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323 发表于 2004-4-17 02:30:12

客家艺术的奇葩——赣南采茶戏

客家艺术的奇葩——赣南采茶戏(组图)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4年3月25日11:13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配以勾筒正反弦与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加上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的独特服饰,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它深受客家人的喜爱,成为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早年,客家先民落户赣南山区,为了求生存,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山上垦荒种茶。随着时间推移,茶业不断发展,至清代,名茶盛行,而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安远的“九龙山茶”。九龙山已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茶区。客家人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最早的茶歌有“十二月采茶”歌。随着茶歌的传唱又发展了载歌载舞的茶篮灯。茶篮灯的出现,很快被客家人所接受,每逢过年过节或茶山开市,均以茶篮灯助兴而备受欢迎。随后,在茶篮灯的基础上由原来的一唱众和改为载歌载舞,姐妹对唱,茶童手摇纸扇,插科打诨的小戏《姐妹摘茶》。与此同时,根据客家儿童生活情趣为内容的编有一个以大姐、二姐、三郎子戏耍板凳的小剧叫《板凳龙》,就此,“两旦一丑”的三角戏在明朝末年从茶篮灯的母胎中脱颖而出。20世纪中期统称为采茶戏。

    客家传统采茶戏有《南山耕田》、《打猪草》、《九龙山摘茶》、《姐妹摘茶》、《目肖妹子》、《目肖同年》、《钓虫另》、《上广东》、《卖花线》、《大劝夫》、《四姐反情》、《补皮鞋》、《补缸》等传统剧目。

    客家人长期居住山区,他们从摘茶劳动中提炼出采茶戏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这一表演艺术,如根据上山腿蹲、挑担肩压的形体动作创造的矮子步成为采茶戏表演艺术的基本形体动作与舞姿,其双腿前蹲,脚跟提起,趾尖落地,向前移动,艺人形象地概括为:“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牯尾,猴子跳架虫另子腿,行如蝴蝶走如水”。根据摘茶时,客家茶农一手摘茶,一手需用扇子不停地扇风,这样才能使茶叶不烫而确保茶味纯真。创造的扇子花广泛运用于采茶剧舞台,时而为鞭,挥戈千里;时而成笔,书写绘画;时而为茶篮,时而又成锄头,运用自如,变化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得到了新的发展,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指引下,通过戏曲工作者的努力,涌现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优秀剧目。如《目肖妹子》、《补皮鞋》、《怎么谈不拢》、《茶童哥》、《莲妹子》等。其中由《茶童哥》改编的《茶童戏主》和《怎么谈不拢》还被搬上了银幕。2002年1月由广东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次在全国发行第一套赣南采茶戏客家歌舞传统曲牌VCD光碟。《山歌情》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围屋女人》被省列入全省重点剧目。赣南采茶戏不仅多次晋京献演,还赴香港和4次到台湾交流演出,深受客属乡亲和台湾同胞喜爱。(李雪明 江涛 李筠 温盛明 晓庆/图廖军/文)
--------------------------------------------------------
采茶戏 这里 收集了几十首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07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12-3 15:59:23

赣南采茶戏

http://www.gndaily.com.cn/kjgn/video/0005.rm 试妻1

http://gndaily.com/kjgn/video/0006.rm 试妻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艺术的奇葩——赣南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