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9-16 19:16:51

第十届客家话研讨会 2012年9月18日在成都举行

承办单位是 成都信息

是 兰玉英,曾为志老师在悉心筹办。

指日可待。

会跟进报到。

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 会 议 手 册 中国·成都 二○一二年九月

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2年9月18-21日地   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天伦国际大酒店主办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区政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成都市龙泉驿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单位: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龙泉驿区客家联谊会四川省蓉东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任:彭钚铀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副主任:蓝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李天久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会长      黄晓靖成都市龙泉驿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林泓成都市龙泉驿区社科联副主席刘晓双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廖思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龙泉驿区政协委员      曾本兴成都市龙泉驿区客家海外联谊会会长      朱世荣四川省蓉东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委 员: 兰玉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李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办公室主任曾为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讲师杜毅成都市龙泉驿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向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      刘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讲师 会议日程安排
日期内容地点
9月18日10:00—23:00报到天伦酒店大厅
9月19日上午7:30—08:00早餐天伦阁餐厅
9:00—09:50开幕式天香阁二楼泰晤士会议室
09:50—10:20合影茶叙大厅前天香阁二楼休息区
10:20—12:00第一场大会报告天香阁二楼泰晤士会议室
12:00午餐天伦阁餐厅
9月19日下午13:30乘车考察洛带天伦酒店门口
14:00—16:00洛带考察活动洛带
16:00—18:00第一场分组报告第一小组 博客小镇书院会议室第二小组 博客小镇书院会议室
18:10—19:00客家坝坝宴土楼后街
17:10-19:00博客之夜文艺晚会土楼广场
9月20日上午7:30—08:00早餐天伦阁餐厅
8:20—09:40第二场分组报告第三小组 威尼斯会议室(二楼)第四小组 波尔多会议室(二楼)
9:40—10:00茶 叙天香阁二楼休息区
10:00—11:00第二场大会报告天香阁二楼泰晤士会议室
11:00—12:00闭幕式天香阁二楼泰晤士会议室
9月20日下午14:00乘车去参观熊猫基地天伦酒店门口
18:00晚餐天伦阁餐厅
9月21日上午7:00早餐天伦阁餐厅
7:30乘车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天伦酒店门口
12:00品尝火锅金沙蜀一香火锅店
9月21日下午离会
   会务组联系人:曾为志15008241626   杜 毅18030515789兰玉英13882029057 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 会 议 议 程 开 幕 式2012年 9月19日 9:00—9:50天香阁泰晤士会议室(二楼) 主持人:黄晓靖(成都市龙泉驿社科联主席)一、致辞1.领导致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领导致辞    成都市龙泉驿区前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阮立福致辞    2.专家致辞    四川省语言学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邓英树教授致辞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如龙教授   台湾南台科技大学钟荣富教授致辞二、全体合影地点:天伦酒店大厅前 第一场大会报告 2012年9月19日上午10:20—12:00天香阁泰晤士会议室(二楼)注意:大会发言每位代表报告论文时间为15分钟,讨论时间为5分钟;小组发言每位代表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讨论时间组长灵活掌握。 主持人:严修鸿(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李如龙(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客家方言的类型特征2.罗美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所研究员):客家语言反映的客家文化风貌评议人:刘纶鑫3.刘纶鑫(江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西上犹社溪江头方言的特殊语音记要4.廖俊龙(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语言接触下的词缀变化——以台湾诏安客语为例5.朴正俸(韩国籍,博士,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宋伶俐(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凉水井客家方言词汇使用情况调查评议人:钟荣富                  第一场小组讨论2012年9月19日下午16:00—18:00(中间休息十分钟)博客小镇书院会议室                     第一小组 组长:陈晓锦1.徐贵荣(台湾中央大学客家语文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客家话古章组擦音读唇齿擦音f的现象探讨2.彭盛星(台湾桃园县平镇国民中学退休校长): 广东兴宁新圩彭姓客家话与源流语言的语音比较3.何纯惠(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生):长汀涂坊(红坊)客家话语音特点简述评议人:严修鸿4.侯小英(广东嘉应学院文学院讲师):河源水源音蟹流合流现象探析5.严修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客家话见组细音演变的起点评议人:徐贵荣6.孙红举(西南大学文学院讲师):重庆荣昌盘龙镇客家话方言岛音系7.付新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陕南商洛客家方言入声演变的特点8.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肖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西昌黄联客家话入声研究评议人:兰玉英 第二小组 组长:练春招1.胡松柏(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江西铅山太源畲话与赣语铅山话语音接触演变的考察 2.林清书(《龙岩学院学报》主编,龙岩学院教授: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评议人:罗美珍3.黄小平(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客赣方言几对同族词的本字考证4.谢婷(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兴国客家方言词汇的内部分歧5.左福光(四川宜宾喜捷中学退休教师):客家方言跟四川湘语特征词比较评议人:温美姬6.张倩(中山大学研究生):信丰县铁石口客家方言古浊声母上声字今读考察7.阳蓉、庄初升(中山大学 中文系)南雄市坪田话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及历史层次8.凉水井客家话词汇变化举要闵卫东(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评议人:胡松柏 第二场小组讨论(用投影仪)2012年9月20日8:20—09:40波尔多小会议室第三组小组组长:林清书1邱湘云 (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所副教授):台湾海陆与四县腔客语词语差异2.吕茗芬 (台湾中山大学):高雄縣杉林鄉客家話記略 3.杨璧菀 (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贺州客家话的地理分布评议人:陈晓锦 4.张屏生(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语辞典》的音系及其相关问题 5.蓝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院长):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客家方言研究6.兰玉英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教授):四川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归属评议人:钟荣富 第四组小组 组长:徐富美威尼斯小会议室 1.陈晓锦 (暨南大学教授)张淑敏(暨南大学研究生):大埔方言“得”字的用法2.江敏华(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客家话动词后的“倒”(to3)——历史及跨方言的考察评议人: 李如龙3.