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微妙音 发表于 2013-8-5 15:23:33

敬劝河洛人——客家人、闽南人,居家永讲家乡话

敬劝客家人、闽南人——居家永讲家乡话;客家人、闽南人——同为河洛人,居家应该永讲客家话、闽南话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河洛文化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辉煌大气、厚重深沉、谦淳和谐、兼容并蓄、刻苦耐劳、明达智慧、崇文重教、尊祖睦亲、爱国爱乡、团结御侮、经世致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实乃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文化前列。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通通被征服了、灭绝了、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流传至今。即使从裴李岗文化算起,迄今也已延续了大约一万年之久。这是世界文明、文化史上仅见的现象。(以上根据徐金星教授讲演文字整理) █ 敬劝客家人:居家永讲客家话;敬劝闽南人:居家永讲闽南话 ●河洛郎或河洛人,指的是闽南人和客家人;闽南话和客家话和母语都是河洛话 徐金星教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讲座现场 大河论坛>发展河南>徐金星教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 .. 2011年8月13日,徐教授讲座主要内容是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渊源,特别指出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渊源,以及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之间的关系。命题新颖,论证谨慎,令人信服。讲得很多,记得很少,而且记录不全,理解不深,多有疏漏。(以下、摘录) 十、 南迁的河洛人不与当地人通婚,说洛阳话,形成客家人,维持并保留着汉族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十三、 客家民系中有少数民族的文化,但以河洛文化为主。十四、 闽南人与客家人不是一个民系。闽南,福建南部地区。有一大批人迁于此。十五、 南迁包括了整个文化的迁移。十六、 三次大规模南迁,唐朝末年五代时期迁过去一批,以中原人为主。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以光州固始人为主南迁。固始人称己为河洛奥区,先期由河洛迁到固始的人群。十七、 南迁于泉州和漳州,这一带的地名有很多河洛文化的印迹:晋江、洛阳镇、洛水、洛阳桥、晋安(晋王朝平安)。十八、 现在讲闽南语的有4000万人。二十四、 河洛郎或河洛人指的是闽南人和客家人。二十七、 闽南话和客家话和母语都是河洛话。二十八、 泉州话,语言、词汇、习惯都继承了河洛官话。二十九、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三十、 闽南语中的斯、丝、诗、师的读音统统为si. 三十一、 河洛话有七个音调,悦耳动听。三十二、 闽南话和客家话中的土话很多与现在河洛地区的语言相通,如:日头、滚水、月婆婆、拽。三十三、 宋朝以前的官话由客家人和闽南人传入台湾。三十四、 台湾的姓氏是河洛姓氏的传承,永嘉之乱林黄陈郑詹丘何胡等八大姓到闽南。有陈林半天下之说。三十五、 闽南是南迁的河洛人的集散地。三十六、 先有闽南人,后有客家人。客家人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三十七、 韩国话和日语都是由河洛话演化发展而来。三十八、 现在的普遍话是元朝及其以后由蒙古族及中国北方语系为基础发展而来。三十九、 方块字对凝聚中华民族贡献很大。四十四、 中华民族圣地,中华文化根脉。四十五、 政治,经济,文化名人,各路精英,客家人才辈出。四十六、 闽南人与客家人的区分,客家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闽南人主要分布在台湾和东南亚。