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外家”的习俗,看客家民系的人情温馨
bbs.514200.com/thread-315439-1-1.html大埔网»大埔论坛 › 互动交流 › 大埔历史文化 › 从“转外家”的习俗,看客家民系的人情温馨从“转外家”的习俗,看客家民系的人情温馨 ●客家谚语:“八十公公爱祖家,八十婆婆爱外家。” ●“外家”一词,自古有之(摘录转载) “外”这个词除表示方位以外,在使用演进过程中,带上了浓厚的血缘色彩,例如外公、外婆、外孙、外甥、外姑、外兄、外氏、外族、外戚等等,这个外字,无不与女性有关。外家一词其实就是外婆家,但它并不是外婆家的简称,许多地方就是把外婆家直接说成“外家”。客家话也把外婆家称为外家,客家有一则谚语:“八十公公爱祖家,八十婆婆爱外家。”外家称谓,古已有之。汉代吕后曾协助刘邦剪除异姓侯王,惠帝死后,吕后临朝称制8年,就被称为“母党专政”“权在外家”。金代著名词人元好问有诗名《外家南寺》,诗中就有“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之句。《辞源》外家释义:1、外祖父母家,舅家;2、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词目】外家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东观汉记·吴汉传》:“﹝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以分与昆弟外家。”《晋书·魏舒传》:“﹝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清 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忆旭髫年时,常往来外家,见外王父文学公,陈设先代彝器,凡图书鼎,盎皆前人赏鉴,遗风流韵,手泽犹存。”2、指外戚。《史记·吕太后本纪》:“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后汉书·崔駰传》:“汉兴以后,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 李贤注:“外家,当为后家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谓自古戚里侵权,便为衰世之象;外家干政,即是亡国之本。”3、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犯者刑及外族” 元 胡三省注:“男子谓舅家为外家,妇人谓父母之家为外家。”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忽一日魏氏归宁,随外家出郊省墓。时值春月,柳色如烟,花光似锦,正士女踏青之候。”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先太夫人外家曹氏,有媪能视鬼。” ●客家正月初二民俗:转外家 [转载,原标题为]客家正月初二民俗:转妹家编者注:“妹家”可能是口音、方言的差别问题,可能应该写作“外家”。 对于年初二客家妇女携夫带子回娘家的习俗,不同客家地区的客家人称谓有所区别,但不外乎“转妹家”与“转外家”两大类别。客家人对女儿的爱称是“妹子”、“妹仔”等,所以客家女子均可称作“客家妹”;所谓“妹家”就是“妹子的娘家”。客家人也多从夫家的角度,称母系的娘家作“外家”。赣南、闽西、四川客家多称作“转外家”,而粤东、台湾、广西客家则多称作“转妹家”。称“转妹家”的客家地区也同时称“转外家”。每到年初二,凡是客家聚居区,大路、小路上都是人来人往,客家女婿担礼担、客家妹子背孩儿,风风火火往娘家赶,好一幅熙熙攘攘转妹家民俗画卷。已婚客家女子年初二“转妹家”的习俗,起源于汉族先民的新婚“归宁”传统,是客家拜新年习俗的延伸。客家女子的感恩思想尤其彰显,对父母多年的养育总是念念不忘,铭心刻骨。客家女子“行孝”不挂在嘴上,而是用非常温情的方式来表达。年初一在夫家对夫家长辈拜新年时,客家妹子的心就开始牵挂父母,渴盼着回娘家给自己父母拜年。闽西客家旧俗,头年新婚第一次于新年节庆日“转妹家”的客家女婿,往往被“妹家”戏弄,在女婿将要踏脚进门时给他戴上破笠帽,脸上抹一把锅灰,弄得“新姑丈”狼狈不堪。此举的用意有两重,一则表示“妹家”随时有权“惩罚”女婿,暗示“新姑丈”要善待自己的妹子;二则客家本性诙谐,借给“新姑丈”进门游戏一番,来突破彼此本来固有的陌生感,并增添新年乐趣。因此,新婚客家女婿尤其要在这一天表现得乖巧。