尘封在档案袋里的早已冷却模糊了的历史么。

    其实,这是一个个曾经的鲜活的个体生命,轰轰烈烈地活过,在旧影中永远活着。

    四

    时光逝去,老屋无语,旧影犹存。

    曾经,我们说帝国主义的舰炮轰开了天朝五千年封建闭关的大门。

    如今,我们却又从异域像探宝一样发掘出保存百年完好无损的老照片,试图用不可替代的影像,回溯一段不可忘却的记忆。

    谁说鹏城是文化沙漠,煌煌百年,一所学校,一座教堂,当钟声击响,在田野上回荡,那融合了传统、梦想、前程的文化火种,早已深蕴于土壤之中了。

    今昔对照,老楼还是那副模样,砖木结构,灰色尖顶,回廊下一扇扇百叶窗,透着影影绰绰的日光,拉长了,遮住了。扶梯而上,木梯吱吱呀呀,摇摇欲坠,又挺立岿然。

    它是老了,岁月在墙角刻下了太多主题词,“毛主席”、“计划生育”,依稀可见。看不到的,是传教士们在那个年代的执着。

    “我已经有六个星期没有收到来信了。日本人包围着我们,到处都有生命危险……逃难时到处可见中弹死去的农民,我帮助村人埋葬了这些人的尸体……日本人来轰炸,土匪趁乱来抢粮食……这里许多人需要帮助,作为目前在这里的唯一欧洲人,我成了村民信赖的人,我无法离开这里,也不能离开。”

    收养了一对失去母亲的双胞胎女婴的传教士吉惠民,于一九四零在致友人的信中这么说。她在教堂顶上拉起一面瑞士国旗,保护中国人,接受人性、信仰、知识和命运的洗礼。

    百年忽忽而过,当战争远离,意识形态的油彩业已淡去,也把所谓传教的功利轻轻隐去,我们还能念想什么。

    有首客家山歌里唱道———“久唔唱歌忘记歌,久唔行船忘记河。”

    是了,我们遗忘地太久了,只是向钱看向前跑,浑然不顾,眼看把什么都要忘掉了。

    好在这一天蓦然回首,惊觉那座两层楼的老屋仍在,尽管庭院已如空谷,杂草蔓生,破旧的铁门隔开过去与而今,好在琅琅书声还未褪去。

    不信,无语对视这组愈发明妍的旧影,且静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4: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14-1-5 16:41 编辑

---办学的是基督教新教差会的瑞士巴色会(B asel M ission)。早于一八四七年,巴色会向古老的中华帝国派遣传教士,承海而来,于港岛就岸,随后大多驻足于广东一带的客家地区,浸淫得久了,传教士俨然客家文化学家和方言学家。这其中,鼎鼎有名的便是德国牧师黎力基(R udolfL echler)和瑞典牧师韩山明(T heodorH am berg)。---

继紫金人在美国某大学图书馆找到百年前紫金老照片(当年传教士所摄影)后, 深圳龙华又发现老照片,相信在世界各地图书馆还有很多广东客家地区老照片,由不同传教士摄影...相信会越来越多照片被找到,到时候收集起来搞百年客家地区老照片展览!

上文中提到这批传教士都被分配进入客家地区,不知道什么原因? 难道,为什么他们只钟情于客家人? 难道是洪秀全的故事影响?还是认定客家人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思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6: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1970年代,我想深圳大部农村地区仍保留19世纪的型态和地貌。只是发展加破坏速度是这代见证者真难以说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2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传教士进入客家地区传教,原因是沿海地区经济状况最强的粤语(包括东莞宝安县)居民,对外来宗教抗拒力都比客家地区大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21: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許客家人幾乎信一切神明,不抗拒西方上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5 07: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linqifeng 发表于 2014-1-5 07:01
---办学的是基督教新教差会的瑞士巴色会(B asel M ission)。早于一八四七年,巴色会向古老的中华帝国派遣传 ...

巴色会就是专门负责粤东北地区的,好像几个不同的教会有讨论过然后划分自己的区域。

现在巴色会总部瑞士巴塞尔的图书馆里还保留了大量那时候拍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献地图。其他国家一些图书馆也收藏有~

客家地区老照片展览!好建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08: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hillv2 发表于 2014-10-15 07:00
巴色会就是专门负责粤东北地区的,好像几个不同的教会有讨论过然后划分自己的区域。

现在巴色会总部瑞士 ...

能把照片搞回来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5 16: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linqifeng 发表于 2014-10-15 01:56
能把照片搞回来吗?

我还没去过,有必要的话我也想去一下。

他们官网上提供了很多照片,当然都是分辨率不是特别高的电子版。

网站里有写如果要出版,需要交一定的使用费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5 1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传几张之前在官网上下载的地图,分辨率不算高~

BM_Maps_100200117.jpg


BM_Maps_100202722.jpg


BM_Maps_100203128.jpg


BM_Maps_100203129.jpg


BM_Maps_100205750.jpg


BM_Maps_100206301.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