徐富美(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台灣客語的隱性“我者”句式4.黄婷婷(嘉应学院文学院讲师):丰顺客家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在嗰”及其相关成分5.黄映琼(广东梅州嘉应学院) :梅县方言中“来”的特殊用法评议人:江敏华       第二场大会报告2012年9月20日10:00-11:00天香阁泰晤士会议室(二楼) 主持人:张屏生1.钟荣富(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教授):河婆客家话的声调2.练春招(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岭南文化中心):客家方言“牯”探3.温美姬(嘉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客赣方言量词比较研究——以梅县话南昌话为例评议人: 胡松柏 闭幕 式 2012年月20日上午11:00—12:00天香阁泰晤士会议室(二楼) 主持人:蓝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院长、教授)1.小组长报告讨论情况(每人6分钟左右)2.专家总结发言(20分钟左右)南昌大学教授刘纶鑫教授总结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罗美珍研究员发言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发言3.自由发言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兰玉英教授致答谢辞(5分钟)5.下届会议举办地负责人讲话(5分钟)6.龙泉驿区社科联主席黄晓靖宣布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 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会议研讨会论文目录 大埔方言“得”字的用法   陈晓锦 (暨南大学教授)张淑敏(暨南大学研究生)客家话鼻音韵尾的发展陈秀琪(台湾中央大学语所副教授兼所长、博士)湖南黄金洞客家话语音研究戴伶伊(台湾中央大学客语所)陕南商洛客家方言入声演变的特点付新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长汀涂坊(红坊)客家话语音特点简述      何纯惠(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生)河源水源音蟹流合流现象探析      侯小英(广东嘉应学院文学院博士,讲师)江西武宁畲话的源流分布、语言特点和语用状况胡松柏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博士)丰顺汤西客方言亲属称谓的形式特征 黄彩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外省客家话研究:台湾南投国姓陆丰客话记略 黄美珠(台湾国立中央大学 客家语文研究所)丰顺客家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在嗰”及其相关成分 黄婷婷 (嘉应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客赣方言几对同族词的本字考证      黄小平 (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梅县方言中的事态助词 “来”黄映琼(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客家话动词后的“倒”(to3)--历史及跨方言的考察江敏华(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台湾客语指代词“恁”惯用语的构式化探究赖文英(台湾.静宜大学助理教授)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客家方言研究蓝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四川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与归属   兰玉英曾为志 刘洁 向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教授)客家方言的类型特征      李如龙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客赣方言擦音化现象初探 李庭慧(台湾中央大学客家语文研究所研究生)语言接触下的词缀变化――以台湾诏安客语为例 廖俊龙(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博士生)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林清书 (《龙岩学院学报》主编,龙岩学院教授)上犹社溪江头方言特殊语音记略       刘纶鑫 (江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论南雄方言对始兴客家话的影响    刘胜全(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博士生)福建龙岩古田客家话概述刘镇发(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史彦华(厦门大学中文系)客家语言反映的客家文化风貌   罗美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所研究员试探连城客家话和吴语的历史接触   罗滔(福建连城一中)台湾客家话的闽南语音韵借词探析罗玉芝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研究所)高雄县杉林乡客家话记略吕茗芬(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张屏生(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凉水井客家话词汇变化举要闵卫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广东兴宁新圩彭姓客家话与源流语言的语音比较 彭盛星(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文与语言教育研究所)台湾海陆与四县腔客语词汇差异类型比较邱湘云 (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所副教授)长汀客家一些轻音现象      饶长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成都客家方言岛词汇使用现状调查宋伶俐(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朴正俸(韩国籍,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博士)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客家话方言岛音系孙红举(西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粤东客家话中古语词的发展演变探讨   谭赤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澳门九澳村客家方言概说 汤翠兰(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副教授、博士)《客英词典》及其中外作者    田志军 (江西宜春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台湾杨梅四海及海四客家话词汇特征之初探    涂政强(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客语所)梅县话名量词的认知研究   王秋珺(中国客家博物馆研究部)五华话名词命名理据初探   魏宇文(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外事处 处长,博士)略论方言词“实同形异”的表现及成因   温昌衍(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客赣方言量词比较研究    温美姬(嘉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西昌黄联客家话入声研究   肖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兴国客家方言词汇的内部分歧谢婷(西南交大中文系研究生)海陆客家话亲属称谓的合称   谢瑞珍(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客家方言u元音性质试析   徐沨平(台湾中央大学客语所)台湾客语的隐性“我者”句式    徐富美(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助理教授)客家话古章组擦音读唇齿擦音f的现象探讨   徐贵荣(台湾中央大学客语所助理教授)客家话见组细音演变的起点   严修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贺州市客家话的地理分布    杨璧菀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邓玉荣(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教授)南雄市坪田话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及历史层次   阳蓉(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庄初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河婆客家话的声调   钟荣富(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教授、博士)《广东语辞典》的音系及其相关问题   张屏生(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信丰县铁石口客家方言古浊声母上声字今读的考察   张倩(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客家话古影疑母的分合类型   郑玉华(中央大学客家语文研究所研究生)早期荷兰人编印的两种印度尼西亚客家方言文献   庄初升 陈英纳(中山大学中文系)客家方言与四川湘语特征词比较      左福光 (四川宜宾喜捷中学高级教师)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12-9-16 19:57:52

