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创业传奇《梭羅河之戀》(Bengawan Solo)糕點連鎖店
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3-9-25 11:52 编辑新加坡的《梭羅河之戀》(Bengawan Solo)糕點連鎖店,儘管已入鄉隨俗,被當地人稱作娘惹(Nyonya)糕點總匯,但它的確流淌著一股濃烈的邦加(Bangka)氣息,有別於新加坡的一般銷售網店,驕傲地屹立在鼎立亞洲的這個十里洋場,令推崇歐美西方物質文明的新加坡人嘆為觀止,還得到該國商界及傳媒的高度評價。2003年,它與108家新加坡當地百年企業及現代化品牌,被該國品牌理事會(Brand Council)評選為新加坡本地“超級品牌”(Superbrand),堪稱創造業界輝煌。據知,“超級品牌”的標準相當嚴格,其中包括市場占有率、持久性、知名度、客戶忠誠度、整體市場認同程度等。而品牌的歷史、成就等,都會列入考慮範圍,尤其持久經營方面。勵志典範
備受推崇不少身居海內外的邦加鄉賢,不止一次對我說,印尼不應該忘卻這位邦加流石(Batu Rusa)人,出色地默默推介邦加美食文化的Bengawan Solo東主曾秀娘(TjendriAnastasia Liew)。他們呼吁:邦加勿裡洞省長應該頒發最高社會貢獻獎給她,否則有失公允,因為傳統悠久的印尼邦加糕點品牌,經過她的努力推廣,已在港澳台及中國乃至日韓等國名聞遐邇,為印尼乃至邦加贏得榮譽。筆者雖然久居香港,但早幾年已對這個品牌略有所聞,太太與女兒赴新加坡時,曾買回來過其產品給我品嚐。甚至還有一次她們離開新加坡回香港時,在機場找了很久,陽差陰錯沒有找到竟然擦肩而過,心有不甘。查閱香港及台灣的旅遊及美食網頁,對Bengawan Solo的贊譽介紹鋪天蓋地,圖文並茂引人垂延欲滴,甚至將《梭羅河之戀》列為優質商家名單。就連在該店糕點的發源地印尼,這個店也遠近聞名。聽雅加達的朋友說,早幾年印尼盾與新元的匯率比現在高,印尼人往新加坡跑得勤,回程時經常帶上幾盒Bengawan Solo的糕點。有夢才能成真
憑優勢謀發展世事難料,沒想到一次機緣,令筆者也無限接近這位傳奇人物曾秀娘。通過與她的3天接觸,令我對她及其事業,有了一個多角度的認識。也非常感慨邦加不愧為人傑地靈的寶地,才俊精英盡出並各領風騷,而曾秀娘更是其中一位典範。她在異地他鄉新加坡落地生根,譜寫了輝煌業績,她的動人勵志版故事,深深感動新加坡人,得到新加坡政府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曾秀娘8歲離開家鄉流石,隨父母遷居海對面的蘇南省會巨港,她成年後也到過雅加達謀生。邦加人家庭本身,都具有擅長烹調菜肴及製作糕點的優良傳統,曾秀娘對作者說,她母親、姨母都是高手。據香港邦加校友會常務副會長曾觀玉稱,其年過八旬的大姨母羅木咪,是曾秀娘的姨表姐。羅木咪對她說,曾秀娘的媽媽做的糕點非常好,在邦加很出名,尤其發糕(KueApem),更被人們贊不絕口。曾秀娘本身就對於廚藝很有興趣,很小時候就在家裡幫做一日三餐,母親與阿姨也經常手把手地教她,自然日久生功而精於此道。而且她也在巨港與雅加達的培訓班,進修烹調及糕點製作課程,積累漸深令廚藝水平不斷提昇,才華出眾。1971年,曾秀娘過來新加坡投靠親戚學習英文,她發現新加坡與印尼經濟狀況的差距,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也深感新加坡活力十足,機會良多,她想留下來在此地發展。一次路過荷蘭園時,看到這裡景色宜人,建築優美,環境舒適,她更是暗暗下決心,我要努力創業拼搏,將來一定要在這裡買一棟別墅住。也許在旁人眼中,似乎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幼稚言談。但正如人們說的,思想有多遠,天地有多大。志高存遠的曾秀娘,其夢想今天終於成真,創出自己的輝煌事業,擁有了品牌連鎖店、工廠及別墅。曾秀娘的勵志創業故事,也特別發人深思。1973年,她嫁給新加坡公民劉運山後,因為在家裡烘烤糕點及做濕糕點Lemper、Lapis Sagu、Ongol-ongol、Kue Bugis、Talam Pandan供家人享用,左鄰右舍聞其香而上門求購,這情況令曾秀娘深受鼓舞,也啟發她要從自己最優勢的地方起步,順勢而為必然成功在望。本來就不甘在家做家庭婦女的曾秀娘,覺得自己有豐富的美食製作經驗,早就想躍躍一試,施展本領打出自己的新天地。於是開始在家裡製作,把邦加干(烘焙)濕(蒸)糕點(Kue Kering&Kue Basah)帶到百貨公司要求寄售,雖然她的定價為4角錢,比別人的3角還貴,因為舍得用好料,品質是很高的。幸虧新加坡人品位高懂得吃,經理試過之後,贊嘆不已,點頭滿口答應擺上食品柜。結果反應特別好,她去送貨,東西還沒整理好,顧客已經迫不及待,一邊上架,一邊賣出去,她還沒走,但東西就賣完了。挫折變機遇