五十一、 河洛郎,客家话的意思是自己人五十二、 客家人始终在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极力保护着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客家人保护了河洛文化。五十三、 洛阳的城市及文化是在金代毁坏的。五十四、 金代以后在洛阳的东北方建了一个小城,比原来的城市小了许多。这个小城就是现在的老城。五十五、 儒家文化东南迁中传播到了南方以及整个世界,上层及皇室文化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十六、 福建的土楼把自己人围在了一起,与外界隔绝,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增加了族人之间的凝聚力。五十九、 周公时期儒家文化已经形成,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者。六十、 河洛文化的核心,五大哲学思想:儒释道玄理,尽源于洛阳。 ●客家传统:居家永讲客家话 ◎客本中原汉裔自两晋衣冠南下安居石壁万载不忘祖籍,家迁八表南荒经千年筚路褴褛五洲立业千秋永念宗功。(石壁客家公祠楹联) ◎确保祖乡声音居家永讲客家话,坚持民族气节出国自称中国人。(注:以上是客家祖地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的楹联,宁化以前归属汀州府,现归属三明市) ◎客家谚语:食水要念水源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宁卖祖宗田,毋忘祖宗言。客家山歌:“客家来自黄河边,水有源来树有根。”“千年榕树一条根,天下客家一家亲,千里迢迢来相会,隔山隔水难隔音。”情系中原,根自河洛,这永远是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割不断的文化情结。 ●中华文化之所以没有中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客家乡亲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把她继承到今天。客家文化距离当初的河洛文化最近,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典型、样板。——许嘉璐先生,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2011年6月梅州客家文化论坛 河洛人、古代中原汉人的南迁,包括了整个文化的迁移。 ●蔡礼旭老师:闽南人不能不会讲闽南话,你要把祖先的文化要传下去。 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很高兴,也非常欢喜,我们今天有来自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的诸位领导。我们一谈到黄帝故里,就怀著一颗感恩的心,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研究会正在黄帝的故里,尽心尽力的弘扬我们中华的文化,这也是我们全球华人都欢喜欣慰,甚至於感激的。黄帝的文化兴盛起来,决定利益全球的华人,因为我们非常清楚,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国家的命运,决定在他正确的思想观念。而我们能承传古圣先王正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人的命运改了,家庭、社会的命运也跟著改变过来。正所谓「人不学,不知道」,怎么为人父、怎么为人母、怎么为人领导、怎么为人臣?我们人生扮演的每个角色,都有它的大道,都有它的正道。但假如我们不明白,可能我们心态、一言一行都违背了做人的正道,而不自知。 比方我们为人子,应该孝敬父母这是对的,可是现在假如下一代不学,颠倒的现象就很多。以前都是我们去叫父母、爷爷奶奶吃饭,这叫为人子之道。现在变成爷爷奶奶叫孙子吃饭,父母叫孩子吃饭,还要找半天、追半天,还要求他来吃饭。所以您看短短三、五十年,为人子的正道不传,整个颠倒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中华文化特别重视饮水思源、知恩报恩。像我看到河南的朋友特别亲切,为什么?