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ny 发表于 2004-3-29 23:34:01

江西-山歌之省

山歌民歌的一种。大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曲调爽朗直朴,节奏自由。内容主要反映劳动、爱情等生活。流行于南方,而尤以江西为最,几乎覆盖全省的每个地区。丘陵平原、大山林区都有代表本地域语言风格韵味的山野之歌。歌唱者见景生情,随编随唱,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有感而发,以山歌形式表达出来。用节奏化、音腔化和朴素的生活语言,不拘唱词的严密及语言结构的约束,不论男女老幼文化层次高低,都能得心应手地歌唱。其音乐结构、演唱方式,因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方言俚语、乡俗民情等不同而有所区别。井冈山的山歌曲调,分别有客家山歌和本籍山歌曲调,由于山民的性格、族部、语系的差异,因而在气韵、音调、节奏、风格等方面又各自形成不同的旋律特征。山区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通过这种山歌调子,编上歌词来交相欢乐,向往爱情,发泄忧伤,创作出大量引喻生动,内容丰富的情歌、茶歌、盘歌、打柴歌、铲山歌、莳田歌、长工歌、洗衣歌等。"山歌不光靠声音,总要革命意义深。阿哥不光靠相貌,总要勇敢杀敌人。"井冈山的山歌通过革命斗争的洗礼,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山歌"过山溜"是赣南与广东接壤的龙南县杨村太平洞山一带的特产,歌声高亢,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演唱,起唱和结尾常用衬字"喔--喂"和"哎--答"呼喊。这是山深林密,人烟稀少,人们外出远行时,常唱此种山歌以壮声势,籍以邀伴,或惊走猛兽。江西山歌的代表,当属兴国山歌,因盛行于兴国县而得名,最具客家山歌特色。以腔就词,即兴歌唱,歌头以"哎呀嘞"起唱,歌尾末句前夹有"心肝妹"、"心肝哥"或"同志格"、"同志哥"等一类呼唤词,这种固定不变的格式,构成了兴国山歌独特风格。山歌在兴国根深蒂固,其普及程度惊人,几乎个个张口就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山歌有了质的变化,更加健康、明快生动与活泼,作为一种杀敌武器而风靡整个苏区。敌人害怕没有武装的歌手,比害怕拿枪的红军更甚。不管走到哪里,拿着红旗往台上一站,就打起歌来:"哎呀嘞--竹笋出土尖又尖,工农团结唔怕天;天塌有工农顶,同志哥--地陷有工农填。"被陈毅誉为"山歌大王"的曾子贞,1953年来到北京怀仁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聆听了兴国山歌。情歌以弋阳为最,明代,弋阳县民歌特别发达,乃为善歌之乡。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发现的明万历年间刊刻,由江西人编辑的《精刻汇编新声雅杂乐府大明天下春》卷7中,收有"弋阳童声歌"14首。所谓"童声歌",实是少年男女咏唱的情歌与山歌,其中一首云:"时人作事巧非常,歌儿改调弋阳腔,唱来唱去十分好,唱得昏迷姐爱郎。好难当,怎能忘,勾引风情挂肚肠。"清康熙年间,临川人傅涵途径广信府,写有《竹枝词四首》,其诗注云:"弋阳,信州属邑,多讴者。"即是很好印证。打鼓歌是赣北武宁、修水、永修、瑞昌等县农民,在锄山茶、挖冬地或水田劳作时,集体劳动所唱的成套山歌。劳动者多至数十人,排列成行,由一名鼓师击鼓领唱,众人相和,起催工助兴作用。所以,打鼓歌又称催工鼓、锄山鼓或耘禾鼓。赣中抚州临川一带也盛此耘禾鼓,北宋王安石有首诗,写其家乡的"耘鼓":"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鼓点铿锵,节奏强烈,歌声粗犷,与其劳作的自然环境极为相宜。它如流行于赣南的龙南、上犹、信丰、南康等县农村的平腔山歌,谓之"糯米筛"的和流行于全省各地的插秧山歌等,都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种歌唱方式。此外,还有"听歌不见人,隔山闻其声"的"过山丢";引颈高歌的"昂颈歌";你丢我接,轮番起伏的"对歌";盘问应答的"盘歌"和"锁歌"等等,不一而举。

江西赣文化研究所 http://www.ganwenhua.com/gwhcs/ysp7.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山歌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