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宁(我们):昌哥在赣南旅沪同乡会上的讲座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13-2-25 12:37 编辑2013年2月22-24日,赣南旅沪客家联谊会(www.gnklh.com/)会长扩大会在浙江湖州安吉风景区举办,客联会特邀昌哥作此讲座,他以一问八答的方式,精简而到位地讲述了赣南客家的相关话题。
赣南旅沪客家联谊会有会员2000多人,成立已有6年之久,是在民政机构登记注册了的民间社团,每年一次的在沪成员大会,参加人数最多时达到800多人,各类在沪赣南、乃至其他地区的客家或非客家的朋友都在此叙乡情,寻求合作,因为大家都知道,乡亲间的合作是可信的。
参与2013年会长扩大会议的人员有34名,多为赣南在沪精英兼客联会负责人、各县常任会长,晚饭后的安吉大溪村,屋外雪风清凉,农家旅馆的屋内,酒酣耳热的各乡亲,静心听了讲座,没曾想到是这般的有兴致,这么的反响热烈,足见乡情乡谊胜过很多。
兹略述于下:
(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随拍)
客家文化体现在:历史文化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
1.我们是什么人?
血统,客家话,自我认同。三者居其二则为客家人。
章贡区和信丰嘉定镇也是客家人,虽然他们讲西南官话,但因为他们血统是客家,心理认同是客家。其他95%的赣南人则三要素都具备,更是纯正客家人。
客家形成有“中原说”和“土著说”(百越),但从Y染色体基因研究和各姓氏族谱的大量研究表明,80%的客家人的是源自北方,从赣南客家的堂号和门匾也可看出。
2.我们是有根脉的人
筚路蓝缕的迁徙路,红色赣南是摇篮。
从客家迁徙路线和五次迁徙说起: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此次迁徙说明了客家曾途径鄱阳湖流域和太湖流域。但先秦之前,赣南被提及的还有《山海经》称之为赣巨人的生活在南康,称为山都木客的生活在兴国。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石壁葛藤垇的传说),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结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赣南的大姓多在此阶段产生,查看家谱就知)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赣南等处客家人抵抗金和元的入侵到最后)
第四次:明末清初(迁海令),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客家大本营向外迁移,赣南敞开胸怀接纳了回迁的闽粤新客家,此次迁徙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孙中山远祖孙俐墓在宁都,以孙中山家族迁徙路线为例;赣南新客产生,新客入市镇经商和如偏远山地开垦,铜鼓,修水等赣中北客家)
第五次:受广东“西路械斗”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等地。大量迁播海外,下南洋。
“西路械斗”和赣南接纳返迁新客家,可看出族群间的争斗和同族群人的兄弟情义之区别。
3.我们是有信仰的人
多神信仰,万物有灵:信地方神灵,社官“社公”、树神,石头神,认高寿有福之人为契爹契嫒
祖宗崇拜:重宗族,祭祀,族谱,族规,风水(杨筠松,赖布衣)重视天人合一,依理行事,二次葬
如:宁都县洛口乡南岭村卢氏就有一个总祠,四个分祠和两个支祠;
上犹县营前镇压黄氏除有总祠外,还建有四个分祠。
赣县夏府村的戚氏宗祠,
宁都洛口乡灵村的丘氏宗祠,
南康凤岗的董氏祠堂等等就是代表
体现慎终追远,经世致用。
4.我们是讲唐宋古韵话语的人:
赣南客家话
古汉语之“活化石”,古敦,多元而一体从整体上来说,分为“中心片”和“环形片”两大层次。
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中心片以元明时期从赣中迁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时期迁入的北方居民为核心,在语言特征上与赣中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环形片内部,又可以再分为宁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
*宁石小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环形片的宁石小片基本上以晋至唐宋时期迁入的居民为基础,保留着唐宋语言的基本特点。
*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的西北部;散形片是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集中的地方,他们迁来的时候就自成村落。
*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环形片的交接地带,即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它们既有环形片方言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点。交叉小片是几个时期迁入的居民聚居之地,但又受明末清初移民的影响较大。
*章贡区的西南官话(中国七大方言:北方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的别称:在广西叫“新民话”或“嘛介话”;在四川叫“土广东话”;在江西亦常称作“老表话”。.