我们以前读书,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几乎很多的姓氏,他的祖先都是从河南,之后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像我们是闽南人,请问闽南人举手,就是福建人,不少,谢谢请放下。我再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请问您知道闽南人从哪里来的吗?从河南去的。像我们姓蔡是在河南上蔡县,闽南人叫做河洛人(河洛人),黄河洛水一带,那就是闽南人祖先发源的地方,所以严格来讲,我们是河南人。 包含唐朝的语言,闽南话才念得出来,叫平上去入,入声字,唐诗用北京话是念不出味道来的,入声字叫「短促急收藏」。请问大家,北京话怎么念短促急收藏?我是北京人,没有短促急收藏,都没有很短。闽南话我是北,北就是入声字,你看下雪的雪,白雪不短,白雪这就是短促急收藏。所以你要念唐诗,你要用闽南话来念那味道就很好,而且它有押韵你念著念著就好像唱歌唱起来。你说「白日依山尽」,你有押韵,「白日依山尽」,所以悠久的文化它愈悠久,它所含摄祖先的智慧就愈厚。所以你闽南人不能不会讲闽南话,你要把祖先的文化要传下去。 所以我们很冷静来饮水思源,您看一个家庭里面最受尊重的人是谁?当然是老人,当然是爷爷奶奶。没有爷爷奶奶哪有父母?没有父母哪有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所以最受尊重、感恩的当然是老人,那是我们福田的根源,你报恩才有福,忘恩负义的人决定没有福报的。所以为什么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是我们家世世代代子孙,有没有福报的福田。所以有老人,我们的孝道才能具体的去落实、去传承。现在小家庭孝道不好教,家长又没有这个观念,那就父母都围著孩子绕,最后都把他教成小皇帝、皇太后,那就不好伺候了。所以你看那种感恩、饮水思源在哪里呈现出来?家里有吃的一定先给老人,要去哪里首先询问老人的意见,一个房子里面最舒服的地方让老人住。您看现在要吃东西先问谁?要挑房间先问谁?处处都有颠倒!因为人不学不知道就麻烦。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九集)  2011/10/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29 ●有关现在的普遍话:北京话 洛阳徐金星教授:现在的普遍话是元朝及其以后由蒙古族及中国北方语系为基础发展而来。 《河洛话是唐朝的普通语》王武烈:尤其唐、宋两朝,北方被辽、金统治,流行的是混杂的胡语,中国南方才是汉人河洛文化的根据地。自从后金朝族人在北京建国以后,一直到满清末年,由于数百年科举的需要,可能满洲官话就是流行在中国北方的通用语言;民国继续选用满洲官话为“国语”。当国民政府「转进」台湾以后,即强力推行满洲官话──北京话之教育,并且限制各种母语的传播。 台湾国学曾仕强:河洛话是相当古老的语言,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有一个省叫福建,是一个不以山川、河流命名的省份,为什么?就是因为元朝时期,不让说河洛话了,……虽然南迁,但河洛人还想恢复昔日的辉煌,就有了“复建”这个省,以后改“复”为“福”,就是现在的福建省。 编者注:元朝和清朝均为异族、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清)统治中国,定都北京。众所周知,用现在的普遍话(北京话)读唐诗,很多不押韵;佛教的经典、咒语,也很多在汉、唐时期有梵文翻译成中文的;如果用客家话、闽南话吟诵古代诗书、唐诗、四书五经,包括佛经等等,则可能很有味道。 █ 敬劝中国人:首先学好中国文字、文言文,学好汉语后再学外语 ●外语学习应该放在初中以后全国政协委员、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建议幼儿园不应教外语 2012-3-9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幼儿园不应教外语。