客家俗语“初一早,初二巧”,就是希望女婿年初一“出行”、“拜新年”等作课要赶早,年初二陪妻子回娘家要生性、乖巧。台湾高雄美浓客家人非常重视转妹家,尤其是垦拓初期,由于清廷的渡海禁令禁止妇女渡台,导致男女性别严重失衡,因此原先在台的六堆美浓客家男性,为传宗接代的需要,偶而潜伏至邻近平埔社、闽庄抢女为妻的情形。到了过年初二,客家人夫家这边会派总管拿着求和文书到邻近村庄,示意暂时停火,以使闽女、原住民女能有回娘家探望父母的机会。在客家娘家,女婿、女儿先要向丈母娘、岳父拜年,离开时,岳父母必定要送女儿、女婿两样东西回家:一公一母两只鸡,名曰“带路鸡”;还有两条绑着九尺长红花带、留着蔗尾的红甘蔗,名曰“挂尾蔗”,寓意女儿“百子千孙”、“有头有尾,白头偕老”。美浓客家此俗显示了客家人对母系的尊重与感谢,正符合了平埔族母系社会的状况。六十七《番社采风图考•耕田》云:“番俗以女承家,凡家务系以女主之,故女作而男随焉。番妇耕稼,备尝辛苦,或襁褓负子扶犁;男则仅供馌饷。”(17)传统的儿媳转妹家,作为家长的翁、婆都会给儿媳带上“双份、双物”(客语俗称“逢双”)的礼品,表示“双喜”之兆。如送给妹家猪肉二块、豆腐六块、年糕二双或饼干二包等成双成对之物,寓意“好事成双”。又或者在礼品数量上取“六”,寓意凡事“六六顺意”,或取“九”,寓意为“长久、永久、久久长(存)”。当女儿女婿回家时,妹家对女儿的礼物只能收一部分,如猪肉割一点,以示两家都有食肉(禄);豆腐留二块,示两家大食四方(豆腐割为四方形);饼干只能各留一包,意为两家都高高兴兴、利利是是。此外,娘家还要给一对手巾,以示女婿及女儿“长寿”。再就是将葱、蒜各拔九棵给女儿带回去,意指女儿回去后聪(葱)明会算(蒜)、会持家当家。 图1-32客家儿女年初二转妹家情景 而梅县松口镇客家转妹家的“等路”(见面礼),则显得既传统又富有现代气息:一双又肥又大的鸡腿、两只用红花染得火红的圆圆甜粄(年糕)、两瓶亲手酿制的娘酒,再就是一大叠红包。送鸡腿表示孝敬,送甜粄寓意甜甜蜜蜜,红包要给娘家老小每人一个,寄托满堂红的兆头,四样礼物加起来就是“酒香肉香、禾谷满仓”的象征。回到妹家后,女儿女婿便忙于拜长辈,串叔伯、兄弟亲戚,东家吃,西家喝。男人们是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女人们则交头接耳,倾诉衷肠;孩子们攀比谁的红包多、谁的衣服漂亮,一个个喜气洋洋。而客家老妈妈紧跟在女儿身边走东家串西家,脸上更是一直挂着开心的笑容。客家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转妹家”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个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云: 五十年代转外家,妹子头上戴笠嫲,箩格装块冷甜饭,亲娘接女笑哈哈。六十年代转外家,手中拿把花布伞,袋里有饭又有肉,父母一见乐开花。七十年代转外家,妹子骑上凤凰车,新鲜肉丸剁几斤,孝敬堂上老人家。八十年代回娘家,妹骑摩托到门下,酒肉饭鱼件件有,父母接到笑脱牙。九十年代回娘家,妹子坐上小汽车,高级补品敬双亲,又包“利是”老人花。 或许最渴盼年年转妹家的并不仅仅是嫁出去了的客家妹,而是她们的儿女。客家“转妹家”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表现在民俗活动的时间、仪式和活动内容等表象性的事物上,更因此形成了丰富的“转妹家”童谣。此略举数则如下:《羊咩咩》:羊咩咩,十八岁。坐火车,转妹家,坐到梅树下。两斗米,打糍粑,无糖好搵,搵泥沙。(按:流传于台湾台中地区客家。旧时台中石岗有一火车站名曰“梅子”,车站旁有两株老梅树,客家乡民遂以“梅仔树下”称呼。)《鸡公仔》:鸡公仔,髻蕾蕾(形容羽毛零乱),井边担水泪垂垂。人家问涯叫嘛介?冇爷冇娭受人欺,檐前洗面哥会骂,房里梳头嫂会槌。嫂莫槌,哥莫骂,十七十八涯会嫁。嫁个金屋栋,玉屋梁,金凳子,象牙床。等到另日转妹家,阿哥阿嫂见到笑哈哈。《赤勒子》:赤勒子,开白花,唔做细,转外家。走东家,串西家,懒尸嬷,害自家。锅盖上尘菜打花。(按:这首童谣以一个刚出嫁不久的客家妹“转妹家”为题材。主人公说“害自家”,是指害得自己看不过娘家(昔日的自己的家,但是现在不是了)锅盖板上满是灰尘、菜园的青菜全打花了的境地,因此忍不住自己动手打理。)《小花猫白花花》:小花猫,白花花,上桃树,摘桃花。吾做细,转外家,走东路,串西家。锅盖上尘灶生花,阿爸看到烟筒敲,话我这只懒尸嬷(懒惰)。吾改过,害自家,转去煞煞猛猛(比喻动作麻利)做身家。《鹧鸪子》:鹧鸪子,翼些些(形容翅膀羽毛未丰)。踏板子,转妹家。阿婆接到涯,开口就来骂:“阿妹你爱听涯话,转外家,害自家,板盖上尘菜打花。