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aobaba 发表于 2012-6-26 12:43:12

王老吉与客家人的传说

http://www.gndaily.com/kjgz/site2/20120626/c33c6fb3f6028a1f6cc6dd97dc0b754e.jpg
王泽邦http://www.gndaily.com/kjgz/site2/20120626/6958741a62f71a7efe151df4a8bd7aac.jpg  王老吉是广东家喻户晓的名牌中草药饮料,风行近二百年。
  很多客家人喝过王老吉,但王老吉与客家人的情缘却鲜为人知,关于它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清嘉庆年间大埔县茶阳王姓21世养和公派下第五房人丁兴旺,不断外出发展,其中一支迁往广东鹤山。他们在民国年间还热情邀请茶阳的子叔到佛山,盛情接待宗亲,用正宗茶阳话交谈,当了解到祖屋年久失修有倒塌之危时,毅然拿出一笔钱修祠堂。解放初几次寄来书信联络情谊,慎宗追远,怀念祖德,后因种种原因联系中断,现留守茶阳者已传至27世。(据2002、2007年《大埔文史》载。)
  在迁往鹤山的王姓人中,有一个叫王泽邦的,到鹤山后经商。他兴趣广泛,喜欢和三教九流之人来往,空余尤喜到附近古道观和一个老道士聊天,日久成为老道士肝胆相照之友,还为老道观捐了一些银钱,老道士甚为感激。
  光阴荏苒,到了道光年间,老道士大病不起,老王更是关爱有加请医诊治,为其熬药伺奉,90多岁的老道士愧于无以回报,临终前将自己服用多年的中草药方交给老王。老王在鹤山按此方熬成凉茶,平价销售,反响甚好。
  老王于道光八年(1828年)决定到广州发展,举家迁到当时商贸旺地十三行路靖远街,专卖此凉茶。斗转星移,道光十九年三月的一天,来了一个贵客,气宇轩昂,谈吐文雅,喝了凉茶后和老王拉家常,认为此凉茶虽好但名字太土。老王求教另赐雅号,贵客沉思片刻曰:“叫王老吉如何?王既是你的姓,又喻此凉茶有王者之风,老吉则喝此茶后健康长寿,吉利多多。”老王击掌叫好,请贵客书“王老吉”三字,其后镌刻到装凉茶的大铜壶上。这个贵客就是清朝禁烟名臣林则徐,他为了了解英国人走私鸦片的情况,路过老王凉茶店方玉成此事。
  此事传开后,王老吉更风行广州,声誉日隆。由于王老吉引发大埔人与林则徐的情缘,若干年后,林则徐的重孙女林剑峰又成为大埔县抗日名将范汉杰的夫人,此乃后话,大埔人与林则徐的二度情缘巧合乎!天意乎?

wangsl508 发表于 2012-6-26 20:50:13

:victory:学习了

mhm0930 发表于 2012-9-14 21:03:09

哦,王老吉与客家也有关系。没听说过,长知识了。

赣江十八滩 发表于 2013-4-26 10:46:18

:victory: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1 12:03:27

mhm0930 发表于 2012-9-14 21:03
哦,王老吉与客家也有关系。没听说过,长知识了。

假的。典型的造假捏造。当然没听说过。这不是什么“长知识”,是荒唐。挑衅传统和现代文明道德。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1 13:04:27

清嘉庆年间大埔县茶阳王姓21世养和公派下第五房人丁兴旺,不断外出发展,其中一支迁往广东鹤山。他们在民国年间还热情邀请茶阳的子叔到佛山,盛情接待宗亲,用正宗茶阳话交谈,当了解到祖屋年久失修有倒塌之危时,毅然拿出一笔钱修祠堂。解放初几次寄来书信联络情谊,慎宗追远,怀念祖德,后因种种原因联系中断,现留守茶阳者已传至27世。(据2002、2007年《大埔文史》载。)在迁往鹤山的王姓人中,有一个叫王泽邦的,到鹤山后经商。他兴趣广泛,喜欢和三教九流之人来往,王老吉凉茶的创始人王泽邦是鹤山桃源(禄洞)钱塘村人,土生土生出生成长于当地,祖先由古劳迁入,往前是新会,再往前是宋代江苏江都,广府族群的珠玑巷认同。怎么捏造、扯上大埔茶阳的“王姓21世养和公派下第五房人丁”?“2002、2007年《大埔文史》”哪一期?怎么讲?内容是怎样的?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1 14:09:58

