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地客家话的介音
本帖最后由 huangvudik 于 2012-12-19 10:15 编辑对应普通话翘舌音的中古(章知组而毫无精庄组的字?)三四等字,-i-介音的保存和丢失,不仅各韵不一,而且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各地也不同,所以这里专题讨论下,包含白话音:石shak(对应闽南话siah)赤tch'ak(ts'iah)正tchang(tsia~)勺shok(siah)车tch'a(ts'ia) 本帖最后由 huangvudik 于 2012-12-19 16:15 编辑
还有:正声成城程(对应闽南话ia~)。另外,闽粤赣边区的客家大本营,哪些县市区分tch/tch'/sh(或拼作zh/ch/sh)和ts/ts'/s,可有具体说明?日母字,在闽西七县,是否都有介音?长汀话是否只有一类韵,且全部保留介音,如:善禅闪陕扇蘸?闽西其他县呢?各地都读:畲ts'ia族? 本帖最后由 怡保客 于 2012-12-19 23:15 编辑
且不說莊組這個特例,普遍上是因為章組和知組三等的捲舌、舌葉聲母將i介音吞去。
從有限的資料看來(長汀、寧化、武平、連城),“聲、正”沒有i介音;“尿、熱(連城此字韻母為i)、年、肉(寧化不明)”有i介音。 有zh ch sh 和 z c s 两套塞擦的客家话有五华、兴宁、大埔、丰顺、英德、连南、佗城、揭西、陆河、漳州地区、连城、长汀等等。
本帖最后由 huangvudik 于 2012-12-22 14:39 编辑
福建存在舌叶音tch/tch'/sh的,包括周边的非客家县,主要有:清流明溪永安三明沙县将乐顺昌连城…武平上杭永定和宁化则不分 本帖最后由 怡保客 于 2012-12-22 16:42 编辑
從這些地區知章三等i介音的缺失看來應該也是曾存在過舌葉音/捲舌音的。(比如梅縣客語,洋人的客語詞典、白話字聖經到今天不過一百年而已,然而其記載中的舌葉音在今天已消失得乾乾淨淨)
知章組三等i介音應該算是閩語和客語的其中一個分別。(不過本人也曾從台灣的客語論文得知部分大埔客語完整保存知章組三等i介音,和台灣閩南語最大的差別是知章組聲母是舌葉音而已) 这跟大埔是潮州府的或脱不了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