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渐渐消失的文化遗传-大家来写下最特别的客家名词
我自己是个客家人,不过我们这个分支的语调与很多传统客家都不一样,比较接近广东的粤语。在社会上漂迫久而久之便渐渐的对自己的母语生殊了,有点惋惜,一来是因为社会发展形式所致,二来离家远了,身上就越来越少家乡的气息。
现在写此贴即是为了挽回家乡气息,我要推荐的客家单词是
灶下
这词是我小时候听到过的词,表示厨房的意思。但慢慢的就淡忘了。
某一年过年回家走亲戚时,又无意间听起的,一下子体会了母语的亲切。 客家人的灶下曾是全屋最热闹最重视的地方。 有些是文字,有些是语法,有些是发音,很有特色的很多,不同地方又不同。
我这里的客家话也受粤语影响较大,有比较多粤语词汇,如揾、劏。
客家特色的有:
转屋、嫽、阿哪(读nó,哪里,一般客家话说奈tiàng)、……。
灶下(灶前、灶前下)--厨房
灶坣(音同搏)--供人坐的小矮墙
灶头--灶炉
灶烽--火灶
灶烽角--厨房灶炉堆放柴草的地方
灶炉盘--堆放炉灰的地方
灶背径--灶头与墙之间的一段狭小空间,多站于此煮菜做饭。 转播微博http://app.qlogo.cn/mbloghead/e12ba661a8eca7f74caa 在深圳惠阳一代,灶头都是11层砖砌成,师傅说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取其11层高生生不息之意。今天砌灶头都是外地人,不懂这老规矩。 支持一下:@ 灶炉坑——灶前方 暂时存放炉灰的地方。
灶炉格——灶子一侧用于烘干湿鞋的地方
灶额——灶前方上面
灶空前——灶前方
樵角——摆放柴火处。 灶眼——旧时的大灶用来排烟和多余火苗的出口,可在灶眼放一个瓦煲,利用多余的热量烹煮食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