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典籍之客語音讀研究」課後感想
【文╱胡伶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對於文學不甚了解的我,以為「漢文典籍客語音讀研究」這堂課要有很深的文學底子。其實,這門課不單單和文學有關,同時也會接觸很多的客語詞彙。劉老師說,很多人認為一些比較粗俗的詞彙,不太適合拿來教學。但正因粗俗,所以口語化;相對保有客家話詞彙的特殊性。對於文謅謅的詩詞,要學習它的文讀音;另方面而言,也不能忘記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白讀音才是。只是,現在年輕一輩的客家人,因為很少用客語交談,當然也不知如何去運用客家的詞彙。
上課的過程中,發現好多客家詞彙,自己都耳熟能詳。這種很熟悉感覺,很特別,直覺得讓我想起小時候,甚至會想起爺爺、奶奶。我要說:「很感謝我的父母」因從小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很多詞彙在小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就學起來了。不管是長輩的教導,或是從長輩的交談中習得,更要歸功自己的年紀,剛好就介於那個年代,才有這種學習的機會。
尤其是在考證客語用字時,我總會打電話回去問娘家的爸爸、媽媽。有時他們會被我問的一楞一楞的,最後乾脆叫我直接唸出各地方言的音,如梅縣。他們就可以直接反應出台灣四縣腔,有沒有一樣讀音的字。在這一問好幾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客家話的詞彙,真的是了解的太少了。有些從爸媽口中說出的客家話,自己竟然連聽都沒有聽過,那真的是客家話嗎?我真的是客家人嗎?
和一些年輕人相比,也許自己熟悉的客語詞彙是多了些,但和長一輩的人相比,就少之又少了。很擔心自己走的這條聲韻之路,會不會因為自己對客家話了解的不夠,而走不下去啊,希望不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