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 发表于 2013-3-12 00:10:38

客家与被客家: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历程

本帖最后由 30000 于 2013-3-12 21:27 编辑

万峰林|只看此人 凯迪推出“云情报”新站点    楼主
收藏 | 刷新 | 字体缩小 | 字体变大
[转帖]“客家人”—— 一个无中生有的族群

4053 次点击
27 个回复





万峰林 于 2013/3/9 13:03:4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客家与被客家: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历程

□ 吴予之

二百年前的清嘉庆年间,在惠州西湖边的丰湖书院里发生了一段师生有关于客家问题的对话。老师——进士徐旭曾很细心地解答了谁是客家人,他们从哪来,又有什么文化习俗等问题:客家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因战乱迁来南方,具有自己的文化等,这篇讲话就是著名的《丰湖书院杂记》。杂记有关客家的基本描述,经罗香林等后来学者的发扬,至今也是客家建构的基石。

现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客家共同体已经建构起来了,《丰湖书院杂记》则被人称为客家人的第一部宣言。与此同时,客家研究成了一门拥有众多学者参与的专门学问,相关的论文论著可谓成千上万、汗牛充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那么清晰,即便是几个初始的问题至今也仍然不是那么好解答,如谁是客家人,客家人从哪里来,客家文化真有独特性吗等等。再加上客家建构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为什么梅州人说自己的话才是正宗的客家话?为什么河源人在二十年前并不是很多人知道自己是客家,而现在基本都说自己是客家人?为什么与河源原属同一行政区的惠州客家认同现在不如河源?本文将以一个独立和客观的思考态度,在对众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些基本问题再作一个分析和解答,才学所限,错缪之处不可避免,请读者指正。

一、谁是客家人:近代客家的建构

一百多年前,进士温仲和在其编撰的《嘉应州志》上把客家的表述大量融入其中,而以前的梅州方志并没有这样的系统的表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当时梅州人就都把“客家”当一回事。也就是说,如果一百年前有人在梅州问当地人:你是客家人吗?大部分当地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所有梅州籍的海外会馆、同乡会的名称也均无一与客家有关。而现在有人要在梅州说客家人的坏话,他定会遭到批驳、痛骂乃至痛打的。
闽西、赣南也经历了一个“被”客家的过程。就是这二三十年的时间,原来不知客家为何物的闽西和赣南人实现了成为客家并大打客家牌的人。河源也是如此,据老河源人回忆,以前说到客家都觉得是梅州那边的人,至少是紫金人,河源城的人应不是客家。世客会的创始人之一的崇正总会老大、龙川人黄石华老先生在其访问录里也说到,他原也不知自己是客家人,直到受邀加入崇正总会。

谁最早自称或被称为客家人?最早出现“客家”二字纪录的历史文献是康熙年间的两本方志:《永安县次志》(永安即现在的河源紫金县)和《潋水志林》(江西兴国县地方志),而最早系统回答谁是客家人这个问题的是二百年前的和平县进士徐旭曾。徐进士是这样说的:

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自宋徽 、钦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从之。寄居苏、浙各地,迨元兵大举南下,宋帝辗转播迁,南来岭表,不但故家世胄,即百姓亦多举族相随。有由赣而闽、沿海至粤者;有由湘、赣逾岭至粤者。沿途据险与元兵战,或徒手与元兵搏,全家覆灭、全族覆灭者,殆如恒河沙数。天不祚宋,崖门蹈海,国运遂终。其随帝南来,历万死而一生之遗民,固犹到处皆是也。虽痛国亡家破,然不甘田横岛五百人之自杀,犹存生聚教训,复仇雪耻之心。 一因风俗语言之不同,而烟瘴潮湿,又多生疾病,雅不欲与土人混处,欲择距内省稍近之地而居之;一因同属患难余生,不应东离西散,应同居一地,声气既无隔阂,休戚始可相关,其忠义之心,可谓不因地而殊,不因时而异矣。当时元兵残暴,所过成墟。粤之土人,亦争向海滨各县逃避,其粤闽、赣、湘边境,毗连千数里之地,常不数十里无人烟者,于是遂相率迁居该地焉。西起大庾,东至闽汀,纵横蜿蜒,山之南、山之北皆属之。即今之福建汀州各属,江西之南安,赣州、宁都各属,广东之南雄、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各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广州之龙门各属是也。