她认为:“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期,应主要学习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母语还没学好就学外语,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注:前叶剑英元帅(广东梅州客家人)的女儿凌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 ●《论语讲记》(雪庐老人主讲 徐醒民老师整理)摘录: ◎「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樊迟提出疑问,前面子张已经问这两条了,现今再加一条,为什么樊迟再问?因为这三句是古言语,也是圣言量。既是古言语,就有很多人说,说法各有不同。虽然群书经秦火焚毁,但是现今的六经、十三经、易经之中有很多韵文,这些经书都能配琴瑟来念,家弦户诵,所以能留传下来。那么古人不会说白话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台中与台北说的言语就不同。若是文言文,则「书同文,车同轨」,所以凡公事都用文言,不可以用土话,讲土话则各各分裂。所以要灭人的国家,先灭他的文字。今日提倡都学英文,如今台湾是在灭自己的文化,这是什么政策?你们听了必需自己觉悟,今日我们是自灭文化。现今若依古音,我们都不懂,如「曹大家」家古音「姑」,现今的诗韵为宋韵,但离唐代不远。此章「崇德、修慝、辨惑」ㄉㄜˊ、ㄊㄜˋ、ㄏㄨㄛˋ,押韵是韵文,好记。古代小孩未上学前先念诗,因为好记。 ◎所谓「观于古,足以辨言矣,诂者古言」中国本来的言语,如今都变了,时代一久必然会变,例如「南无」读「那摩」为古音。诗书礼都有古言,尔雅二十篇起首就是以释诂、释言、释训三篇。尔雅是周公、孔子所作。 ◎「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集解:「孔曰:雅言,正言也。郑曰: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言语流传久了必然会变,中国土地大,所以有南腔北调。文言才有正言,若念拉丁字,就不是正言。灭中国文字,那就要灭整个民族,因为言语不通,感情便不能连络。三十年前有人说,太阳常照英国旗,号称日不落国,世界上殖民地十之八都是英属,都必须说英语。现在我们不要自己的文化,取他人不要的旧东西做新文化,如同自掘坟墓!说话可以不限国家,但是中庸说:「书同文」、「车同轨」,铁路必须同轨道,统一后必须车同轨。凡是书写必须一律写中国字,念中国音,这是「书同文」。从前清人入主中国也说汉话,南方人做县官,觐见君王,去之前必先学北京话。今日是放弃自己的文字,讲究不说中国话,不写中国字,这是教育部的责任。书同文,就能通行无阻,大家都懂。京戏中,行礼都不可说土话﹕例如说「举杯」、「举箸」。司仪也都用文言,因为通行的原故,人人都懂。诗书必须用正音,不许用土音。而且从前人不称父母师长的名,必须避讳,但是学诗书执礼就不必避讳。执礼,执行礼貌、规矩。礼有种种仪式,所以说是「执」。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富了之后便饱暖思淫欲,小人闲居为不善,饿不行,饱也不行,所以必得受教育。今日台湾富了,有什么教呢?饱食暖衣而无教,近乎禽兽而已,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从前大家信仰孔子,学五伦,重视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学外国的东西,则国家灭亡,不是外国东西不能学,必须自己的根本学问先要守住。中国主张志于道,外国的东西是游于艺。台湾有人信基督教,若美国与台湾开战,有美国牧师来台湾,你是趋向台湾,还是趋向美国牧师呢?甚至,一些信外道的,还不要父母,这是心理的关系。中国亡过国,不曾亡过民族,晋朝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占领中国土地,学中国的言语、政治。怀愍二帝被掳,为胡人行酒,大臣引以为耻而自杀者很多。如今却尽向洋人,称洋爸爸,无耻。到隋代又统一,唐末又被外国人占据,也有一半是中国文化。到宋又统一,全归中国。宋而后元,统一全中国,完全改做中国文化,所以元朝九十年出人才,后来元亡国后没有被抄家。到了明末吴三桂迎清人入关,清三百年,康熙、乾隆完全提倡中国文化,清亡后被掘坟却未被抄家。中华民国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清人是外国人的原故。如今是外国不要我们,我们自己去投靠,还投靠不上,这是古来所无。中华民国能成立,就在民族上,故教育不能失掉。