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客家人是少数民族
有人说客家人是少数民族他们说客家人是客家族的
为此我跟他们理论很久
最终我找了很多资料才叫他们服我
谁说的
我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说这种话的人简直就是没有学过历史的人嘛! 如果客家人是少数民族,那么广府人,潮汕人,还有。。。。。都是 没文化的表现! 我也遇过这种情况,还有的人把客家当成地名 斑竹现在在北京读书吗 人口据明弘治《衢州府志》及现存江山旧志记载,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江山有21142户、50953丁。明洪武年间(1368~1398),有24846户、113678口。弘治年间(1488~1505),有20356户、123368口。正德元年(1506)至万历年间(1573~1620)的100多年,全县均在17400户、92000口左右。天启二年(1622),全县17400户、92300口。乾隆四十年(1775),有27323户、99771人。同治十一年(1872),有38725户、193836人。从乾隆四十年至同治十一年的97年间,全县人口增加94065人,平均每年增加970人。
民国元年(1912),有43710户、218550人。24年,有55847户、293049人。其中男164732人、女128317人。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外地机关、学校及难民迁入江山,人口增加。据30年统计,全县有64512户、321326人,其中男173698人、女147628人。31年,日军侵占江山,大肆烧杀掳掠,后又疫病大作,加之抗战胜利后外来人口他迁,至37年,全县仅有265720人。民国元年至37年的36年间,全县人口增加47170人,平均每年增加1310人。
1949年,有65081户、273836人。其中男147871人、女125965人。1953年7月1日,进行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有71540户、290166人。其中男154711人、女135455人。1964年7月1日,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有80659户、358032人,其中男189646人、女168386人。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有114707户、512977人,其中男270269人、女242708人。与第一次人口普查相比,总户数增加43167户,总人口增加222811人。1987年底,全市135400户、534648人,其中男281549人、女253099人。总人口比1949年增加260812人、增长95.24%。平均年增长率为18‰。
1964年人口普查,有汉族357965人,占总人口99.98%,少数民族67人,占总人口0.02%。少数民族中,蒙古族6人,回族29人,苗族10人,壮族5人,朝鲜族3人,满族13人,畲族1人。1982年人口普查,有少数民族195人,占总人口0.04%。其中蒙古族2人,回族60人,苗族16人,壮族7人,满族9人,白族1人,畲族98人,高山族1人,客家族1人。1987年经过少数民族成份核查,全市有少数民族604人,分布于20个乡镇,其中畲族144户,483人。
浙江通志 江山市志http://www.zjol.com.cn/images/zjtz/fzg-xbx.htm 当前位置: 联报网 >> 江西 >> 资讯 >> 数据库 >> 风土 2000年10月12日16:42
--------------------------------------------------------------------------------
客家族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当时,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早期客家人。唐朝二年,闽粤之间有少数民族不满政府的压迫,聚众反抗。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政总管,统率大军入闽镇守。唐咸通年间,驻军因故反叛,以庞勋为首,率军进攻中原,后黄巢起义,十几年动乱,使得中国各地人民分头迁徙。其后,黄巢部下朱温弑唐昭宗,改国号梁,开始了五代纷争的割据局面。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每三次大迁徒。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流亡入汀者日众。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巨族分居,乃散布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其实为第六子),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室97口迁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石壁寨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就在此时,“散居于汀州、邵武各属的客家人,再迁梅州”。客家人从中原迁徒到中国南方,以及出海至南洋群岛乃至世界各地,有一大部分都经过了汀州宁化石壁。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旋又南下,史可法殉难,南都失守,福王出降,腥风血雨,遍于国中。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
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县境,弘农在今河南灵宝县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寿县境内,新蔡即今河南新蔡县,安丰在今河南渭川固始等县附近。客家先民未必尽出于此,然此实为他们基本住地,欲考证客家源流,不能不注意及此。 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jenwu/natural&people/people4.htm
客家族介紹
美濃鎮,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庄,居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為客家人,風土民情都是獨樹一格,是目前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勤儉誠然是美濃人的優點,而敬天法祖更是他們的美德。所以他們的家族觀念很重,同宗族都聚居一處,為感念祖先建立家園的艱辛,每一姓氏宗族都有共同祖祠。
臺灣的客家分布:
四縣腔:桃園、苗栗,屏東及高雄的六堆地區。
海陸腔:新竹、花蓮部份地區。
大埔腔:臺中東勢一帶。
紹安腔:雲林崙背一帶。
此外還有饒平腔、永定腔等散居各地 在google上搜索一下,居然还真的搜出不少“客家族” 这只是误解吧,也许说这种话的人确实不了解客家,我觉得只要他不是故意的,我觉得无所谓,少数民族并无贬低的意思,而且客家人绝对是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在里面,天下没有纯种人!
说明我门客家的宣传还十分的不够啊
任重道远 我亦碰到过呵呵
或许不久的将来政府会承认我们是个民族 呵呵,外国很多不承认客家是汉族的。比如日本。 客家人就是日本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唐人".
告诉他们,他们一下就明白.
[ Last edited by linqifeng on 2004-4-5 at 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