徐进士对客家人的源流、分布等情况的介绍,在一百多年后由罗香林用现代西方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补充和论证,除了把源流溯至魏晋南北朝等少部分观点不一样外,其它基本一致。

后来也有不少学者对罗香林的进行补充,如说是南迁汉人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形成的。也有人对罗香林的说法进行了颠覆,说客家人是以当地土著人为主,接受了中原文化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不少人也列出了他们判别谁是客家的标准,大概如此:世代(至少是清代以前)生活在赣闽粤边地区或从这个地域迁出去的,会说客家话,有客家人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俗,对客家又有认同的即可算客家人。

文化习俗很难讲清楚,客家有与非客家不一样的习俗吗?学者找了上百年了,没有!广东导游界普遍流传的导游词中有关于“二次葬”是客家人的文化习俗的说法,首先是今天划定的客家地区也仅有不占多数的一部分才流行“二次葬”,而广府人同样流行“二次葬”,甚至更流行。据学界研究表明,“二次葬”的习俗是古越族的文化遗存,而非中原文化。

客家建筑也常被认为是客家文化特质,而其中最知名的土楼现在已经认定非客家人独有,甚至不是客家人最先建造;围屋也不是客家人的常态建筑,过分的强调防御能力使其居住起来并不那么舒服,而且是大家族才有能力建起,以致不少被当地人称为地主屋;围垅屋也多只在粤东分布。

不是还有客家话吗?客家人会说客家话总是没错的吧?客家话早已经被方言学界定为汉族八大方言中的一种呢,会说客家话的就是客家人!早在二三十年前,人员流动还不是很大的时候,河源人与梅州人用自己家乡话对话就比较困难,而河源人与赣南“纯客家”县的宁都县人用各自方言对话几乎是鸡同鸭讲。也就是说,客家话里面就千差万别,梅县人说他们的是正宗的客家话,意味着河源人讲的是假客家话,而河源人可能会说宁都人讲的是鸟语。什么是客家话?以谁为标准。方言学界从来没有定过客家话的标准,最早被学界认识的客家方言也不是粤东方言,而是赣南的方言。差别这么大,为何你讲的是客家话,他的也是?方言学界一直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客家方言是从赣方言中分离出来的,可客家方言是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大方言体系还有不少学者表示怀疑。因为,比较客赣方言的发音,还达不到把客家话当成汉族二级方言的指标。

在客家地区方言千差万别,客方言还未最终认定为一个独立的方言体系的时候,客家已经被建构起来了。梅州、河源、韶关、惠州、清远、赣南、闽西、广西、四川、台湾、香港、东南亚直至毛里求斯,有超过六千万人说自己是客家人或被客家了。

回到徐旭曾著《丰湖书院杂记》的背景。明末清初,赣闽粤边地区,特别是粤东的百姓外迁到珠三角、西江流域、北江流域和罗宵山脉及四川等地。此后,客家人与当地人对资源争夺的矛盾不断升级,土客大械斗时有暴发并不断加剧。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美国汉学界“三杰”之一的孔飞力教授指出:客家移民(西江地区与当地土人的)竞争的后果之一,便是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另一后果便是土客大械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广西发生的也只是一场大规模的土客大械斗而已。太平天国运动后,土客矛盾在广东的西江流域再度爆发,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几年时间里,有上百万客家人和广府人参与了械斗,双方死伤数十万。

械斗平息之后,双方的恩怨转到了文字上,不断有广府人对客家人进行污蔑,如说客家人是非汉人、野蛮民族、在客字右边加了个“犭”旁。而后又有“不明真象”者对客家人进行误读,其中最有名的是以下三次:

一是1905年顺德人黄节著《广东乡土历史》,引据外国传教士所编的《中国地舆志》说“客家非粤种,亦非汉种。”

二是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乌尔葛德英文版《世界地理》“ 吾粤客人,各属皆有……分大种小种两类,大种语言啁啾,不甚开化,小种语言文化,取法本地人。”

三是1930年广东省建设厅主办杂志《建设周报》第37期说到在广东有“其山地多野蛮的部落,退化的人民,如客家等等便是。”