这“作者”就说这回真话,亲身经历和所见是客家男孩穿耳。将男孩穿耳说成是儒家思想也是乱扯,是孔子还是孟子还是哪个老师教的?呵呵。

过去客家男孩为何穿耳


来源:梅州日报   2015-11-19 15:30
字体:【大 中 小】

http://www.gndaily.com/kjgz/kjfq/5710.files/page_line01.gif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因战乱多次辗转南迁。岁月沧桑和环境改变并没有割断汉文化的血脉,仍旧尊崇儒家观点,男孩穿耳就是受儒家学说影响的表现之一。
  居住在各地的客家先民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生活困苦,南方湿热多瘴气,蚊虫亦多,对于体弱多病的小孩和老人极为不利,特别是婴儿,笔者小时候常看见村中不少婴儿多则月余,少则几天便夭折,有一座山是专门埋葬婴儿的。
  有幸生存下来的小孩(尤其是男孩),父母对他们不敢掉以轻心,诚惶诚恐地抚养。从婴儿到八九岁是疾病多发期,通常是营养不良、环境卫生差、不良生活习惯使然。对体弱多病的小儿,除了在生活中加以小心照料外,往往还有心理上自我安慰的举动。
  儒家思想认为女人较男人低贱易养,乃至有的男孩刚出生,便给他起了个女人名。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的一个男性友人到县城开会便遇到被安排与女老师共宿舍的笑话,他的名字太女性化了。过去只有女人是穿耳的,给体弱多病的男孩穿耳,是认为“他”变成“她”便好养了。
  我堂堂七尺须眉也是穿耳者之一,小时候体弱多病,长辈总怕有个三长两短,祖母便给我穿耳。那时我只有五六岁,祖母叫我到厨房里,灶神爷前点了灯盏,旁边放一只熟鸡蛋,祖母用手拼命揉我的左耳垂,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把缝衣针在灯火中烧一下,趁我不备一下子穿耳成功。我只感到一阵剧痛,作为安慰的便是那只鸡蛋,过去能吃上鸡蛋是不小的荣幸。遵照男左女右“原则”,我只穿了左耳朵,也没戴耳环,大多数男孩穿耳后是没戴耳环的,因为是象征性的女孩。穿耳后我照样多病,长辈们也没有什么招数了,看起来男孩子“女孩化”穿耳后少疾病的说法并不灵验,不过给长辈们心理上交了“保险”罢了。
  现在,穿耳戴耳环是人们追求美的表现,男女平等代替了男尊女卑。社会发展使求医问药很方便,小儿夭折的情况很少发生,因此男孩子穿耳求平安之事已退出历史舞台。(肖绍彬)



skc 发表于 2016-3-2 10:33:54

7楼的本村都有,也是这样。好多年前到过河北涿州,认识1位20岁男孩小时也穿耳孔戴耳环,原因一样。听过梅州地区也有男孩这样穿耳孔戴耳环,原意是富贵人家,宝贝的意思。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2 22:19:31

小名狗剩、狗蛋、狗娃:D也是富贵人家的意思?呵呵。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2 22:23:17

狗剩他娘:(一个字儿也不认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咋个打?一蹲,脱下一只布鞋,还是狗剩他娘缝制的,就照着狗剩他娘劈头盖脸打,狗剩他娘抱头就冲出去,如果狗剩他爹没打过娘们才不叫爷们,狗剩他娘才没面子,呵呵。富贵人家!呵呵。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2 22:33:00

言归正传,讲到男孩取小名取“贱名”,乃至取名取女性化的名字,就是为了让男孩“命好"能养活养大,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地方。戴耳环,在广东就是客家山区才见。取女性化名字也是客家山区多见。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2 22:39:07

粤语区也有少数是男孩取女性化名字的,例如著名的顺德容声冰箱的创业人潘宁(容声冰箱为现在科龙品牌的前身),很少人知道他原来的名字是潘玲,呵呵,听说计划经济时期出差开会安排住宿的时候有时会搞错成女的,于是改名为潘宁。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2 22:50:37

