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古 发表于 2016-6-5 09:34:21

樓上之(leu hong kai) 不為(m mei) 活到老 學到老之(kai)問題
最主要係 今兒(kim ha)傳媒之發達 造成之係 強勢語言四圍傳播、獵時(流行)
自然會分客家人學到、接觸到而滴(lia teu) 強勢之語言
其等人學到之後 撞到(tshong to) 不同樣(mo khiung ziong)之口音
其就懶事用自家之口音 乾脆用普通話、閩南語、粵語做中介也(咯)

skc 发表于 2016-6-6 17:41:32

根据本人经验,这些老人20岁前要常接触不同方言的人,这对他们互相大致或完全听懂不同方言很重要。老家过去是客家话和蛇话并存的,曾认识的老人(最远是19世纪末年生)今天都不在,这些老人生前能完全听懂30岁后才接触的白话,却听不大懂小时候邻近的蛇话。虽然听懂白话,这些老人很多一生都不曾说过一句白话。

阿林古 发表于 2016-6-14 12:06:17

五月節松口行 吾人接觸之當地客家人為30-40歲 其等已經不太可以適應不同樣之口音了

例如吾人特程用吾人之母語海陸腔客家語,對方懶得用四縣(松口接近四縣腔)與吾人講客家語

變成用普通話問我說什麼?

ALIN 发表于 2016-7-31 18:00:09

不只是珠三角,即使在客家之都梅州市,也有本地客家人,聽見音調不太同口音的客家人講客家話,也懶得用客家話跟他們交流,乾脆都用普通話!危險了!

8511 发表于 2017-11-28 23:38:49

客家政策爱落实正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珠三角二次暫居的客家及本地客家話處於劣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