走向企業化但人生總是有跌宕起伏,命運往往曲折迂回,正當初戰告捷,令曾秀娘信心滿滿的,也漸入佳境之時,一個令她始料未及的意外出現了。早上8點鐘,就有政府工作人員敲門查牌,警誡她沒有申請執照是不許生產銷售食品的。曾秀娘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有點吃驚,不過她定了定神,表示接受警誡之後,忙問怎樣申請呢?政府官員很耐心地告訴她有關程序,強調一定要有店鋪才能申請准字。意志薄弱與堅強者,遇到困難挫折的態度相左結果也各異。薄弱者往往驚慌失措,惶惶不可終日,最後灰心喪氣而偃旗息鼓;堅強者卻往往樂觀向上,只會看到轉機與光明面而勇往直前。曾秀娘屬於後一種人,她經過一番思索,決定豁出去創業,接受命運挑戰。1979年,曾秀娘在自己住的的政府組屋樓下商鋪開業。正好有一家空置多時的店面,除了零售,大部份還是在百貨公司的各個分店寄賣。據說這個店鋪長期租不出去,是因為傳言特別邪,連續多個創業者,最後都難逃倒閉關張的命運。其實命運只給又準備及堅韌不拔的人,她不聽邪,埋頭苦干努力經營。曾秀娘認為,你做好了,顧客自然會用雙腳來投票。果然這個店經營越來越好,她鍥而不舍、不驕不躁地,積小勝為大勝,一步一個腳印,終於從那裡開始起步壯大。1982年又開了第二間店,後來逐年又適時擴張營業,至今已經營造44個連鎖店,號稱邦加風味糕點王國。不過,儘管曾秀娘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也日理萬機,但她還是經常抽空來到位於組屋的這個第一間店,緬懷當初在那裡創業的日子,時刻不忘當年的起步的艱辛,鞭策她永遠奮進。不可諱言,Bengawan Solo糕點連鎖店發展的道路曲折,當中付出的巨大心血與精力,是不在其中者難以想像的,但始終處於良性發展的路跡。回顧這一歷程,曾秀娘深感,這要感恩政府當時的查牌,給她走上正道的發展機遇,否則她現在還停留在原地打轉,自滿自足起來,難以跨出一大步。為感恩社會
更精心製作曾秀娘對我說,還非常感恩當時接受她的糕點的百貨公司經理。她坦承假如當時該經理拒絕的話,自己就會心理崩潰而灰心了,也許沒有動力與決心再繼續前進,也不會有今天的日子。所以,曾秀娘時時刻刻視他為貴人,就是後來事業騰達之後,也一直都沒有忘記這位經理。她說,要更加努力工作,就是不要辜負他的好意。曾秀娘和他也一直保持聯繫,就是在他退休後,每逢店慶及公司活動,總是不忘邀請他參加,直至最近該經理因年邁出門不便,為減少打攪,才比較少來往。也基於對消費者的感恩載德心情,曾秀娘堅守“一定要把最好的東西賣給顧客”的原則。她對我說:“我生產從來不考慮成本,一定要用最好、最新鮮的材料。”她在生產中也反復試驗,就是走向正軌了,也要不斷改進,希望做出更美味、健康的食品。她一再強調,自己最開心的事,是看到顧客喜歡Bengawan Solo的糕點。曾秀娘回顧說,她剛剛起步不久,曾經有一位英文報紙《The Sunday Times》(星期天時報)的印度裔記者,一天路過她的店鋪的街上,因為聞到一股濃烈的糕點香味,循著香味的方向走進店鋪,他為那林林總總秀色可人的糕點而震撼,回到報社後,發表一篇街訪錄《Just follow your nose》(鼻子循著香味),詳細介紹曾秀娘精心製作的得意產品,上面還附有她的一張照片。結果正是這份報導,令她一炮而紅,消費者才知道,原來新加坡還有這樣一位高手,製作出類拔萃的邦加美食,自然捧場客大增,於是才有後來包括該國主流報章《海峽時報》,以及多家平面媒體及電視傳媒的報導,生意才逐年擴張加開分店。談起這一切,曾秀娘說開頭這篇報導非常重要,也說明新加坡人很公道,只要你做的好,一定有人認可並支持你。據說,曾秀娘與該記者的友誼延續至今。後來我與她在Garden of the bay參觀,巧遇多家曾經採訪她的電視媒體的記者,發現曾秀娘與她們非常融洽,好像是好朋友,證明其言非虛。(上篇)後記:創業還得趁東風筆者曾經問曾秀娘,如果你現在才創業,能否成功,她的回答是:“能夠,但比較難。”這話不假,因為“有人半夜赴客場,有人辭官歸故裡”的現像古而有之,現代社會中,不斷有新人入行,“不盡長江滾滾來,江山代有人才出。”但回顧曾秀娘的功成名就,是名至實歸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因為較早地全身投入該領域,借新加坡經濟剛剛起步的東風,趁勢而為獲得迅猛發展的時機,所謂時勢造英雄矣。這使我想起了美國硅谷創業團隊“paypal”的故事,其中一位成功者說的:“成功的真正秘密,在於絕佳的時機。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曾秀娘正是這種人。注:梭羅河之戀(Bengawan Solo)是一首印尼动听的经典民谣!@新加坡旅游时不可不试的糕点 Kue Lapis(千層糕)和Pandan Chiffon(班兰糕)。转载于 印尼星洲日報‧ 文/圖:周新 ‧2013.09.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