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
祠堂 祠堂,记载的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的繁衍史。古往今来,绝大部分地区的中国人都会修建祠堂,主要是同个姓氏宗族的族人用做祭祀祖先的场所。在笔者看来,全国最热衷修建祠堂的,恐怕还是要数包括海陆丰在内的粤东地区,尽管1949年以来,曾多次遭受重大打击,但是这个区域的传统宗族观念仍然非常强。尤其是海陆丰地区,不仅各大小姓氏必有祠堂,而且许多大姓氏里面,还分有总祠和诸多分祠。例如笔者,有“份”的祠堂至少有四五座。对于海陆丰人来说,祠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乡人在与人发生争执时,会提出到祠堂去烧香赌咒发誓,以证实自己的清白,由此可见祠堂有多神圣。传统上,海陆丰人以自己身后能入祠堂,把名字刻在祠堂里受供奉的“神主牌”为荣。如果宗族宣称一个族人死后不能入列祠堂,那基本上是等于已将其彻底逐出本宗族。
旧时,祠堂往往是一个村庄最为坚固的建筑,它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都是选用最好最奈用的,所以一座祠堂往往可以存在几十到几百年,历经风雨雷电及战火的侵袭而不倒塌。
海陆丰有许多自然村是单姓村,一个村子的人都是同一个祖先传承下来的,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所以也就一村人共有一个祠堂。因此,海陆丰几乎一个自然村就有一个祠堂。这些祠堂大多有一百多年至数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海陆丰人,如果出门在外遇到同姓,大家又恰好同属一个祠堂的话,那么,一种同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血缘的认同也随之而来,最后彼此自然而然就会亲近起来。
笔者的村子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名叫石禾町村,是一个不大的粤东小村庄,村里人都姓罗。它背依陆河县城最著名的名山——火山嶂,前望陆河人的母亲河——螺河,又挨着县城边上。近几年,陆河县新建的环城北路在村后横穿而过。这样发展下去,估计以后我们村也会被县城“吞”进去,成为属县城一部分的“城中村”。
石禾町村的祠堂座落在村东头,是旧式的上中下各三进的大瓦房。这座祠堂本来身处一座大型围龙屋里面,是它的中心区域,村里人的民居则围着它在左右两边及后散开。不过,石禾町这座围龙屋已经于上世纪60年代起被陆续拆除掉了。现在,还能从四周的残余建筑中,窥得围龙屋当初气派的建筑结构。 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初期,祠堂一直是石禾町村最气派的建筑。可以说,这里就是石禾町的“中南海”了。它是石禾町村的政治文化中心,村里有什么大事,那些村里的大小头头们都会聚在这里商议。改革开放后,石禾町村的村民纷纷建起了楼房,从而使这小小的祠堂显得有点不入时了。不过,现在要是遇到农村自治选举、清明节集体祭拜祖先、迎神送佛等村里的“公事”,还是要到祠堂举行才行。因为只有祠堂才够大够宽畅,而且能被村里各色人等接受。
石禾町村祠堂的前头,有一个呈T字型的大禾町,大概相当于一个四五个篮球场大吧,最早是用石头铺起来的,后来改用砖,再后来改用混凝土。对于石禾町村的村民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天安门广场”了。每年年初二,村里人在祠堂里祭完祖先以后,都会在大禾町大放鞭炮,那持续不断的响声,远近几里都能听到,鞭炮带起的大股烟雾也直冲云宵。以前,一般经济好的年份,打的鞭炮就多。因为村里外出挣钱的人挣得多了,就会买多点鞭炮献给祠堂。
以前村里人还喜欢在祠堂门前放露天电影。一般是过年的时候,或者平常谁家有喜事的时候,比如婚嫁、贺寿等。每到有放露天电影的时候,村里人都拖家带口,纷纷从家里搬凳子过来。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在夜幕下,全村老小都坐成一排排,聚精会神地看电影。想起当年那种场景,至今仍觉得很有意思的。不过,这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露天电影早没放了,村民们都在用电视或电脑看电影。这两年好像又时兴唱戏。每逢春节前酬神的时候,村里主事的人就会从江西或陆丰那边叫来戏班子,在祠堂门前的大禾町上搭个台,然后唱上几天几夜,也能吸引到四乡八舍的人从大老远赶来观看。当然,前来观看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
石禾町村这座建成数百年的旧祠堂(中间曾多次修葺),已经于2011年端午节后因破败不堪而被拆除掉了。现在正在旧址上,在保持原来的分金坐向(地基)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建新的祠堂。目前新祠堂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已经建好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今年内会“转火(落成)”。陆河人把祠堂重修落成叫做“转火”。那一天,原则上要求所有有份的“男丁”都要回去参加,还会用长长的白布,牵到山上去,叫做“牵龙”。最后,还会给每户人家发一盏马灯(船灯),意思是指人丁兴旺。
对于祠堂来说,每年春节的年初二是最为热门的日子。那一天,按惯例,祠堂每个有“份”的子孙后代都要回祠堂祭拜。以前,八九十年代时,每家都会带鸡、鱼等祭品去,最后会摆成长长的队例,也不知道祖宗吃不吃得下这么多。近年来,随着信守传统习俗的老一辈人逐渐逝去,新一代人已经越来越不重视这些了,所以摆在祠堂供桌上的祭品也一年比一年少。
中国人向来是讲究落叶归根及认祖归宗的。对于海陆丰人来说,不管漂泊到哪里,内心深处都会有回自己祠堂看看的愿望。海陆丰是个侨乡,陆河更是有“海内一个陆河,海外一个陆河”的说法。我们村子里出去的海外及港澳台同胞也不少,所以祠堂不时会有海外(主要是台湾、香港、东南亚)的后裔回来祭拜。尤其是八十年代刚刚打开国门的时候,经常会有台胞回来祠堂祭祖,至今仍不时有人回来探访和祭拜。
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社会稳定所不可或缺的一套民间体系。可惜,1949年以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宗祠文化曾遭受致使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宗祠文化才又逐渐走向复兴。笔者相信:宗祠文化的复兴,将会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2012年9月26日于深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