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圆墩村今昔
圆墩村今昔
时间:2012-6-3
http://www.jyrb.net.cn/upfiles/image/img20120603/20126394929434.jpg圆墩村古寨http://www.jyrb.net.cn/upfiles/image/img20120603/20126394953743.jpg成德公祠http://www.jyrb.net.cn/upfiles/image/img20120603/20126395011547.jpg革命烈士纪念碑http://www.jyrb.net.cn/upfiles/image/img20120603/20126395026985.jpg墩村古村全貌 唐兹成 摄 □唐兹成
圆墩村,位于惠来县西北部,犁头岽南麓,惠来与普宁的交界处。距县城22公里。据《惠来县地名志》载:圆墩村,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有张、谢等姓在此定居,因村前平地有一圆土墩,故名“圆墩”。
圆墩村的方言以客家话为主,也讲潮汕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惠来县志》载:圆墩村暗控口有瓷土资源,明成化七年(1472)创建碗窑,曾扩建到七条窑。明嘉靖年间,黄姓从福建盐坑派分居迁移至此。逐步扩建村居,形成“黄”姓一族,仍称旧名。圆墩村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建筑为平房式土、石、木结构。圆墩村有古窑址,古围墙,宗祠、庙宇数座,古巷、古井等。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主体及石雕、木刻、画栋,屋脊嵌瓷等基本完好。
在圆墩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座祠堂,是始建于清代的“成德公祠”,是一座结构完美,建筑精湛的大祠堂,面积约300平方米。门口的二个石鼓像忠诚卫士般守护着。祠里雕梁画栋,花卉、虫鸟、走兽、戏剧人物等石刻木雕图案,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圆墩村有几座客家大院,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其建筑风格称“宗制龙头凤尾”。中间对照,内有九厅,八天井。在最兴旺的时代,曾居住17户人家,100多丁口。大院大门口左侧立着二副旗杆夹,是旧时用来树旗的族座,也正是主人显赫及尊贵地位的象征。
古时村后山坡,土堆倾斜建造瓷窑,称东溪窑、北溪窑古窑址。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在当时雄厚制瓷技术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烧制的瓷器外表施有玻璃质釉,品质好,质量优。《惠来县志》载:圆墩村的山区涧旁。附近有优质瓷土,有丰富的燃料资源。这里遗存大量瓷片遗址。
圆墩村是革命根据地。1928年古大存、彭湃及其夫人许玉磬到过此地;同年黄绍就,黄陈娘等同志在新德庵成立农会,配合红军攻打甲子镇、葵潭镇。红军后方医院曾设于村侧湳池肚。黄陈娘等九十六位英雄儿女长眠于这片热土上,圆墩“革命烈士纪念碑”于村旁,1979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墩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村口雷打岭下。1960年葵潭公社为纪念第一、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潮普惠执委黄陈娘等九十六位烈士而建。墓前碑文刻有:黄陈娘,圆墩人,出身贫苦,1927年参加革命,任惠来西部特委,主要活动于圆墩、葵潭、兵营、垾塘一带。1928年春,彭湃率红四师东下,他组织赤卫队,协助功打葵潭。1930年6月国民党剿南山,他正在北溪曲昌祠开会,突受包围,跳上屋顶,双枪击退国民党的围剿,后因腿伤遇害。
革命据点新德庵,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圆墩村十一世祖銮公所建,木石灰瓦结构,祀奉着三宝大佛,慈悲娘娘。大殿两边建有客堂、禅房及其它配套设施。几百年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据新德庵内石刻记载:1926年古大存同志曾在此组织农会,号召农民起义,打倒土豪劣绅。大革命时期,彭湃、许玉磬同志在大南山活动,也多次与新德庵住持陈贵龙接触。后来,陈贵龙被国民党杀害。
圆墩村是全县菠萝的主产地之一。圆墩村水果、菠萝种植由来已久,乃远近闻名“惠来菠萝第一村”。由于菠萝的适应性,抗旱性强,效益高,成为了村民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首选。每年秋收时节,村民们采摘来的菠萝,堆积如山,有的装成一筐筐,圆墩村一派欢乐繁忙的景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