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留贤名 文化传承见真章——追忆程贤章先生
笔耕不辍留贤名 文化传承见真章——追忆程贤章先生[ 文字:程贤章收藏陈列室 | 图片: | 编辑:广外宣 ]
http://news.gdufs.edu.cn/article-79669.html
[ 提交:2013-03-01 15:24:06 | 审核:2013-03-01 16:27:40 | 点击:720 ]
程贤章,男,汉族,1932年生于印尼雅加达市,6岁回国,广东梅县人,中共产党员。程贤章先生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广东文学院院长,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是一位高产作家,在广东文学界乃至全国文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他从事文学创作近60年,全部心血书写讴歌新中国的伟大进程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创作出版长篇小说10部、中短篇小说40多部(篇)、报告文学集2部、随笔集1部,共计600多万字。
程贤章被认为是客家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具有独特的岭南风格和客家特色。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彩色的大地》(与廖红球合作)、《青春无悔》、《神仙•老虎•狗》、《胭脂河》(与王杏元合作)、《围龙》、《大迁徙》、《长舌巷》、《仙人洞》和随笔集《我说红楼》等。其中长篇小说《彩色的大地》、《胭脂河》、《围龙》被改编成电视剧。《胭脂河》获全国电视剧松蕾杯一等奖,《神仙•老虎•狗》、《围龙》荣获广东省第三、四届鲁迅文学奖,与廖红球合作的报告文学《大亚湾的诱惑》、《梅江舞彩虹》分别获《人民日报》报告文学一等奖、二等奖,与林雨纯合作的《板田巨变》获 《人民日报》报告文学三等奖,长篇报告文学《一位大学校长的改革观》,较全面地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2000年到2008年间所经历的两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入选“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
退休后,写作、读书、收藏三件事使程贤章的生活过得丰富而充实。他不仅创办了全国闻名的作家庄园,还继续坚持文学创作。尤其在担任广东文学院院长期间,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培养青年作家,对文学院的改革和推动长篇小说创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作协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热心培养扶植文学青年,在广大读者中享誉甚高。从60年代起,程贤章培养的作者就有蔡洪声、钟缨等;而后又培养出廖红球、展锋、戴胜德、丘超祥等知名作家;80年代初,他关注梅州的“寸草”文学社,培养出像陈健、刘军、刘玉娟等一批文艺骨干。程先生一直关注客家文学的研究与创作状况,其所提出建立客家文学院的设想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国客家文学院于2012年12月落户梅州。
程贤章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其作品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退休之后,程先生依然发挥其充沛的才华和饱满的创造力,主编了多部文学巨著。2010年程贤章与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等合编250万字的《中国治水史诗》正式出版。程先生不顾个人年事已高,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并且利用自己的“作家”资源、联系动员组织全国重量级作家共同创作,并最终向大家奉献了一部“中国治水的史诗”,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2012年,抱病中的程先生又主编了一部旨在加强国民海洋主权意识、了解中国海洋文化及其发展史的大型文献性纪实图书《中国海洋轶事》。2012年,11卷本的《程贤章文集》正式出版,这是对程贤章50多年来辛勤创作的总结,也是客家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程贤章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高度的自觉和全心的奉献。他曾说过:“我是文化人,我只知道我是在收藏文化,只藏不卖,只捐不卖。”程先生把他所收藏的的1008项文物珍藏品慷慨捐赠给广外,藏品的内容涉及文房四宝、古籍图书、文档资料、钟鼎彝器等多个领域,不但种类丰富多样,而且颇具文化价值。我校于2010年建成程贤章收藏陈列室对这批珍贵藏品作专门永久的保存,并对其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价值作更深层次的挖掘、鉴别与展示。程先生对此也颇感欣慰,他认为他所收藏的古籍及文玩藏品总算找到了最理想的归宿,让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在广外生生不息地传承与发展。
程贤章先生的逝世,是广东文坛的重大损失,是客家文化的重大损失。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愿在程贤章先生的影响下,我们共同为文化传承而努力。
http://news.gdufs.edu.cn/article-79669.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