蓝老师系个有心人,旧年到成都采风,得到了蓝老师个热心帮助同热情接待,甚为感激!希望此研讨会多探讨兜捞客家话个现实相关个问题.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9-22 00:06:24

两岸三地专家蓉城共探客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 - http://www.sced.cn 来源:[四川经济网]

    19日,第三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和第十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两个国际性高端会议汇聚近两百名国内外客家著名专家学者,本次客家论坛是两岸三地客家专家首次研讨客家产业发展之道。

    众多国内外客家研究的领军人物出席论坛,包括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前院长丘昌泰教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教授、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刘大可教授、深圳市文联杨宏海副主席等,围绕“客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议题,就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产业及相关文博事业发展的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有多项成果属于国内首次发布。例如,台湾客家地区“一乡一特产(OTOP)”运动经验的介绍分析,台湾桃园客庄地方行销政策的研究,从“洛带博客小镇看客家文化产业新走向”,以及“通过现代DNA技术建立基因族谱来追溯客家人的源流”,关于“如何普及客家流行音乐”等研究成果等,均是专家们在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首次披露。

    论坛开幕当天,与会专家在洛带博客小镇还开展了由龙泉驿区主办的多种客家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为西部客家博物馆开馆进行剪彩。为此,全球客家崇正总会专程从香港空运来一只精美的四方鼎,赠送给西部客家博物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以此鼎寄托对“西部客家博物馆”的祝福。

    西部客家博物馆位于西部最大的客家土楼“博客楼”内,共分“源流”“迁徙”“创业”“民俗”“成就”五个展厅,以“开拓”为陈列主旨。与会专家对博物馆作出高度评价,并对序厅镌刻的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先生撰写的《客家赋—为洛带博客小镇题壁》:“吾客家,早已为中华增光矣;我中华,能不以客家自豪乎”深感共鸣。
(记者 杨波 )
http://ww1.sinaimg.cn/large/48d2fce2jw1dx1t4mxcj4j.jpg

http://ww1.sinaimg.cn/large/48d2fce2jw1dx1t4mxcj4j.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10-13 23:39:14

第十届国际客家方言研讨会在成都洛带镇召开
会议报道:

http://hi.baidu.com/xueshu_yishu/item/7bec9723be5c7f82af48f507



会议照片: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album/list/84685b35244a3029b6674212e77b73137ef91ab8



洛带客家博物馆照片: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album/list/b6831380c512e77b8cfef8f9ba635077a3d61db4

安静宠溺 发表于 2012-11-7 16:00:36

这个很不错!!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届客家话研讨会 2012年9月18日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