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视”水如命
由于历史上中原发生战乱、灾荒,大量衣冠士族南迁,中原汉人几经辗转,聚集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交融,同化了当地的土著,孕育出既有中原文化传承,又有独特语言、社会、文化特征的客家民系。客家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方式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就客家人对饮用安全水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客家先民在南迁的路上千辛万苦,他们过的是游击队式的生活,住无定居,三餐无法正常生活,路上渴了就捧口山泉水或山沟水,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就容易得肠道传染病,当时也不懂得这方面的卫生常识,严重地危害客家先民的身体健康。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长途跋涉、水土不服,有的就死在路上,加上客观条件非常艰苦,严重地威胁着客家人生命安全。
在长期的南迁过程中,到达闽赣粤三省交界的山区定居下来后,客家人慢慢地发现要使自己不得病,要有健康的身体,必须注意饮用水的安全。客家人对当地少数民族、土著人用竹筒从山边引水到家作为饮用水表示反对。客家人对饮用水的讲究是因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的结果。饮水用水的区别就在于饮水首先对水源水的保护不受污染。在当时的条件下虽然还不了解那么多的科学道理,但他们已经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当时的客家人开始研究安全用水,这是客家人保护饮用水的思维进步的表现,他们从山沟引来的水一般不作为饮用,山沟水只是用来洗涮用,开始注意寻找山泉水——地下水,因闽赣粤三省交界地大部分是山区,具有丰富的山泉水源。这种山泉水与山沟水的区别在于山泉水干净,不受外界污染,饮用地下水与现代人饮用的矿泉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但是一遇到雨季,山泉水受到污染,影响饮水安全,于是他们又转向取地下水,使用井水。这时候他们对水质有特别的研究,从挖井地点的选择到水的颜色、味道、饮用后对人的影响都一一作下记录,经过试用后才确定是否能作为饮用水,把用水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客家人开挖的深井皆位于靠近森林的山坡脚下,处于地下水流向的上游,远离居住地的污染源,为了加强水源的防护管理,做到深井周围30M范围严禁排放污水、放养禽畜、倾倒生活垃圾及其它有害物质,深井附近的森林植被不受人为破坏。此外,还严格规定在深井周围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粪便肥料,以及铺设污水渠道等。这些措施足以说明客家人对饮用水安全有科学道理,对预防水源污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对今天人类社会如何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客家人挖的水井虽不很深,但不管是洪水期还是涸水期都一样有水,即使在洪水期,井水都不会泻浊,周围的地表水渗透不进来,井里的地下水充足,长期保持纯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冬天时井水是温的,夏天非常冰凉。井岸宽高,前边有地面排水沟,不易受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客家人对饮水是很讲究的,每天人们都争先到井里打第一桶水,都有一个早起给自家水缸换水的习惯。他们喜欢在清晨用新挑的水刷锅、洗碗、沏茶、煮饭。客家人饮食有两大习惯:一鲜二热,即要煮开后饮用代泡茶,这对保证人体健康含有深刻的道理,食物要鲜从水开始,如早晨客家人杀猪,买了新鲜猪肝取早晨的井水煮猪肝汤,这叫猪肝不过午,汤特别甜美。
为了保护水源,客家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也不敢能在水井附近山上砍伐林木,开垦土地,破坏生态环境,山上植被一直都保护很好。
系人都恁样啦…… 没有新意?
页:
[1]