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gang 发表于 2012-11-11 01:56:04

[客家新聞雜誌]我在泰北的日子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11-11 08:44 编辑

大陸地區需下載突破封鎖軟件,才可看youtube視頻
下載突破封锁软件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ad3348a1-e307-11e0-8b58-0015c55db73d/

http://www.ziddu.com/download/16922128/U1017.exe.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uOqSDp7hk&feature=relmfu
泰北孤軍後裔 堅持學正體中文

http://news.gpwb.gov.tw/p/b_F0101/20120826/d082608.jpg
異域泰北難民村華語學校,堅持以注音符號學習正統漢字,孜孜矻矻地傳承中華文化,共譜泰北華語教育的一頁奮鬥史。(記者黃朝琴攝)

記者黃朝琴/專題報導 遙遠的異域泰北荒山叢莽,現有90多個難民村,當年大陸撤退的孤軍不論生活多苦,都不忘本地蓋起簡陋的中文學校,多數泰北難民村華校再窮再苦,也不願接受中共資助;在教育政策上,始終堅持以注音符號學習正統漢字,也幾乎都看得到「禮義廉恥」四個字。這群華裔子孫孜孜矻矻地傳承中華文化,共譜泰北華語教育的一頁奮鬥史。 8月中旬有緣重返作家柏楊筆下的泰北「異域」,前進清萊省走訪美斯樂、滿星疊、孟安、滿堂、名模等五個難民村,落腳在這些村落的孤軍後裔們,白天依泰國政府規定上泰語學校習泰文,當天色漸漸昏黃,他們則匆匆趕赴華語學校「補習」中文。 「學習是燈,努力是油;想要燈亮,必須加油!」這兩行標語寫成斗大的字,貼在清萊府「建華中學」教室門口,也許是歷經風吹雨打,顯得有點斑駁。一群剛從泰國學校放學還來不及吃晚餐的華裔學童,搭上家長駕駛的拼裝貨車,風雨無阻趕來上華文課。 現任滿堂村村長、建華中學校長朱希田告訴我們,該校原是創建於民國43年的「難童小學」,以前只有茅屋,後來才建了磚瓦校舍,這也是泰北最早的華校,村民篳路藍縷建校至今達58週年,已有幼稚班、小學及國中部。 當年「雲南反共救國軍」分為三軍、五軍,長期擔任兩軍參謀長的陳茂修將軍,在2001年號召籌辦「建華綜合高中」,讓無法赴臺灣的初中生有了念高中的好場所,許多臺灣老師也前往支援教學,現任校長黃通鎰就是從北一女化學老師退休後,轉赴泰北繼續奉獻,服務國軍後裔,他還將近年薪資所得30萬元捐贈設置電腦教室,近年該校還設有「公費師範班」,讓泰北各中學推薦有意獻身杏壇的學子免費就讀,未來分派至泰北各村落教學。 昔日五軍軍長段希文希望設置一所學校;長期追隨段將軍的王文華上校,被指派擔任孟安村村長後,奉命創立「孟安小學」,後來臺灣人來此設置聖心觀音寺,長期贊助該校,因此改名為「聖心中學」。 聖心中學校長王紹章表示,創辦初期,學費只有5元泰幣,但許多孩子卻仍拿著家裡努力掙出的一小包白米或一隻雞當做學費交給學校,眼神透露對學習、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家長都清楚學習中文是未來出路。 「滿星疊」這個優美的名字,彷彿看到滿夜的星光燦爛。作家柏楊筆下《異域》的泰北孤軍及其後裔,就住在這裡。實際上,滿星疊是Ban Hinteh的泰文譯音,意思是「石頭爆裂的村莊」,那是個酷熱到連石頭都曬裂、不宜人居之地。 滿星疊大同中學近年獲得外部愛心捐助,學校設備、師資獲得改善,不僅有大禮堂、教學大樓,圖書室館藏也獲得來自臺灣的愛心捐贈,學生還多達900多人,吸引非華裔學生來學中文,滿星疊不再唱悲歌,逐漸走出艱苦的難民村。

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Xeut3OMJo83bj7NmgTAG01TXR%2F0Dq21ndTtdl76%2Bc54AO5FdqvjhLcqD4nByc7xmpQSPN%2BFCVk2TGkVxlFdv5I%3D

客家電視台

http://www.hakkatv.org.tw/

客家新樂園

http://activity.pts.org.tw/hakka/hotmusi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新聞雜誌]我在泰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