(参考余论) █ 客家话、闽南话,均保留有中原古音    ●专家称客家话是古代中原汉语言的活化石 ◎ 客家话最接近唐朝官话时间:2009-03-06 10: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客家语研究者邱从容花4年时间研究,从日语、韩语及越南语的汉字语音,和客家语、闽南、粤语等方言,做声韵特征比对、归纳、整理及溯源、分析发现最接近唐朝官话的语言是客家话。他认为,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其它汉语方言,是客家话分枝的简化音。他将研究成果汇整成《唐朝官话的研究》出版,昨天发表。 ◎编者注:譬如,众所周知佛门最常见的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南无」的读音「南na无mo」就是古音;客家话「无」(「有无」之「无」,也有写作「冇」),读音也是mo。 ◎ 广东话、客家话里面还保留着有一些古音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以我们中国国文来讲,我们拿《四书》里头的「大学」,我们现在念「大学」,没念错,大家都承认没念错。可是这两个字在我们中国汉朝的古音,汉朝人可不念「大学」,汉朝人这两个字的读法是读「太教」,「大」汉朝人念太,「学」念教,教学的教,他念太教。如果我们碰到汉朝人,我们说你拿一篇文章来,把「大学」拿来我看看,他就莫名其妙了。你写给他看,他懂,你念出的声音不相同。我们本国文字的读音古今就不相同,念得就不一样。特别是在诗词歌赋上,古音念这个韵很有味道、很美,我们今天有时候念这个韵好像不太对,句子不好听,那是我们读的音跟古音不一样。古音在广东话里面、客家话里面还保留着有一些,少数有几个字还保留着古音,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十集),198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5-006-0010 ●用客家话吟唐诗,更有韵味。 ●河洛话﹙台语﹚是唐朝的普通语 王武烈 摘录: 唐、宋是中国文明鼎盛的时期之一,我们循着各种数据,似乎能够了解当时中、印文化相融的情形。佛陀当时并不以梵语演说,佛经都是靠各地僧侣的口传、背诵传下来的。佛教文化进入中国虽然很早,可是早期都是翻译自西域各种国语言的佛经。利用梵文书写佛经,也是在佛陀圆寂以后很久才有的事。汉人能够直接翻梵为汉,是从唐玄奘开始,唐、宋两朝都设立有译经院,大量翻译佛经。唐代开元三大士大力宏扬密宗,基于咒语「五不翻」的原则,汉文佛经仍保留许多的梵音咒语。因此,我们从密咒发现梵语与河洛话﹙闽南语、台语﹚的发音极为相近,从而明白现在通用的“国语”,并不是唐代文明时期所使用的语言。 ◎从公元四世纪初“五胡乱华”时﹙A.D.304-439﹚,第一批为了避难的中原人士,在二百多年期间陆续南迁,辗转迁到福建、广东一带定居下来。第二批是唐高宗时﹙A.D.649-683﹚,为了平定“蛮獠啸乱”,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陈政奉命南下“征蛮”后,并且其兄陈敏另率有五十八姓人士入闽,接着陈政之子元光亦奉命镇守漳州。先是“河洛话”混合了当地土音,唐代又加入“中洲话”,如此成为现今流行于福建地区的闽南语,或流行于广东地区的广东话、客家话,这是可以确定的。尤其唐、宋两朝,北方被辽、金统治,流行的是混杂的胡语,中国南方才是汉人河洛文化的根据地。所以我们可以从许多台语、广东话、客家话与梵语发音的近似,证明台语是唐代的通用语言,或者是唐朝的国语,并探讨台语这种多变化的八音调的语言。 南北朝以后,经过大量的胡汉通婚,很难说谁是纯种的汉人,偏偏统治者都以传袭汉文化自居。自从后金朝族人在北京建国以后,一直到满清末年,由于数百年科举的需要,可能满洲官话就是流行在中国北方的通用语言,民国时以广东话、四川话等投票,一票之差,继续选用满洲官话为“国语”。当国民政府「转进」台湾以后,即强力推行满洲官话──北京话之教育,并且限制各种母语的传播,让我们以为只有四音半的「国语」,就是汉人说的话。特别是电视上台语连续剧的「乡土化」,通常故意编得很低俗,让人民鄙视母语,以为能说国语才能显得身分高尚些。 ◎梵语是拼音文字之母,后来发展成拉丁语系,再成为目前流行的英、法等等的拼音文字。我们可由《胜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中言词之主自宣说的无生法者咒:哑哑 依依 乌乌 耶耶 窝窝 亢哑 ,知悉拼音文字 A、 E 、I、O、 U 元音最早的经典记载。