当时不少客家名人联合起来进行反污名运动,并成立客家研究会等机构,为客家正名。正名的结果就是徐旭曾的观点得到了强化:客家人不但是中原贵族后裔,而且是最纯种的汉族人,看你们还敢说我们是野蛮人?与此同时,海外的嘉应、惠州、韶州等属社团也纷纷响应,不少社团直接将名字改成了客属某会或与之相关的名字,后来发起世客会的香港崇正总会成立于这个时期,反污名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也就是说,客家意识的推广和强化更来源于从赣闽粤边地区迁出外面的人,而不是今天说的客家腹地之赣南、闽西、粤东。强化客家这一定义并判别谁是客家人的,正是当时的那一批领导反污名化运动的客家文化名人,其中包括罗香林——客家人的学术英雄。

罗香林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在清华和燕京求学,这里不得不说另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背景:近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建构,因为罗香林也身在其中。
现代国家与我们传统时代的国家概念很不一样。大部分的中国人在民国初期并没有所谓家国的概念。以前的国家就是朝廷,是皇上家的。西方的现代国家形成也只不过是二百年左右的时间,之前也常有别的“国家”的王子来继承自己“国家”的王位的。现代国家概念在晚清被引入中国,在辛亥革命时期派上了大用场。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初始概念也在形成,其中有一个例子:一是晚清以前我们并不怎么把炎黄二帝当作中国人普遍的共同的发源祖先,我们更尊的是尧舜禹,在晚清民族建构的过程中,炎黄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民国成立后采用的就是以前没用过的黄帝纪年(民国元年即是黄帝4609年),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都认同是炎黄子孙,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文化已经形成,而这文化并非都是虚无的,相反,这是以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的。

罗香林对客家民系及其文化体系的建构,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他提出了民系的概念:汉族有八个民系,说闽南话的人叫福佬民系,说广府话的人叫广府民系,说客家话的人就叫客家民系。并划定了客家区域,还划定了“纯客县”与“非纯客”县。现在说是99%都是客家人的纯客家地区的河源也被列入非纯客县,而赣南、闽西的纯客县划定则更加随意,因为他去不了当时叫苏区的地方。罗香林通过自己的研究,基本建构起了客家与客家文化的体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谁是客家人或哪里的人是客家人大概参照罗氏的研究成果即可。

在这两大背景下,以罗香林为代表的客家学者和当时的名流们建构起了一个客家学说体系。因为迁出去的人中以梅州人居多,反污名运动又以梅州人为主力,这样一种客家意识被外迁的梅州人带回家乡,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了。

然而,直到改革的春风吹来之前,梅州的客家意识也并不强。开放后,梅州100多万在海外的人回到家乡投资、捐助,当地政府当然要配合人家文化寻根的需求,于是学界的研究、政府的主导、媒体的鼓吹、民间的热情把客家意识再次强化,而高潮就是1994年的梅州主办的第1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至此,“世界客都”梅州的地位奠定了。

相随梅州之后的是闽西、赣南,过来是四川等。黄志繁教授对赣南的客家认同过程进行研究之后认为“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

到公元2010年,河源通过23届世客会的举办也彻底的加入了这个行列,使自己成为了“客家古邑”。这些地区的人在八九十年代以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的并不多,特别是赣南,直到新世纪来临之际大多数的文化阶层也不知自己是客家。日本学者濑川昌久于本世纪初在惠州和河源做调查时发现当地人并不以为自己是客家人。而世客会的春风一过,满地都是客家人。

北京师范大学万建中教授把客家建构的过程当作是一个神话来研究。他认为,“客家不仅是一个民系或族群,也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是现代社会族群构建的元叙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客家的建构过程确实很让人振撼,因为别的族群缺乏这样的群体意识与行为,包括犹太人。所以有潮州人问:为什么我们潮州人开不起像世客会那样的会,潮州人不团结?窃以为,不是潮州人不团结,而可能是他们不需要。

什么是中国人?有中国国籍的人。海外的华人很伤心,我们没有中国国籍,但我们也是中国人。不必矛盾,法律概念和文化认同是两码事。什么是汉族人?在现代也是个法律概念,国家认定你是你就是,但也是相对的,有多少以前说自己是汉族的人把自己改成了非汉族?除了对先祖文化的认同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利益使然。谁是客家人,在没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也是强调自我认同的,当然是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的,这个历史文化基础就是赣闽粤边的历史文化。(待续)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2 23:20:48