5.我们是有文化的人:
*民俗活动众多:祭祖、宁都竹篙火龙节、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娘”,门匾文化(上犹)、游神、割鸡、傩戏、挂添丁灯、放添丁炮,舞香火龙。
门匾举例:
姓 氏 门榜题字 姓 氏 门榜题字 姓 氏 门榜题字
凌 冰清流芳 叶 沈根传芳 尹 天水流芳
温 太原世第 黄 江夏源流 徐 东海传家
邹 东鲁名家 李 陇西传芳 康 京兆世第
钟 颍川长流 罗 豫章鸿发 曾 鲁国遗风
王 世泽三槐 孔 圣裔仁居 周 濂溪世第
蔡 西山仰止 张 曲江流风 林 梅鹤风标
*民间歌曲丰富:赣南民歌高亢刚健,朴实无华,有山歌、灯歌、风俗歌、宗教歌曲、小调、号子、儿歌等;
兴国山歌以兴国最典型,但邻近的赣县、宁都、石城、瑞金、广昌甚至能找到更原始和多彩的兴国山歌,所以,兴国山歌不仅存在于兴国一县,还广泛存在于周边县,它是赣南山歌的代表性民歌曲种。
举例:《打只山歌过横排》:“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体现赣南客家人的放达和豪迈。
*民间戏曲、音乐还有:于都唢呐、采茶戏(影响到周边地区的采茶戏)、安远大堂音乐、龙南特种高腔山歌“过山溜”、于都古文、宁都道情、东河戏。
*灯彩舞蹈: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九狮拜象”、
* 民间艺文:纸扎,木雕石刻,刺绣(童帽,腰带,袜底等)
6。我们是有精神的人:
吃苦耐劳
艰苦奋斗(逢山开田,遇水搭桥的开埠,吉隆坡叶亚莱,客家人开埠,广府人兴埠,潮汕人旺埠)
拼搏开拓
爱国爱乡
溯本思源(祭祀炎帝黄帝,参与的人中客家人最多)
克勤克俭(朴实无华)
崇文重教
精诚团结
忠义孝顺
乡土意识
纯朴务实
特立独行
任劳任怨
不怕挫折
不图个人名誉地位
名人眼里的赣南客家人
a.苏轼曾:“亢志厉节”
b.李太初:“劲健尚义”
c.文天祥:“人物之亢健,不可以形威慑,而可以礼义动。”
d.中国共产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朱毛红军暨赣闽苏区人民以卓尔不群的客家英雄性格,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e.英国学者布肯顿在《亚细亚人》一书中: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等优点,赞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最后认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
f.日本著名学者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系,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
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等地日军进犯前方村庄时,先得探听清楚,若是客家村庄,先要告知部下,悄声而过,以防客家男女老幼妇孺皆挺身拼死抗击之。
8.我们是有革命拼劲的硬颈的人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起革命的领袖大都是客家人。
*太平天国革命的领袖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群、石达开,罗大纲、秦日纲、李秀成、陈玉成,包括后来总理朝政的洪仁轩都是客家人。客家女兵“大脚蛮婆”。
*辛亥革命:孙中山是客家人,其先祖孙利在江西赣州的宁都县(有孙利墓为证)他既会客家话,也会广东白话。(上海的中山路,逸仙路,晋元路:淞沪抗战守卫”四行仓库的将领)。
*土地革命时期的朱德、陈毅、叶剑英等一大批领袖人物都是客家人
在赣南、闽西三十万红军绝大部分是赣南、闽西籍客家人,经过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最后所剩才几千人。兴国有名有姓的烈士达 2.3 万人,兴国就有 54 位将军,江西赣南十八个县(市、区)中为这场革命牺牲了 11.8 万人。
原因:
一是穷则思变的强烈愿望。
二是志在四方的闯荡性格。
三是人人平等的大同思想。
四是为民请命的造反精神。
9。我们是一家人
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民系,天下客家一家亲。每一位客家人,应当遵循古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客家人,每一客家人,都是一张客家文化名片,让世人认识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作中华文化的守护神,今日我只为各位代言者,而在座各位才是真正的践行者,身体力行于客家文化之人。
别家老乡会更多的是地域意义,我们的老乡会是有文化意义,有精神意义的。
顺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发财如意!
谢谢!
客家认同感强对我们加强合作,互相帮助有好处! 回复 2# linqifeng
哇!写得那么详细,了不起哦!赞!{:1_1:} 写得那么详细哦。果然是才子,了不起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