唐代的第一外国语言应该是梵语,据说唐朝曾经有意把梵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日本遣唐史吉备真备利用「阿、伊、宇、江、于」等的中文偏旁,创造了日本正楷“片假名”字母。后来空海大师是学了梵语的拼音,利用中文字体「安、伊、宇、衣、于」等的中文草体创“平假名”字母,日语仍保留很多唐音,如「宇」字的读音,就是台语的念法。从古代梵音中译的文字来看,许多与河洛话的发音很接近,如舍﹙sa﹚的发音,就是台语宿舍的“舍”音。 ◎依笔者的经验,如果会说河洛话或广东话的人,试着用河洛话或广东话念咒语,再查看、比对梵语的现代罗马拼音,要学会正确的佛教密宗咒语并不难。 有曾访问日本律宗本山招提寺的台湾佛教徒说,该寺历代的住持都会念祖师所传的《心经》,发音居然就是闽南话。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 754年,鉴真和尚从福建渡海到达日本奈良传戒,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并建了招提寺。这也证明唐代时闽南话是通用的语言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所谓「大语」中,是包含有宇宙大爆炸时所发出的巨响音声。如五方佛的心咒﹕「嗡、阿、吽、梭、哈」,「嗡」是大霹雳后的原音,「阿」是无限远传而去宇宙扩大的声音,「吽」是大爆炸的原音。许多无法诠释的音,放在陀罗尼的首、尾或中间,是借用来作「音激」脑细胞的元创记忆,甚至打开身上的脉结,因此人类各种神密的教派都会创发不同的咒音,其效能如何由此当知。 最初「佛」的梵文发音﹙Buddha﹚,到西域转音成﹙Budo﹚,原来翻译成用闽南语念「浮屠」的发音为最接近,但借用了「佛」字以后,中国人便专以「浮屠、浮图、佛图、胡图」来称塔了。可是塔的梵音(stupa,巴利文Thupa)翻译成汉音为「窣堵波」、私偷簸,后来简称为偷婆、塔婆、兜婆,或称土巴﹙Thupa﹚,再转音为塔婆﹙Tope﹚,在缅甸则称之为﹙Pagoda﹚、锡兰称为﹙Dagaba﹚,汉地又称宝塔。若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来看,本来「浮屠」──塔婆是代表奉祀「佛」真身与精神的场所,指的就是佛。魏晋以后,特别造出了「塔」之一字,所以才有「塔婆」、浮屠之称,「佛」与「浮屠」就切开了关系。 目前仍流通中的《佛门必备课诵本》其中第八页〈楞严咒〉的五处“若阇”的“阇”是印错了,咒音应该是“若闇”的二合音,梵文专家庄锡庆教授提出那是明代的发音,是台语“日头若闇”的“若闇”,拼音是 nām,与“俱知喃”的“喃”发音相同的。 ◎从电视连续剧中,我们可看到许许多多与史实不符的情形。比如,编演周代、汉代、三国时期以前的故事,场景里应该席地而坐,当时习惯是不坐椅子的﹔禅宗二祖是被暗杀才断臂的,而不是为了「求法」才「断臂」的﹔宋朝济公的时代,中国和尚还未开始点戒疤。可是,在如今传播迅速的年代,却也容易让不严谨的故事掩盖了史实,让人以为本来就是如此。 ◎我们静心想也知道,满人建立的清朝,当然会以满文作为传位诏书的主文,才另在左右并列汉文与蒙文。那么电影制「骗」家说,皇子雍正派人到皇宫太和殿﹙应该是到满帝起居的干清宫﹚,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诏书中汉文「传位十四王子」改为「传位于四王子」的传说,一定是假的。因为,改了汉字,改得了并列的满字与蒙字吗﹖所以对于汉字的读音,会以为目前传播的音声,就是古音,那就见怪不怪了。 以下让我们根据梵语的罗马拼音,对照一下梵语与河洛话的相似音,证明河洛话是唐朝的国语。……河洛话口语:*禅宗公案、唐宋诗词,泉州、厦门一般口语音 王武烈 编 ……漳州音通常发 e音,如洗衫se sna;厦门、泉州大都发 ue音,如洗衫sue sna。 汉晋直至唐宋,凡诗、词、赋有的是古河洛语之发音,今日不妨试之: ……以上参考厦门大学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禅宗公案等

青笠泽兰 发表于 2013-8-8 17:20:04

支持!!!!!!!!!!!!!!:victory::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敬劝河洛人——客家人、闽南人,居家永讲家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