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泰国客家总会理事长赖锦廷:客音扬芬 集贤泰国
记者在泰国曼谷市应邀参加“泰-桂客家文化研讨会”时,专访了泰国客家总会理事长赖锦廷先生。赖锦廷是泰国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后裔,曾在中国完成了高中到大学的学业。“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记者:目前“客家人”在泰国华人中所占比例怎样?他们的社会地位怎样?
赖锦廷:目前华人在泰国所占的比例,假如以血统而言,应该接近40%,这主要是因为华人和当地泰国人一向都有通婚,所以泰籍的华裔特别多。甚至皇族中也有中国人的血统,至于政府的高官、军政人员、金融企业的精英,华裔所占的比例就更大。故此,华人在泰国的社会地位应该是相当高的。
中泰建交之后,一些高官达贵也都说他们是华人的后裔,例如,泰国前届总理他信阁下就亲自回乡寻根谒祖。
“客家人”在泰国华人中所占的比例,除潮州人外,应排名第二。其实,在潮州十同乡中,除潮安、潮阳、澄海外,其他同乡会皆有客家人,尤其是兴宁、大埔、丰顺皆属于梅州市管辖,应属客家人。
“客家人”在泰国所从事的行业,几乎涉及各个领域,从金融银行、百货公司、皮革制造、成衣工厂到各种大小企业都有。由于“客家人”文化比较高,故此在泰华社会中也受到相当的尊重。
记者:客家群体目前在亚洲和全球有怎样的影响和趋势?
赖锦廷:全世界客家人有近亿之多,故此有人这么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我们客家人”。
客家人爱国爱乡。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甚至后来新中国的抗美援朝,都有我们客家人的参与。当改革开放时,客家人又回国创业、投资设厂,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和全球各地的客家人一样,我们泰国客家总会主办的进德学校也大力地推动华文教育,同时在周末周日还主办“语文班”,让一些过去没有机会受华文教育的人也有机会学习中文,而我们创办的亚洲商学院也以教授华文为重点,由于我们大力推动华文教育,使泰华社会也兴起了一股“华文热”。
“集贤馆”汇聚客家精英
记者:您认为泰国客家总会能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凝聚力何在?
赖锦廷:数百年前,闽粤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洋迁徙,其中就有我们客家人。根据史料证明,客家人到暹罗应在100多年前,他们最初在1870年创立了“集贤馆”,主要为弘扬客家文化。到1927年,正式向暹罗政府注册为“泰国客家总会”。
在100多年中,泰国客家会馆由小到大,中间也曾分裂为“明顺”和“群英”,但由于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由孙中山先生派人斡旋,又重新组合在一起。如今,泰国客家总会作为一个大侨团,依然活跃在湄南河畔,这其中也凝聚了客家先民的无数心血。目前我们拥有很多资源:除现在的泰国客家会馆外,还有一个医院、两个学校、四大义山山庄、六大神庙,更有论亿的各种项目慈善基金。这些都是在一个世纪中,客家先贤们经过努力奋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所谓,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本。我们要学会感恩!
“汉语营”轰动全泰华校
记者:泰国客家总会半个世纪来承担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赖锦廷:在中泰建交后,泰国客总一方面努力促进中泰两国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和家乡的联系,回家乡办学校、建医院、修路造桥、投资设厂。既参与了家乡的现代化建设,又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由于考虑到新一辈中国移民在泰国多没受到华文教育,我们积极地在华文教育领域做了一些工作。泰国客家总会辖下的进德学校,在经历了90多年的沧桑变迁后,现在终于又重新焕发光彩,不仅迁入新建的教学大楼,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教学模式新颖活泼,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水平蒸蒸日上,全中国籍的资深教师阵容更是傲视全泰华文学校。
另外,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触汉语,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泰两国的经贸联系,培养人才,泰国客家总会又于10多年前斥巨资建立了一所亚洲商业学院,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商业理论知识,更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运用中、英、泰3种语言进行交流,使中华文化在湄南河畔再一次地开花结果。
记者:您认为中国在海外的客家群体对中国的发展有怎样的贡献?
赖锦廷:中国在海外的客家群体对中国发展至少有以下几个贡献:
首先,经济上,客家人本着爱国爱乡之心,在中国发展的初期很早就回国投资设厂,从外国引入新的技术,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进步。
其次,客家人注重文化,很多事业成功的客家人都回家乡办学,设立奖学金,资助贫苦学生,甚至到贫困地区办希望小学,对中国的教育普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次,对地方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如筑路造桥带动乡镇经济繁荣,设立医院帮助乡镇居民得到健康的保障。
最后,对中国体育事业大力支持,慷慨捐款建造奥林匹克游泳池。总之,中国在海外的客家群体对促进中泰两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http://intl.ce.cn/zhuanti/2012/bbw/bbwzjfx/201207/05/t20120705_23464737_2.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