林彪他爹“林四爷”就不是爷们,呵呵,很懦弱,谁都不怕他,也不会种地,原来也没几亩地,子女又多,谁也不听他的,呵呵。大女儿嫁到婆家被欺负,带着小孩和几台大大的织布机、原材料跑回来了,怎么开饭呢?林四爷不会耕田,穷叮当,但对玩织布机的新奇东西感兴趣,就跟大女儿学,日夜在织布,还带着一家大小不停地织布,跑到外面和和气气做生意,和气生财,刚好侄子林育南也在外面做生意,结果很快就发大财,建起了林家大宅,购田置地,还重视文化教育,供子女读书……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16-3-2 23:52:00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16-3-3 00:14 编辑

由于王老吉引发大埔人与林则徐的情缘,若干年后,林则徐的重孙女林剑峰又成为大埔县抗日名将范汉杰的夫人,此乃后话,大埔人与林则徐的二度情缘巧合乎!天意乎?

这样的语气,一看就是狂热、反常:lol的不靠谱“作嘢”。王老吉的祖源,在前边已经讲了。林则徐的重孙辈,也就是从林则徐算起,最小的儿子这一脉的后代来算,林则徐的重孙在抗战期间都是老一辈,参与抗战的林则徐的后代名人是第五代玄孙,全部是大学生,有的还是留学生。范汉杰在福建福州娶的是妾侍。这篇“作文”的“作嘢”“作者”是大埔县档案馆的肖绍彬,另有怪文吹嘘:


光阴荏苒,时至民国,大埔籍名将范汉杰驻军福建,负责福州防务。他军令严明,兵不扰民,甚有贤名,但日理军机颇负辛劳,夜则孤枕独眠。友人陈明山与张子羽敬佩之余心中不安,便将林则徐之孙、时任县长的林楚秋之女剑锋介绍给范。剑锋秀外慧中学识过人,尤以忧国忧民抱负远大打动范之心,加上族中长辈几次催促,1933年范林喜结连理,从此她随夫征战,含辛茹苦,赞誉有加。林剑锋为范汉杰生下三子一女,长子大都1935年生于北平,台湾中原大学毕业;女大渝1938年生于重庆,台湾中兴大学毕业;次子大陵1941年生于成都,台湾成功大学毕业;三子大龙1944年生于甘肃平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毕业。四人学有所成,业多建树,实为剑锋教导有方、功不可没。


档案馆咋能这么不严谨,随意而编?”时至民国“那一年”?莫说资讯发达时代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到,即使在五六十年代那样的环境也可以翻找资料核对,其实只要熟悉基本历史也不用翻找资料,看过蔡廷锴回忆录也知蒋介石、军统蓝衣社在十九路军“一二八”上海闸北抗战前后,已经向十九路军渗进了一批黄埔嫡系军人和蓝衣社军统特务(包括发展了一部分黄埔军人),其中团级以上军官有范汉杰等人,团级以下的有一批,合计约有两三百人,还在十九路军内发展了一百多人,送去黄埔系军校培训回来以后有的还加入蓝衣社,蔡廷锴火了,采取行动,将这批人逐步清除出十九路军……基本事实是:1932年“一二八”上海闸北抗战以后,蒋介石将十九路军调防到福建“剿共”,分驻在福建各地的是十九路军各个师,以及福建本地的地方武装。负责福建防务的,也是十九路军的一个师,具体查找蔡廷锴回忆录就见到了,其他史料也会有。范汉杰是什么职务?在其他军队当过师长,蒋介石派他渗透到十九路军,任命他为十九路军副参谋长,绥靖公署参谋处长。1932年十九路军驻防福建至全军奋然反蒋发动福建事变期间。范汉杰在福建从来不是带兵的主官。
林则徐之孙、时任县长的林楚秋之女剑锋?另一篇“作文”又说是“剑峰”,档案是这样的?什么县的县长?说说看?福州属下,或者整个福建省在1932-1933年期间的各个县的县长是谁,档案、资料没有?而林则徐后代编纂的《林则徐世系录》,林则徐的子女(第二代)、孙子女(第三代)没有林楚秋。县长女儿到了婚龄,还当妾室?呵呵。

skc 发表于 2016-3-3 10:41:35

亲戚中有小名叫烂仔,贱妹(用客家话读顺耳些)。当初都是取其小时易养之意,当然农村文化低也是原因。这些名字一直伴随这两人走到最后一天。从亲戚两人小名贱称来看,虽然是长大,但做不了五福临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王老吉与客家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