   讲客家话,大多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相对封闭的楼屋,婚丧嫁娶饮食节日礼俗等方面诸多的相同和相似,不叫同一个民系,叫什么?很明显文章的作者在妒忌曾经经历多次迁徙之苦,及他族群歧视而形成的以团结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客家民系的团结互助,爱国爱乡。

   “客”或“客户”“客家”最初不是客家人对自己的称呼,而族外人对外迁入的客家人的称呼。意客不是主,不能享有与主同样的权利,如课税方面。太平天国时期广东本部的土客械斗结束后,当时当地的客家人才自己称自己为“客家人”。而此称呼当时及一百多年内并没有推广到客家人居住的所有地区。“讲涯话的”,这是各地客家人最初对自己的普遍称呼。所以,二三十年前,由于客家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海外华侨回国积极投资参加祖国建设,客家这个群体受到学术及政府的重视,而得到大力宣扬,许多讲客家话,行客家风俗人“涯人”,此时才知自己是客家人的很正常。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2 23:21:10

本帖最后由 Kejiashan 于 2013-3-12 23:29 编辑


   
      文章作者明显在妒忌客家人的团结。记得,2011年在广西北海召开第二十四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前,有人激动地跟我说:是不是其他族群或其他民族也要搞一个这样的大会?我答:民间集会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有何不可?如果想。事实上,广东潮人也已在仿照客家人的做法,开过两届世界潮人大会。无论哪个族群,哪个民族,如果集会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承优秀文化,并推动各地经济的发展,让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有何不好?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2 23:21:44

本帖最后由 Kejiashan 于 2013-3-12 23:34 编辑





         了解客家人特殊历史的都会深知客家人的团结是自然和必然的。因为对一个处在自然和社会条件都不是太有利地位的族群,只有团结,才能战胜天灾人祸,维持家族及整个族群的生存;只有团结,才有整个家族和族群的发展进步。

温涛 发表于 2013-3-12 23:57:48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也愿意听你一家之言。其实以前不叫客家人,就像一个新生婴儿在半岁前没取名字一样,虽然没有名字,不能说他就没有生下来。

曾建中 发表于 2013-3-13 00:46:26

我同意温涛哥的见解,东西是先存在才要命名的,名字也是可以变的,只要有认同感就是客家人。:victory::victory: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11:54

严格说来,我也是一个被“客家”的“客家”人,真正的客家,只在珠三角地区西江一带,后来涵括惠州,再后来是梅州,河源紫金一带,再后来就是泛客家了。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16:53

:lol有一个香港新界的客家人听了龙川人的话后就说,龙川的话比广州话还难懂,如果说龙川话是客家话那广州话也是客家话?
其实,那个新界客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客家话也是有其特点的,龙川话确实大多数符合客家话的特点,与听不听的懂无关。

但是我讨厌,把一些非客家话,硬套入客家话。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19:50

http://bbs.jxnew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3/09/130649ycggyzgr69yrlerc.jpg

http://bbs.jxnew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3/09/13063933263sa812a867sq.jpg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3 21:20:35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11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严格说来,我也是一个被“客家”的“客家”人,真正的客家,只在珠三角地区西江一带,后来涵括惠州,再后来 ...



      楼主好像专转发否定客家人的文章?作为客家人与客家人有过节?或是不高兴自己“被客家”?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22:36

我被客家的历史可能比你早,但现在是正宗客家人了。有啥过节?就事论事。泛客家不利于客家。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24:57

我的观点是,如果台山客说自已客家是正宗,惠阳客不敢说正宗,惠阳客说自已才是正宗,紫金客不敢说自已正宗,梅县客现在说自已正宗,所以被嘲笑了,但如果你一个赣州客嘲笑梅县客说自已才是正宗,全世界人都笑了。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3 21:25:05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个香港新界的客家人听了龙川人的话后就说,龙川的话比广州话还难懂,如果说龙川话是客家话那广州话 ...




         不喜欢可以不理睬,但不能因此说客家人不存在,或只有部分地区部分人是客家人。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3 21:26:55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被客家的历史可能比你早,但现在是正宗客家人了。有啥过节?就事论事。泛客家不利于客家。



                              我的祖先是客家人,我们以自己是客家人为荣。

30000 发表于 2013-3-13 21:28:18

Kejiashan 发表于 2013-3-13 2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喜欢可以不理睬,但不能因此说客家人不存在,或只有部分地区部分人是客家人。

你这是泛客家主义,我不欣赏。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与被客家: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