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人家 发表于 2012-6-14 20:34:32

陆河端午节

一般来说,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而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提示才用楝树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流传至今。
          然而,陆河人过端午却没有龙舟竞渡的热闹。我想这一风俗没有延续大概是因为陆河地处山区,河面不宽,缺少竞渡龙舟的场地吧!但这并不影响陆河客家人过端午节的情趣。聪明的客家人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和习俗,把端午佳节点缀得独具风骚。
          端午节还远远没到,清新的粽香早已弥漫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弥漫在菜市场门口两旁长长道边上。两旁卖粄铺子里(粄,一种客家特色食品),除了卖传统的用芦苇叶或箬叶包裹的粽子外,更多的是卖具有客家特色的美食“粽粄”。这种“粽粄”是用柴火“炊”出来的,市场上卖不是按“个”来计量,而是按“斤”计量的,跟卖猪肉一样,按一斤多少钱算,你要多少就切多少。而上好的粽粄,柔韧且带弹性,一般的刀很难将其切开,非要用丝线一抽一拉把它们分成一块一块才可以。
          这种特色的“粽粄”,做法独特。大约在端午节前的一二个星期,勤劳的客家女都会砍一大把布惊树,然后将其晒成八、九成干后,把其烧成“地灰”(草木灰),再把这些布惊灰收集起来,用容器储着待用。在端午前一二天,把布惊灰用布滤成干净的黄橙色的布惊灰水,就开始“炊粽粄”了,用糯米粉加上适当的布惊灰水,和成粄浆,然后再将粄浆放到一个平底钵里“炊”上两三个小时,就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粽粄”了。和粄浆时,把握布惊灰水的量这一步骤很重要。布惊灰水加得少了,体现不出粽粄的特有风味。但若布惊灰水加得过多了,“炊”成的粽粄则又会有“苦”味。心灵手巧的客家妇女总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把握好这个定量。待粽粄“炊”成之后,将其放凉一点,就可以食用了。当一盘橙黄晶亮的粽粄端上餐桌,香味四溢,让人胃口大开。吃的时候,记得还要就着白糖或红糖吃,会觉满嘴生香,余味无穷。
          “粽粄”的独特在于布惊灰水之神奇。布惊树是陆河山区房前屋后、山前路旁随处可见的一种灌木。因其能布散风惊,故名“布惊树”或“布青惊”。它的生命力极强,任人如何踩伐蹂躏,春夏秋冬一样的青绿。常见的布惊树叶是五片的,也偶而能发现七片叶子的。功能是解湿化表,主治暑热感冒和急性肠胃炎。它能治小儿惊风、解暑气、去痧疾(尤其是七叶而又树老者效果更佳)。此外,摘其枝叶煎水洗身,可以治皮肤病,摘其嫩叶糅擦身子可治癣疥。春分前后,客家人摘其嫩叶做“布惊茶”更是一道独特的茶韵香茗。
          关于布惊树还有一个传说。据野史记载,唐末藩镇纷争,中原战乱,民生凋敝,百姓无以为生。客家祖先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因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瘟疟盛行,无医少药,只能哀哀待毙。 一日,空中降一神鸟,身披五彩,眩然如日,鸣声若“不惊,不惊”。似有抚藉众生之意。神鸟爪踏之处,皆化为葱荣木林,其叶鲜嫩,有清香扑面。客家人采而生嚼,或加汤热饮。不久,瘟疟自除,客家人得以安然南迁。后客家人称之为“布惊茶”,不论身在何处, 都怀藏布惊。
          因此,用布惊灰水做的粽粄具有清热去毒之功效,是陆河特色食品之一。热情好客的客家人,还会把自家用箬叶包裹的粽子或是自家炊出来的粽粄切成一大块一大块分装好,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分享端午节的快乐。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陆河客家人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那天一大早,开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房前或屋后采摘艾草,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记得小时端午的大清早,起床出门第一眼便会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房门上,猪圈门、牛圈门、鸡笼上都插上了鲜绿的艾草,觉得好奇,问母亲是何故,答曰驱鬼驱邪!我等小孩儿也便采来长长的艾草当鞭子相互追打驱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赶鬼打鬼!嘻嘻哈哈,一大群小孩子追得满禾町跑。
          后来渐渐长大,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才知道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去毒害之功效。除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感人的典故。
          唐僖宗年间,在中原地区发生黄巢之乱,烽火所到之处,尸陈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闻黄巢来,纷纷先行逃难。一次,黄巢看见逃难队伍中,有位妇人的行径与常人大不相同。一般人逃难时,总是将年纪小的孩子抱在怀里,牵着年纪大的孩子。但这位妇人却是怀中抱着年纪大的孩子,手里牵着年纪小的孩子。黄巢感到奇怪,便拦下那妇人,问道:“你为什么手牵小的,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含着泪水,指着怀里的孩子,对黄巢说,这是大伯的孩子,手里牵的是自己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只能救一个孩子时,她打算牺牲自己的孩子,以保住大伯唯一的后裔了。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就对那妇人说:“你快走吧。回去将艾草插在门口,黄巢的军队看见,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讲了出去。没多久,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挂着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率兵离去,全城百姓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在危险的紧要关头,一个平凡妇人的义行救赎了全城百姓。妇人之所以能感动杀人不眨眼的黄巢,是因为她愿意牺牲、付出的代价是如此的宝贵——自己唯一的亲骨肉。而全城百姓若没有听从妇人所言,在门上插艾草,也无法幸存。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艾草。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故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每到端午的大清早,邻近县城村子的农民就会把一大捆一大捆的艾草载到菜市场门口摆卖,一小束二元左右,不用过称,全凭他用手抓一小束。生意空前的好。在这一天,各家买菜的主妇也都集中在这个时段来买菜,几乎每个来买菜的主妇手里都会顺带一小束艾草回家。菜市场门口、回家的路上辉映着艾草的倩影,弥漫着浓浓的艾草清香!记得去年,我遇见从深圳回家过端午的朋友,她竟然一次买了二大捆!说是要把艾根晒干带到深圳去。因为艾根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端午时节的艾草功效尤佳。
          上午十一点钟过后,菜市场就渐渐安静下来了。许多小铺小店的主人准备回家过端午了。下午几乎不再卖菜卖肉。午饭后,大人们会带着自己的小孩子来到河边的浅水处游水、嬉水。弯弯曲曲的河道上,这儿一拨嘻嘻哈哈的“水鸭子”,那儿一拨嘻嘻哈哈的“水鸭子”。欢乐流经整条河!
           陆河的端午节,箬叶裹的粽子、布惊水粽粄、鲜绿的艾草插门、满河道的欢乐和面带微笑的人们,就构成陆河一道独特的风景,诠释着传统文化的深远。(罗素丽)

level 发表于 2012-6-14 20:58:17

。春分前后,客家人摘其嫩叶做“布惊茶”更是一道独特的茶韵香茗。

这个我那里也有采布惊茶。

传统的说法是清明挂菖蒲或葛藤,陆河倒挺特别,换成艾草,都是避邪的香草。

陆河人家 发表于 2012-6-14 21:07:59

回复 2# level 的帖子
嗯,我那边还有将艾草捣碎,做成艾草汁与面粉和均匀,用木制模具做成艾糕,我们把它称作“艾蓉粄”。一口咬下,非常有嚼劲,且带着艾草的清香,真是沁人心脾。有机会过来尝尝。另外,我们端午还有洗午时水的习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河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