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寻幽情 ——老干部钟鸣时采掘客家文化纪实
跋山涉水寻幽情——老干部钟鸣时采掘客家文化纪实
http://www.jiujiang.gov.cn/news/showpage.asp?userid=9060
在当今太平盛世中华儿女寻根热中,退休于修水县森林防火办公室、现为县客家联谊会会长的钟鸣时,自1997年秋以来,以艰苦求索的执着精神,自带干粮,自费下乡,爬山涉水,寻根溯源,徒步行程500公里,跑遍了客家居住的山旮旯,搜集、查阅了百余客家谱牌,掌握各姓迁徙的来龙去脉,写出文章20余篇,他以辛勤汗水采掘的尘封文化,如串串珠宝,光彩熠熠,折射出客家人睿智、勤俭、勇决、豪爽的风范,为姓氏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爬过高山峻岭 寻觅祖居岩洞
十年前,他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则广东梅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新闻,激发了他缅怀祖先业绩之情,弘扬尘封文化之义,另天就走街串巷,联络客籍,发起成立修水客家文化研究会,担任采编。
编的起步是采。为了搜集素材,他怀揣联谊会书信去寻找客家乡亲,终于在高沙找到一本《梯云书院志》。这本150年前客家人纂写的志书里,有当时建书院乐捐花名册。从此,他“按图索骥”,寻幽入微地开始了打造这一有意义的“开基”工程。
1998年夏,老钟冒暑热到征村潭坑找古姓足迹,从石坳停进山十多里地找到谱牒,记载着古姓迁修人始祖古宏云于250年前由广东迁来时,住在东坑石坳山的岩洞里,有举人、知县张瑜写的像赞称其“服农力穑,经苦尝辛。”是一个怎样的山洞创业得到县官如此赏识?老钟决意要去领略这古姓祖先遗址。而当地古姓人却说,从此地去那岩洞决非易事,要翻一座无路大山,十分艰险,怕藏有毒蛇猛兽,没有人敢去,你怕不怕?老钟笑笑:当年祖先以山洞为家都不怕,我们这辈人就这样没出息。他没听劝阻,硬是沿着古宏云的后裔古演华带的路上岭。果然,越走山越陡峭,越走路越溜滑,不能直着走,就匍匐爬行,四肢着地,一手抓稳,一脚向前,边探边爬。六月的太阳晒得山地发烫,他一身汗水一身灰,爬过二、三里,终于上到山顶,俯瞰山下,如万丈深渊,不可测底。下山路也陡,只好抓着茅兜、树杆,步步滑行。来到山下,只见那山洞,岩上吊着无数石乳,进得洞中,凉风嗖嗖,霉气扑鼻。在百多平方米的洞里,有土筑间墙,把大洞一分为三,有卧室、厅堂和土灶、薯窖、鸡栅遗迹。
这就是当年古姓祖先的穴居地。古宏云那时才38岁,在这个岩洞栖身、结婚成家,夫妻俩生育六个小孩,艰苦创业,功绩卓著,不仅饮誉前人,也使后来寻迹者叹为观止。
尚过深水险滩不漏一个姓氏
在秋雨连绵的那年8月,老钟冒雨去黄沙长坑找邱姓源头。路过老鸦山时,山洪冲走了木桥,望着滚滚河水,是过去还是回去?老钟惦记着对岸那个邱姓,怎能半途而废。他寻浅处脱下鞋袜,一手打伞,一手抓住怀中资料就下河,谁知越走水越深、越急,实难迈步,只好用脚趾钻进乱石,稳住脚跟。走一步,探一步,艰难跋涉,就是水浸齐腰,也没有阻止他前进。到达对岸,双脚趾头都被乱石挤乌了。
为了不漏一个姓氏,那次去马坳高台找骆姓,更遇艰险。从马坳步行30余里至多水,当地人说还有20里高山大岭,他一人直上,爬到高路入云端的雷峰尖,又遇滂沱大雨,满山大雾茫茫,山风呼啸,无路可辩。他正感孤独无奈之际,幸遇一放松节油的老乡指路。下山时全身湿透,顿觉饥肠辘辘,又无处打尖,只好咬怀中苹果充饥。到达目的地已近黄昏,找到一位骆老师,翻阅谱牒,查出骆姓开基始祖,原籍广东龙川县,因避兵祸于清康熙51年迁此安居立业。两人抄录谱牒至深夜就寝。
为考证一钟姓干部祖籍,他到边远的白岭温泉,帮保管谱牒人整了半天油菜地;为了证实另一户客家人曾在此办过机械化茶厂,他不仅察看了搁机器的七只水泥墩座与茶箱,“泰和兴”招牌等遗址、遗物,还在床背墙上发现了当时该厂平江工人写的思乡打油诗。
这些年来,钟鸣时总是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想去;越是穷山僻壤越去钻。他说,那里有底蕴深厚的古老文化之源,更能体现我怀远人是世上最优秀的移民大军。趁眼下老辈人健在,山区建设方兴未艾,去抢救中华民族这份有凝聚力的文化遗产,为联络海内外客家人、繁荣家乡经济尽微薄之力,这就是我聊以自慰、自勉的精神动力。(九江日报 傅之因)
(发布日期:2004-4-2)
[ Last edited by xiaoxishan on 2004-4-7 at 16:30 ]
【求助】很好,希望钟老多多关心我的赣西北的客家人,
我是新手,希望的到你的支持。离开你的支持。是不行的。希望多多提供些赣西北客家人的第一手史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