过年过节就本份,平时少来转妹家。家头窖尾爱打点;田头地尾爱常逻;灶头锅尾爱伶俐(洁净);针头线尾爱春车(要做好);翁姑子女服侍好;外家正好开心花。”(按:这是客家人教育女儿要勤俭、礼貌、尊老爱幼,很富有典型意义。客家妇女的美德,就是这样从小灌输和培养起来的。)《月光光秀才娘》: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毛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朵花,拿给阿妹转外家,转去外家笑哈哈! ●客家谚语:断油毋断醋,断醋毋断外家路。 「断油不断醋,断醋不断外家路。」这是一句极为重视母系亲戚关系的客谚。意指家庭纵然贫穷,买不起油,但绝不能不用醋;即使连最便宜的醋也在断炊,那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外家(娘家),可千万别渐行渐远而生疏,尤其是每年的年初二,一定要归省探亲。旧时农业社会,一般家庭多在初一、十五才买猪肉,并利用肥肉煎油煮菜,不论怎么节省,油都很快用光,不得已只好用醋代替,而有「苦瓜无油苦啾啾,菜瓜无油滑溜溜」的感觉。必不得已,醋也没有了,不论如何贫穷,总要经常想念亲恩,坚毅奋斗,绝对不能忘了娘家母亲。女儿出嫁以后,平常由于路途遥远,不易回家,但是,到了过年初二,是一定要回娘家的。这回娘家的习俗,是一种饮水思源的精神表现,即使先进的欧美,也甚少有这深层的文化内涵。为什么要在初二回娘家呢?这是一种美好吉祥的象征,文化的特色。因为,一般人多喜双不喜单,都希望女儿女婿、儿子媳妇成双成对,大富大贵,能够家庭和谐,百年好合。于是,便在初「二」这「偶」数的日子「双双」回娘家。偶数又是阴数,象征这天以女为贵,以母为尊,故不云回「父」家,而说回「娘」家,可见一斑。即使父母老去,有兄弟在也一样,所谓「天上大雷公,人间母舅公」的尊崇,是传统文化对母系的反哺与重视,实现男女平等的实质内涵,却一直受到误解,殊为可惜。可以断油,但不能断醋;可以断醋,但切不可以断了外家路。回娘家,早已成了甜蜜温馨的民族美学,深植人心。今日社会,油醋早已不缺,转外家更习以为常,甚至不分彼此,男就女家亦已司空见惯,实在应珍惜这感念亲恩、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男女互相尊敬,夫妻相敬如宾,家庭幸福美满,如何深体「夫妇者,人伦之始也」的重要性,做子女良好的模范,才是「不断外家路」的真谛。*注外家犹言娘家。《史记?外戚世家十九》:「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本文摘自《客谚一百首》 页180 ——从客家谚语看客家文化(作者: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何石松) ●从 “客家人喜欢找客家人”的择偶观念,看「门当户对」、家和的基础 编者注:对于在婚姻择偶态度上,客家人喜欢找客家人,有些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从上述「门当户对」的理念来看,我们想这个是很有道理的:1、“家和”有其前提和基础:古圣教导,一个家庭、一个团体要能够和睦,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成员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要接近一致,所谓“夫妻协力山成玉,婆媳同心土变金。”“家和万事兴。”如果一对夫妇,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差距很大,媳妇娶进门,即使很懂得家教的人家,也很困难,何况一般人家?“教妇初来”也是建立在“教儿婴孩”的基础上。因此,从“家和”、“谨慎于开始”的原则上来说,这是很有理性的做法。 2、另外,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就是河洛文化学者徐金星教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提到的:南迁的河洛人不与当地人通婚,说洛阳话,形成客家人,维持并保留着汉族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南迁的大批汉人中,有一些和当地土著居民通婚、融合了;还有大量人数没有和当地人通婚、融合,仍保持着汉族原有的血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这就是今日客家人的先祖。)徐教授还提到过,客家人始终在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极力保护着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客家人保护了河洛文化。 从徐教授这写话来看,客家人这个择偶的基本态度,也非常有效地减少了古代中原河洛文化的异化和变质。当然普通的客家人,一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深层的影响,只是觉得客家人跟客家人在一起比较有人情,因为大家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相同,大家对于传统的亲情、伦理普遍比较看重,家族观念强,而且客家人热情、好客。 另外,全世界的人,包括华人,相对来说,目前可能只有客家人能够在全世界聚集、团结,这个可以从客家恳亲大会的轮流召开一直不衰这点得到证明,这也说明古老的中华文明、河洛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本性、自性,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人性自然的反映,是人性善良、美好的光辉,展现于外就是和睦相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被正确认识,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乃至全世界人所认同和接受。 ◎「门当户对」:要找思想、观念相近的,才能够来结这个姻缘 「出则弟」。这个「出」是指家庭以外,就要学习「弟」,「弟」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因为在家里面兄弟就能够友爱,就能够以礼相待,当然他出去外面与人相交就能够把这个态度带出去。假如在家里面跟兄弟就是吵吵闹闹,不守礼节,那出去会不会突然变得很规矩?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要认识一个人,到哪里最能看清楚?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到他们家。很多我们为人处事的行为,确确实实是在家里养成,所以为什么家教如此重要!所谓「门当户对」,是什么门当?是什么户对?最重要的是家教、是德行。现在的门当户对是什么?钱财!你们怎么都知道?我比较没有经验。「对」错了,本质错了,结果就麻烦了。所以「德行」才是家之本,才是国之本,绝对不是钱财。 有些女士就说了,她说他会改,他可能会说:只要你嫁给我,我一定把我所有的坏习惯都改过。我就跟这位女士说,我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人都是抱着说「我要去改变对方」,所以嫁给他,嫁了以后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要真想改,只有他自己能决定,我们旁边只是个助缘而已。而当你是助缘的时候,又很强势的要他改,他就偏不改,所以你会累得半死。我们要找门当户对,要找思想、观念相近的,才能够来……,结这个姻缘。所以,孝可以判断伴侣,当然孝也可以判断你所有交往的朋友,因为朋友有孝心,他对你的情义才是真实的。——《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讲座,蔡礼旭老师 中华传统文化-推荐网站: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网址(新)mchunghua.org 中国大陆推荐学校:庐江传统文化教育学校 ww.ljctwhjyxx.com ※※※※※※※※※※※※※※※※※※※※※※※※※※※※※※※※※※ ●【客家谚语与人生智慧系列】WORD文档 下载地址ishare.iask.sina.com.cn/f/63212740.html ◎客家老古言,金玉之良言。一字千金真智慧,常在客谚留子孙。 ◎客家谚语,文辞佳美,值得向社会推广客家谚语,意境佳、文辞美、哲理深,秀外而慧中。 ◎客家谚语有助于客家话的保护。客家谚语,用客家话来读,则非常上口,很有味道;如果用现在的普通话北京话来读,其韵趣就下降了。一个国学学者说:很多唐诗,若用客家话诵读,则完全押韵;若用普通话诵读,则不押韵。因此,亦有“客家话是保存汉语古音最多的语种之一”之说。 轉外家 客語文字應寫成 回外家轉 音:准
回 音: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